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莉莉,張曉燕,席亞萍
(隴南衛生學校,甘肅隴南746000)
引導性預習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冉莉莉,張曉燕,席亞萍
(隴南衛生學校,甘肅隴南746000)
本文就引導性預習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闡述。通過區分預習和引導性預習兩種預習方法,分析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提出引導性預習在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并初步闡述引導性預習的方案設計和需要注意的問題。
引導性預習;內科護理學;自主學習
近期,自主學習在教育領域受到高度重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叢書《學會生存》一書中提到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學會學習。在2014年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李克強總理也提到學生要主動學習。人的一生當中,多數技能是學出來的,而不是教出來的。要學會技能,學生首先要行動起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育者通過各種手段挖掘受教育者的自主學習能力。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總結出引導性預習教學方法,并應用于我校2011級五年一貫制護理專業內科護理學教學中,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揮了一定作用。所謂引導性預習,即將需要預習的內容按一定的方式設計成預習方案,引導學生課前自學、閱讀、討論、調查、研究的一種教學方法。
內科護理學是五年一貫制護理專業一門臨床課程,所占課時比重大,授課時間長,與解剖、生理、病理、藥理學等基礎課程關系密切;在護士執業資格考試(以下簡稱護考)中所占的比重僅次于護理學基礎。在內科護理學教學實踐中,多數教師把教學重點放在教學內容的講解上,忽略了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狀態,過于依賴教師,缺乏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
1.1 預習現狀
我們常對學生說“下節課內容同學們要提前預習”。至于如何預習?采用哪些方法?需要利用哪些媒體?要達到怎樣的效果?卻沒有提出具體要求,更沒有就預習方法進行指導。學生也大多將這句話當成耳旁風,少數對學習有興趣、有一定學習能力的學生,雖然預習了,也只是泛泛的閱讀,抓不到重點,預習效果不理想。
1.2 引導性預習的必要性
(1)通過引導性預習,可使學生科學地利用課余時間。愛因斯坦曾說:“人與人的差異在于業余時間。”與初中階段不同,五年一貫制護理專業學生課余時間充裕,自習課及課外作業數量較少。設計一些用時較少、針對性較強的預習方案,可使學生將課余時間很好地利用起來。
(2)越是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主動學習效果越好。筆者所面對的基本上是中考失利的學生,他們雖然學習成績不佳,但上課遵守紀律、尊敬老師,也能很好地完成有一定難度的課后作業,對提高學習成績有較高期望,對新鮮事物興趣很高,易接受新的教學方法。因此,他們需要一種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3)通過引導性預習,可以訓練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閱讀能力,拓寬知識面,豐富其學科相關知識。主動獲取的知識在數量和質量上遠優于被動獲取的知識。
(4)護考難度逐年增加。現階段,多數中等職業衛生學校會在護考前組織短期輔導,以提高通過率,而僅靠這種輔導,效果不是很理想。這就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平時積累相關知識。
此外,學生獲得護士資格證后,經過一定相關工作年限,必將面臨高一級的護師資格考試,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需要通過自學來應對各種考試。這就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終身學習能力。
1.3 引導性預習的目的
引導性預習的目的是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框架有一個總的了解,對將要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內容有一個初步把握,對自己學習當中的薄弱點有一個較清晰的認識,最后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提高知識掌握的準確度和牢固度。引導性預習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
2.1 通過回顧相關基礎理論知識設計預習
學生普遍存在對醫學基礎知識掌握較差、易遺忘的情況,而內科護理學學習需要足夠的基礎知識作鋪墊,如解剖、生理、病理、藥理學等相關知識。可通過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預習題,復習與新知識有聯系的關鍵基礎知識。這是最常用的,也是最簡單的一種方法。
2.2 針對重點和難點內容設計預習
重點指的是知識的中心點,難點指的是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內容。準確把握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是教學活動中永恒的話題。教師只有準確把握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才會掃除學生學習上的障礙,解除學生心理上的困惑,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要突破難點,教師必須從學習心理和學習方法上尋找難點的形成原因,然后對癥下藥地設計預習方案。
如促進有效排痰的胸部物理療法,貫穿呼吸系統疾病護理措施的始終,它是呼吸系統疾病的重點內容之一。設計預習方案時,要求學生一對一進行實際操作演練,并領會各種排痰措施在不同情況下的準確應用。
再如,免疫學相關理論普遍較難理解,內科護理學所涉及的與自身免疫異常有關的疾病中,大多屬于體液免疫。設計預習方案時注意內容具體、語言通俗、難度適宜、形式單一,變“難題”為“樂趣”。
2.3 針對護考考點設計預習
將一些易混淆的考點設計成預習題,要求學生自己找出易混淆的癥狀、體征、護理診斷、護理措施等知識點,為以后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打下基礎。
2.4 課前組織社會調查,將分析結果應用于課堂
將學生分成小組,課前進行一些較簡單的、針對性較強的社會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初步分析。如對“高血壓病病人的護理”設計引導性預習時,將成年人高血壓病的發病情況、病人的性格、口服的藥物、對醫囑的遵從情況、并發癥的發病情況等設計成調查表,要求學生進行調查分析。通過這種方式預習,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調查結果也與課本知識相吻合。當學生自己的調查結果與課本知識相吻合時,更能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5 利用多種媒體,設計多樣化預習題目
網絡是中職生接觸最多的媒體。“90后”是在網絡迅猛發展的環境中長大的“原住民”,電腦、手機等成為他們獲取、接收各種資訊的重要手段。同時網絡也具備傳播科學知識的功能,它的開放性和便捷性、內容的多樣性和廣泛性,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學習空間。
引導學生在網絡上搜索相關體征圖片、典型病例、醫學新聞、發展前沿、熱點話題等,通過篩選將這些資料用于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善于從網絡汲取有用的醫學知識,對課堂學習進行補充。
(1)在進行引導性預習設計時,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根據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學習能力以及擅長的學習方式等進行分組,以便于預習方案順利實施,收到預期效果。
(2)針對授課內容,有選擇性地設計預習方案,重點突出引導作用;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和基礎知識掌握情況,設計預習題時注意題目要準確清晰、難易結合、易于解答,必要時提醒答案的出處或需要參考的資料。
(3)根據課堂檢查預習情況,給予學生肯定性評價,或以學生預習的答案導入新課,使學生產生成就感。
(4)引導性預習不一定是提前讀書,更不提倡通讀全文,要杜絕原始、單一的“讀一讀、填一填”題目。引導性預習不拘泥于某一種方式,通過精心設計和引導,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對下節課要學習的重、難點內容進行預習,上課時做到心中有數,掌握聽課的主動權。
如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教育者經常思考的問題。教師應通過不斷反思教學過程,積極改進教學方法,促進自身能力發展,承擔起教學改革任務。教學過程,其實也是教師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有主動性意識。
G424.1
B
1671-1246(2015)05-00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