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光強 趙孟田
新一屆中央領導人上任后,反腐敗成了中央極為重視也深得民心的一項行動。在過去的一年多中,中央的反腐敗成果顯著,這對官員的貪污腐敗行為產生了極大的威懾作用。盡管如此,但筆者認為僅僅依靠中紀委的這種反腐敗行為還不足以徹底打擊腐敗分子。為了從制度層面上對腐敗行為起到強有力的預防和懲治作用,國家審計作為國家治理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應當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文章在對腐敗的現狀作了一番論述之后,結合國家審計的特征提出了國家審計應當在反腐敗中發揮的作用,同時也為國家審計的制度建設提出了一些思考。
2013年人們通過媒體廣泛接觸到的一個詞,即“打虎行動”,這個詞是人們對中央反腐行動的一個特稱。2013年中央紀委的“打虎”力度和成果與以往相比都是罕見的,很多省部級官員在這場行動中原形畢露,甚至有些已經退休的干部也在“打虎行動”中被揪了出來。中紀委開展的這些行動向人們彰顯了中央懲治腐敗的決心,獲得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評。腐敗問題并不只是在當今社會才存在,其實從古到今一直存在,也一直為老百姓所深惡痛絕。在當今這樣一個文明社會,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政府官員以及國有企業的高管也都在腐敗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腐敗問題早已成為中國共產黨執政道路上的一個重大毒瘤,也是民怨最深的一個大問題。國家領導人對腐敗問題非常重視,中央的“打虎行動”從開始到現在成效明顯,大快人心。但是,筆者認為僅靠中紀委的這種行動來治理中國的腐敗問題是不徹底的,僅靠黨內行動來治理腐敗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腐敗問題之所以越演越烈,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于我們的制度出了問題,那么解決制度的缺陷也勢必需要通過建立更完善的制度來彌補,其中國家審計作為一種監督機制在預防和懲治腐敗中可以發揮有效的作用。
國家審計是審計的一種類型,它是以國家審計機關為主體,以政府部門、國有企業、國有金融機構等單位以及這些單位的相關人員為審計對象的一種審計,審計主體和審計對象在我國的《審計法》中有明確的規定。這種審計方式是受托于公眾基于監督公共資產的管理和使用而產生的,具有獨立性強、強制性大、權威性高以及綜合性廣等特征。公共資產歸全體人民所有,但實際上受行政事業單位以及國有企業等組織的人員所支配。權力與責任是對立統一的,有權力使用公共資產的人通常只看到手中的權力卻忽視要承擔的責任,因此權力成了他們斂財的手段和工具,腐敗也就自然而然地上演了。國家審計作為國家治理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在反腐敗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中國的很多官員在執政中存在著“隨波逐流”的心理,就是說執政中的很多做法習慣跟隨整個社會風氣,而不會表現出個人特色,因為他們害怕被別人說成是另類,也擔心被孤立。其實很多人之所以貪污腐敗,其中有個原因就是在不良的執政風氣中不能把持自己,而且抱有僥幸心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人來敲響警鐘,很多官員會因害怕懲罰而金盆洗手。其中,國家審計就可以扮演敲響警鐘人的角色。國家審計在反腐敗中的警示作用和其與生俱來的地位以及特征密不可分。對審計對象而言,國家審計是強制性的。國家審計的強制性體現在:國家審計是國家機關依據《憲法》和《審計法》代表國家進行的監督行為,被審計單位必須無條件接受;此外,被審計單位對國家審計機關在審計報告中作出的結論和決定必須主動積極地執行,否則審計機關可以采取措施讓被審計單位強制執行。正因為國家審計有國家《憲法》和《審計法》做后盾,所以對于違背法律意志、以權謀私的人而言,他們是可以預測到貪腐行為的嚴重后果。法律是“無情的”,一旦通過國家審計發現了問題,違反《憲法》和《審計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規的行為必將遭受法律的懲罰,這一點任何一個官員內心都是明白的。當然,國家審計的這種警示作用與執行審計工作的力度、嚴格程度和規范程度有關。如果國家審計只是一種擺設,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只是流于形式,那么只會讓官員的貪腐行為愈演愈烈。
在企業審計中,上市公司每年都要公布年報以及審計報告,這可以讓外部利益相關者對該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這種披露行為也是對股東負責任的表現。此外,披露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以及其他一些信息是第三方獨立機構發揮監督作用最有效的表現方式。國家審計與企業審計一樣也具有披露的作用,而且國家審計通過披露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來達到監督作用的目的顯得更為迫切和重要,因為國家審計監督的是公共資產的管理和使用情況以及官員履行職責的情況,這是關乎整個國家和全體人民利益的事情。就披露工作而言,在審計完結之后,對于行政事業單位,國家審計要披露財政資金的運作情況以及相關責任人履行職責的情況;對于國有企業等盈利性單位,國家審計除了要披露該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外,對于高管任職期間的不良行為也應當予以披露。國家審計應當充分發揮監督作用,對于凡是在審計過程中發現的重大不良現象,應當嚴格遵循獨立性原則,客觀公正地予以披露。國家審計披露信息既是本職工作,更是對公民知情權的一種尊重。在網絡如此發達的當今社會,公民監督已經成為官員執政中一種強有力的監督方式,一旦國家審計披露了某些不良現象,它的威懾效果將在公民監督的作用下起到更好的效果。
在上文的論述中,筆者提到國家審計的強制性這一特征不僅體現在審計對象必須無條件接受審計,同時還體現在審計結論和意見出來之后,審計對象必須積極配合進行調整或改進,否則會被強制執行,這種強制執行的舉動其實是從整個單位的角度出發作出的一種懲罰,很少涉及到個人。但是,國家審計具有與企業審計很大的一個不同點,國家審計是國家治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它除了像企業審計一樣對財務狀況等活動進行監督外,還需要考察官員履行職責的情況。對于官員貪污腐敗的行為,國家審計在查明情況之后是需要追究的,對官員而言,他們最怕的事就是東窗事發受到制度和法律的追究。因此,在審計工作結束后,對被審計單位存在的問題,需要進行調整的應該進行調整,對于負有重大責任的責任人應當嚴肅處理。對審計發現的貪污舞弊行為,審計人員可以透過現象看本質,進一步分析深層次的內容,對于一起案件做更全面的分析,從而可以從更廣的范圍和更深的程度打擊和懲治這些行為。
國家審計是為了達到維護國家經濟秩序、保障經濟健康發展和促進廉政建設等目的,但是國家審計作為反腐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過去的國家治理活動中并沒有有效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在中央掀起的這場反腐風暴中,為了使反腐在制度上能夠長期持續下去,國家審計制度應當做一些改進。國家審計的地位和獨立性有待提高,目前國家審計在制度上受制于政府的程度很高,這就使得審計人員在工作中的范圍、力度以及對審計結果的披露都很受限。此外,審計人員的配備、經費的撥付也限制了國家審計工作的執行。這充分說明了一點:國家審計作為一種本該可以有效發揮監督作用的強有力的手段,目前還沒有得到政府的重視,或者說利益相關者害怕受到審計的制約,從而不愿意看到國家審計獨立發揮作用。既然如此,中央在堅定反腐決心的同時,更有必要依靠國家審計制度來克制腐敗行為,真正實現“把權力關在籠子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