呂麗華,韋 程,王俊利
(1.右江民族醫學院,廣西 百色 533000;2.右江民族醫學院附屬醫院,廣西 百色 533000)
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現狀與提升策略淺析
——以右江民族醫學院為例
呂麗華1,韋 程1,王俊利2
(1.右江民族醫學院,廣西 百色 533000;2.右江民族醫學院附屬醫院,廣西 百色 533000)
醫患溝通能力是當代醫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然而,當前我國多數高等醫學院校不夠重視醫學生溝通能力培養。通過研究醫學生溝通能力現狀,分析不足的原因,并提出培養醫學生溝通能力的策略,有助于今后我國各醫學院校更好地開展醫患溝通教育工作。
醫學生;醫患溝通;溝通能力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已成為當代醫學生就業的基本素質要求之一。當前我國醫學生醫患溝通素質教育可分為在校理論學習、一年期醫院實習和三年期從業崗位教育3個主要階段。本文淺析當前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現狀及影響因素,并提出提升策略。
1989年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在《福崗宣言》中指出:“所有醫生必須學會交流和處理人際關系的技能”。目前世界各國的高等醫學院校都高度重視培養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美國大部分醫學院校都開設相關技能課程。而當前我國醫學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醫學生,有相當一部分缺乏溝通能力和對患者的人文關懷。
1.1 醫學生在校理論學習階段基本溝通能力現狀
醫學生作為將來的醫務工作者,人際溝通狀況是其溝通素質的直接體現。南京醫科大學管圓圓等[1]曾針對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醫學生在校理論學習階段的人際溝通能力現狀研究”做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總體來講,醫學生在校理論學習階段的人際溝通能力存在不足,88.8%的學生反映需要提高自身人際溝通能力。
1.2 醫學生一年期醫院實習階段醫患溝通能力現狀
丁健[2]等人通過問卷調查形式,對正在醫院實習的臨床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現狀進行調查。接受調查的實習生年齡21~25歲,其中本科生190名,專科生80名,分別在不同科室實習。調查結果顯示,得分在60~69分之間的人數占52.9%,得分在70~79分之間的占36.2%,還有3.6%的人得分更低。這說明大部分實習醫學生在臨床工作中掌握了一定的醫患溝通技能,但整體溝通狀況還有待改善。
1.3 青年醫務人員三年期從業崗位教育階段醫患溝通能力現狀
(1)問得太少。在臨床工作中,有很多青年醫務人員沒耐心回答患者問題,也沒有積極、主動告知患者病情。據患者反映,有時在看病過程中,很多青年臨床醫師沒有讓其清楚了解真實病情。因此,渴望與醫師進行溝通卻又無法得到滿意回復的患者很多。長此以往,會降低患者對醫師的信任度,導致患者不積極配合治療,醫師無法掌握患者真實病情,造成醫療隱患。
(2)聽得太少。臨床工作中,很多青年醫務人員由于缺少耐心,有時不仔細、不認真傾聽患者述說,從而漏聽了一些關鍵信息,導致誤診,出現不必要的醫療糾紛[3]。
2.1 醫學生在校理論學習階段的影響因素
首先,學校對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培養不足,學生缺乏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經驗[4]。我國的高等醫學院校幾乎沒有開設人際溝通必修課程,僅作為選修課,有些學校甚至都沒有開設此類課程。其次,我國高等醫學院校專業課程多、醫學生課業負擔重,多數學校重專業教育、輕人文教育,醫學生沒有機會提升自己的人際溝通能力。目前,國外大學關于人際溝通的課程已相當普遍[5]。美國醫學院校協會曾作過關于醫患溝通技能教學的調查,結果顯示,在被調查的115所學校中,有95.0%的學校溝通課程,其中85.0%以上的學校在大學第一年就為醫學生開設溝通課程[6]。
2.2 醫學生一年期醫院實習階段的影響因素
丁健[2]等人的調查結果顯示,缺乏溝通技巧,不懂如何和患者溝通的學生占81.9%;有39.1%的學生表示曾學習過醫學心理學、醫患溝通技巧等人文學科知識;55.1%的學生表示只接觸過少部分人文教育;5.8%的學生表示以前從來沒有接受過任何相關醫學人文教育。另有調查顯示,高達93.5%的學生希望在實習階段得到有關醫患溝通方面的培訓。實習期間,很多醫院沒有針對實習醫學生安排醫患溝通方面的訓練,醫學生沒有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不能與患者或其家屬進行面對面溝通,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其人際溝通能力的提高。
2.3 青年醫務人員三年期從業崗位教育階段的影響因素
(1)醫患信任危機。目前,我國醫藥衛生行業誠信缺失的警鐘已經敲響,信任危機嚴重影響了醫患關系。胥志華等[7]認為導致醫患關系不和諧的關鍵因素是醫患之間的信任度下降,彼此溝通不暢,缺乏理解與尊重。
(2)醫學人文關懷教育缺失。由于傳統的醫學教育并不注重培養醫學生人文素質,導致醫務人員在臨床醫患溝通中明顯缺乏人文關懷和人文精神。李殿富等[8]認為醫學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分離是醫患溝通的最大障礙,也是醫患溝通存在障礙的根本原因。
(3)缺乏溝通技巧。謝勉[9]認為缺乏溝通技巧是影響醫患溝通交流的關鍵因素。很多青年醫務人員不知道如何與患者交流或是沒有使用恰當的語言,由此造成溝通障礙,因此,醫務人員的溝通技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醫患溝通的成敗[10]。
(4)地區民族文化差異。以我校附屬醫院為例,由于醫院地處桂、滇、黔三省(區)交界地區,少數民族人口占65~70%,學習和掌握民族語言是民族地區醫務人員應重視的問題[11]。語言文化的差異影響醫患雙方的溝通進程,特別是在少數民族地區醫院,掌握民族語言具有密切醫患關系、減少醫療糾紛、增強民族團結的作用。
