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楠,李群
(安徽醫科大學,安徽合肥230032)
醫學省級示范實驗中心建設的體會與思考
王曉楠,李群
(安徽醫科大學,安徽合肥230032)
醫學省級示范實驗中心;實驗室安全;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是醫學教學的靈魂,是整個醫學教育的核心,也是醫學院校建設與發展的立足點[1]。高校醫學實驗室是實驗教學和科研的場所,也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場所。筆者所在的安徽醫科大學病原與免疫學實驗中心是安徽省省級示范實驗中心,中心經過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套科學有效的運行與管理模式,有成功的經驗也有不足,現就如何揚長避短、進一步促進實驗中心發展談一點體會與思考。
實驗室安全工作是高校安全工作的組成部分。調查發現,近年來高校安全事故多發生在實驗室,事故一旦發生,給師生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危害的同時,也給學校帶來較大負面影響。因此,做好實驗室安全工作,是學校平穩、有序發展的根本要求[2]。
病原生物學實驗中有許多潛在的危險因素,有些危險是工作人員和現代醫學無法預見和避免的。為此,我們建立了病原與免疫學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其目的就是通過安全準入,強化實驗操作人員安全責任意識,豐富其安全知識,防止和減少安全事故發生,保障師生生命財產安全。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的主要內容為實驗室安全準入材料匯編,包含生物安全實驗室簡介、實驗中心實驗安全知情同意書、實驗中心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等。我們要求每位教師和學生認真學習安全準入制度,簽訂實驗安全知情同意書后方可進入實驗室進行學習和實驗操作。安全準入制度的實施,既提高了學生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素質,又保障了師生生命財產安全,收到了滿意的效果。因此,實施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是醫學院校安全管理的長期任務,也是實驗室今后安全工作的重要內容。
高校教學和科研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實驗室建設和管理水平,而實驗室建設和管理水平取決于實驗室技術人員。建設一支素質好、業務精、相對穩定、結構合理的實驗技術人員隊伍對于高校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高校把實驗技術人員劃分為教輔人員,對實驗技術人員隊伍建設和管理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沒有從制度上積極為實驗技術人員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和工作環境。許多教師也存在偏見,認為實驗技術人員是為他們服務的,對其不夠尊重[3]。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實驗方法和科研手段不斷改進,儀器設備不斷更新換代,實驗技術人員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以適應當前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從而提升高校實驗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4]。近幾年,隨著高校實驗室建設和管理的發展,實驗中心引進了一批優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大大改善了實驗技術人員隊伍學歷層次低、老齡化的狀況;并且安排具有教師資格的相關實驗技術人員承擔部分實驗教學工作,讓其從幕后走到臺前。當代“90后”大學生的思想極為活躍,教學過程中,學生總會有很多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也促使實驗技術人員加強自我學習、增加知識儲備,大大調動了實驗技術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熱情,同時也促進了實驗技術人員隊伍建設和穩定。
實驗中心鼓勵實驗技術人員在職攻讀更高一級學位,或有計劃地派往兄弟院校脫產學習先進的實驗技術和實驗理論,定期安排高年資、經驗豐富的教師舉辦實驗技能培訓等,積極開展實驗技術和經驗交流,提高其實驗技能和業務素質。此外,還鼓勵實驗教師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長主持和參與科研工作,使科研能力和實驗創新能力得到提高。
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對教育教學領域特別是高校實驗室工作產生了巨大影響,使傳統實驗室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服務方式和用戶獲取信息方式等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對于人才培養、教學質量的提高發揮了顯著作用[5]。
我校實驗中心已開展了醫學病原形態學虛擬仿真實驗平臺的建設與應用。我們將微生物學、寄生蟲學實驗教學示教片放在虛擬顯微鏡系統中,在油鏡下不同視野掃描染色片合成數字化虛擬片,從而建立了虛擬病原生物片庫,應用于本科生、七年制研究生、留學生的26個專業實驗教學。虛擬仿真技術的運用,改變了以教師為中心的傳授式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主動思考和創新能力。該系統構成了一個開放的教學環境,避免了病原體感染和實驗用無菌室的限制以及病原體培養的條件和時間限制,豐富了教學內容,突破了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限制,仿真演示一些復雜、高危、當前流行疫情病原體分離與鑒定實驗;避免學生使用真病原體帶來的生物安全危害,縮短真病原體培養時間;打破傳統實驗教學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在網絡覆蓋下隨時隨地進行實驗教學;提高實驗的可重復性和實驗結果的可鑒別性,降低無菌技術水平差異帶來的影響,明顯提高了實驗教學質量。
在今后的實驗教學過程中,我們將進一步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虛擬實驗技術等現代教學手段,建立實驗教學和實驗室管理網絡信息平臺,并在此基礎上豐富實驗教學課件、仿真實驗軟件等實驗教學資源,提高實驗教學手段的數字化程度,不斷提高實驗教學效果。
實驗室儀器設備是實驗室技術水平和學校實力的重要標志。隨著辦學規模的迅速擴大,高校對實驗室的投入力度加大,實驗教學作為高校素質教育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已深入到各個學科;而實驗儀器設備則是實驗室的物質基礎,是高校的重要資源。目前,醫學類高校在校生人數呈逐年增長趨勢,導致實驗室接待的學生人數持續增長,實驗儀器設備的使用頻率也持續增加。高頻率的使用以及學生的不正確操作使得設備儀器頻頻損壞,學生人數逐年增長也使得實驗室和實驗設備超負荷運轉,加上維護不足,一些常用實驗設備常“帶病上陣”“將就作業”,縮短了儀器設備的壽命,造成實驗室儀器設備使用率下降,從而影響了實驗教學效果。
因此,一方面,高校要重視實驗室建設,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合理購置更為先進的實驗設備,加強實驗室基礎設施建設;做好現有設備的改造和功能開發,充分挖掘現有儀器設備、基礎設施的潛力,安排專業人員定期維護和保養儀器,延長設備的壽命[6,7]。另一方面,高校用于實驗室建設的資金仍然相對有限,這就對如何合理、科學使用實驗教學經費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高校必須加強實驗室規劃建設,在保證量的同時注意質的建設,選擇質量好、口碑好、維修服務好的廠家購買儀器設備,合理配置資源,盡可能發揮實驗設備的各種功能,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隨著實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實驗教學已經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逐漸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實驗室也應積極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設計能力、創新能力和科學素養。我們利用省級示范實驗中心建設的契機,完成豐富的開放實驗項目,如食品及飲料微生物的大腸桿菌菌群計數、大學教室內空氣中的細菌分布及其初步鑒定、“尿感康”的體外抗菌實驗等,學生對此興趣高漲,積極申請參加開放實驗項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然而,隨著申請開放實驗和開放課題學生的不斷增加,出現了實驗室總體不足與部分實驗室利用率低的矛盾,有的實驗室使用效率較高,而有的實驗室使用率較低,甚至每學期僅使用3~4周。針對這種矛盾,可以建立教學、科研一體化實驗室,由科研團隊遞交共建申請,經學校審核批準,選擇閑置周期較長、具備科研條件的實驗室參與共建。審核時需要綜合考慮擬開展科研課題的情況,包括課題規模、涉及實驗設備的種類和數量等。此外,實驗室也要切實改進實驗教學內容,鼓勵教師利用現有儀器設備資源,設計開發跨學科、跨專業的創新型、研究型、綜合型實驗項目,逐步使含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課程達到實驗課程總數的80%以上(本科評估指標規定)。及時將科研實踐和各類社會實踐的成果應用于實驗教學之中,及時更新實驗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掌握實驗知識和實驗技能的同時,了解相關學科領域最新的發展動態。
總之,醫學高校實驗室是實驗教學和科研的載體,是整個教學科研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的重要基地。搞好實驗室建設和管理工作,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醫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是新時期高等教育面臨的重要任務。實踐表明,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才能提高實驗技術水平,培養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科學態度的醫學人才。我們將進一步提高實驗室安全與管理水平,有效利用現代化實驗資源,提高實驗室使用效率,創造性地開設綜合實驗項目,為培養創新型、應用型、實踐型醫學人才而努力。
[1]董偉.關于提高高校實驗室運行管理水平的思考[J].科技教育創新,2012(7):198,201.
[2]黃炳輝,李勇,卜建.安全準入制度是提高高校實驗室安全的重要舉措[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4):150-152.
[3]陳文新,藍葉芬.高校實驗室及實驗隊伍建設的三大不平衡及對策[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7):184-189.
[4]熊春梅.高校實驗室技術人員隊伍穩定與提高初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12):213-214.
[5]許秀云,張玉梁.依托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實驗教學質量[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0(5):130-132.
[6]孟燕妮,劉彥強,孟慶楠.提高高校實驗室儀器設備利用率的研究[J].中國輕工教育,2012(3):54-56.
[7]肖柳珠.淺談高校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模式[J].科教論壇,2012(4):6-7.
G482
A
1671-1246(2015)05-0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