3.1 醫學生在校理論學習階段的策略
韋思明[6]認為根據醫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現狀,可從校史、校訓、校風、校園文化、學生社團等方面進行溝通能力教育,在學校營造良好氛圍,發揮其在醫學生溝通能力教育中的作用。針對醫學生人際溝通能力不足的現況,我校制訂了相關教育計劃,通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專家講壇、知識競賽、主題演講比賽等,達到人際溝通理論與技能實踐相結合培養醫學生人文修養、提高人際溝通能力的目的。目前我校也增設了醫患溝通等相關溝通學理論課程,有針對性地為醫學生講授醫患溝通理論和技巧,提高其未來見習、實習的質量。
3.2 醫學生一年期醫院實習階段的策略
(1)堅持并完善“3.5+1+0.5”的人才培養模式。“3.5+1+0.5”模式即3.5年期在校理論、實踐學習,1年期醫院實習,再回校進行0.5年期理論和實踐學習的人才培養模式。我校的實踐證明此模式具有明顯優勢,特別是1年期醫院實習有利于醫學生更早接觸臨床,快速提升其醫患溝通能力[12]。
(2)制定相關制度。為了確保形成完整的醫學生醫患溝通教育考核體系和培養模式,提高醫學生溝通技能,各醫學院校應根據本校培養方案制定相關考核體系和培養目標。例如,醫學院校除了對學生專業知識和臨床操作技能進行考查,還可通過理論考試、學生自我評估、問卷調查等方式提高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
3.3 青年醫務人員三年期從業崗位教育階段的策略
(1)樹立正確的醫患溝通觀念。日本有學者認為,在臨床醫療工作中,醫師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越充分,就越了解患者情況,越能得到患者的積極配合[13]。我校附屬醫院的年輕醫師通過積極參加全國醫師醫患溝通知識比賽,進一步培養其正確的醫患溝通觀念。大量事實表明,醫患溝通的橋梁越堅固,醫患關系就越密切。
(2)注重溝通技巧和細節[14]。一方面,善于運用語言技巧,包括運用得體的稱呼語,通俗表達醫學術語,學會傾聽,多用親切平緩語氣、杜絕傷害性語言等。其中,學會傾聽患者心聲是醫患有效溝通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在語言溝通時還須配有適當的醫療肢體語言[15]。這些肢體語言包括與患者溝通時的儀表舉止、目光表情、身體姿勢、距離與方向等。
(3)建立醫患溝通制度。從醫院管理的角度出發,制定相關規章制度,實行醫患溝通制。如患者各類創傷性檢查前的談話制度、手術及住院前的溝通制度、告知制度等。通過實施醫患溝通制,不斷規范、約束醫務人員的行為,提高其溝通能力。
總之,目前我國高等醫學院校對醫學生的培養多注重其職業技能,而不注重醫患溝通能力。隨著醫患關系日益緊張,醫療糾紛日益增加,醫學生進入醫院見習或實習后難以適應醫療工作。所以,加強對醫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極為重要。我們認為,醫學生在校理論學習階段、醫療單位實習階段和三年從業工作階段是培養及提升溝通能力的關鍵時期。因此,我國高等醫學院校和醫學教育者應采取有效措施和策略,全面提高醫學生溝通能力,以便其在將來的臨床工作中更好地處理醫患矛盾。
[1]管圓圓,王錦帆.低年級醫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現狀研究[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2012(49):141-143.
[2]丁建,張少佼,陳璽華,等.實習醫生醫患溝通現狀的多中心調查與對策[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6):58-88.
[3]耿玉如.防止因醫患溝通不當而引發醫療糾紛[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2,18(4):226.
[4]蔡翥,汪凱.歸因理論對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解讀[J].衛生軟科學,2006,20(2):157-160.
[5]李凝.大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不可或缺[N].科技日報,2007—12—27(7).
[6]韋思明,戴玉英,蔣建平,等.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培養的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3(26):70-71.
[7]胥志華,蔣淑媛,羅邦群,等.淺談醫患溝通[J].現代醫藥衛生,2007,23(4):617-618.
[8]李殿富,張鐵山.醫患溝通的障礙[J].中國醫院管理,2005,25(9):55-56.
[9]謝勉.醫學生醫患溝通問題的調查研究[J].醫藥產業資訊,2006,3(17):297-299.
[10]劉燕,楊曉飛.淺談醫患溝通的意義與技巧[J].中國當代醫學,2005(12):89-90.
[11]龐曉霞,溫建強,王俊利,等.醫學院校醫學檢驗專業大學生對檢驗與臨床溝通認知度調查分析[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4(2):295.
[12]邱俊霖,鐘黎黎,黃慧,等.醫學生對醫療糾紛認識情況的調查和對策[J].西北醫學教育,2006,14(5):509-510.
[13]王岳.是充分告知,還是善意隱瞞[N].中國醫學論壇報,2007-05-10(9).
[14]王錦帆.醫患溝通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15]張芙蓉.醫療體態語在醫患溝通中的運用[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2,18(11):691-692.
G420
A
1671-1246(2015)07-0020-02
2011年新世紀教改工程2011年項目(桂教高教[2011]24號);右江民族醫學院2011年教改課題(右醫院字[2011]28號;2014年右江民族醫學院校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立項項目(右醫教字[201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