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超(三峽大學體育學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網球運動專項體能特征研究
□ 李超(三峽大學體育學院湖北宜昌443002)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對網球運動專項體能特征進行分析研究,主要從網球運動的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3個方面分析探討網球項目體能特征,以便加深對網球項目的本質特征的認識,從而更深入地了解其內在發展規律,實現網球項目的科學化訓練。
網球運動專項體能特征
體能在體育竟技運動中居于主導地位,運動員只有擁有好的體能,才能發揮出最佳的運動技戰術水平,才能取得好的運動成績。當前,網球運動正已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來。隨著網球運動的快速發展,對運動員的體能要求也越來越高。一般認為,網球運動員的體能是以身體形態、生理機能和運動素質為最基本的層次,是運動員在網球極限強度運動中的機體持續運動的能力,反映運動員在訓練、比賽過程中身體形態、機體機能、運動素質的綜合體現。影響網球運動成績的最主要因素是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可以說運動員的體能是提高運動競技能力的最基本、最可控因素,所以對網球員進行有效的體能特征分析非常必要。本文將從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三大板塊來剖析網球運動的專項體能特征,以便能更深入的了解網球運動的專項特征,促進網球科學化訓練。
身體形態是指人體外部與內部的形態特征。反映外部形態特征的指標有:高度(身高、坐高、足弓高等),長度(腿長、臂長手長、頭長、頸長、足長),圍度(胸圍、臂圍、腿圍、腰圍、臀圍),寬度(頭寬、肩寬、髖寬)和充實度(體重、皮脂厚度等)等。反映內部形態的指標有:心臟縱模徑、肌肉的形狀與模斷面等。科學研究證明:環境(自然環境、地理環境)和遺傳等因素對身體形態有很大影響。生活在不同緯度、高度的環境,就有不同地區人體形態不同。此外,從遺傳因素來講,身高的遺傳力男子為0.79女子為0.95;而體重的遺傳力男子為0.50,女子為0.42。
身體形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相應的生長發育水平、身體機能水平和競技水平,身體形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運動素質的發展。因此,應采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對運動員的身體形態進行訓練,以適應創造優異專項成績的需要。
網球運動在誕生初期被譽為“紳士運動”,可見其運動強度和運動量并不是很大,對運動員的身體形態要求也不高。但是,隨著網球運動職業化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它對運動員的身體形態的要求不斷提高。近此年來網球運動員大型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在當今男子職業網壇排名靠前的幾名運動員身高都在1.80m以上。如費德勒1.85m、羅迪克1.86m、納達爾1.86m,已經退役的前巨星桑普拉斯1.85m、阿加西1.80m。女子運動員身高超過1.80m的也比比皆是,特別是頂尖選手身高的優勢更加突出,如達文波特1.90m、大威廉姆斯1.86m、小威廉姆斯1.80m,莎拉波娃1.83m。著名華裔運動員張德培曾經在17歲時取得了法網桂冠,但是此后他再沒有獲得過四大公開賽的冠軍,這與他1.75m的身高不無關系。為了彌補身高和力量的不足,他必須更多地快速跑動,消耗更多的體能,在與其他高大運動員比賽時吃虧不少。目前,世界優秀男子運動員身高像張德培一樣在1.80m以下的已經很少見了。網球運動員身材增高的趨勢適應了網球運動場地大、活動范圍廣、運動負荷大的特點,同時也反映出當代選手的技術更加細膩,技術手段更加豐富的特點,要求運動員必須有強壯的身體,這是現代網球運動的特點之一。
身體機能是指運動員有機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它是身體活動能力的基礎。人體生理機能包括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數、消化系統、生殖系統、內分泌系統、物質和能量代謝、感官、體溫等。運動訓練中經常涉及的身體機能指術主要有心血管系統中的心率、血壓、血紅蛋白、心血管系統運動負荷(哈佛臺階試驗)、心電圖;呼吸系數中的肺活量、呼吸頻率、最大攝氧量;肌肉結構中的肌纖維數量、長度、類型;感官功能中的視覺、聽覺平衡機能、高級神經活動類型,血睪酮等。
因此,了解網球運動專項對身體機能的要求,有利于我們更深刻的認識網球運動。網球屬技能主導類隔網對抗性項目,“該項群要求運動員身高屬于中等或中等偏上身高。體型勻稱,四肢、小腿、跟腱較長,腰短踝細,足弓高,骨盆小,臀部肌肉向上緊縮”。從身體機能來看,網球優秀運動員要具有神經反應快、心肺功能好、無氧代謝能力強的特點。由于網球比賽的發球速度越來越快,運動員接發球的反應時間很短,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對來球做出正確的判斷,同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因此網球運動員必須具有快速神經反應類型。此外,還要求運動員的血紅蛋白含量要高,達到13克%以上;白肌纖維比例要達到70%以上。在身體機能的特殊要求方面,網球運動員強調要具有良好的有氧代謝能力,良好的有氧代謝能力是完成3~4小時的大運動量比賽的保證,這一點特別應該引起運動員和教練員的重視。
2.1、網球運動員快慢肌比例特征
肌肉纖維的類型可根據其收縮特性及色澤,劃分為快白、快紅和慢紅三種類型。“據研究,多數人認為人體中的骨骼肌纖維的類型及數量是不隨年齡、運動項目和訓練程度的不同而變化,主要決定于遺傳。運動訓練只能使肌肉中蛋白質增加,或使某類肌纖維變粗,從而可能改變該肌肉體積中各類的百分比”。眾所周知,快肌的內質網發達,肌纖維周圍的毛細血管較少,無氧能力高肌紅蛋白含量低,無氧代謝酶含量高;而慢肌纖維的內質網不發達,周圍毛細血管豐富,肌纖維收縮時間長,氧化能力高,肌紅蛋白含量高,有氧代謝酶含量高。可見,慢肌纖維百分比占優勢的運動員適合從事耐力運動,而快肌纖維百分比占優勢的運動員適合從事速度、力量類項目。網球在擊球的過程中,處于無氧運動狀態,因此,快肌纖維比例大的運動員較適合從事網球運動。
2.2、網球運動供能特征
網球運動屬于間歇性運動項目,一場網球比賽一般需要2個小時左右,實力相當、爭奪激烈的比賽甚至可以達到4個小時。每局比賽持續約十分鐘左右,一分的爭奪一般為4-20秒。在一分的爭奪中,由于需要在場地內迅速的跑動、擊球、回位,因此,以ATP-CP供能為主。但在競爭激烈的比賽中,往往一分比賽持續的時間較長,這時,就以乳酸供能為主。由于整場比賽的時間長度,也決定了有氧供能在網球比賽中的重要地位。下面將逐一分析。
肌肉收縮速度取決于橫橋上能量釋放的速率。ATP-CP供能系統是能量的主要來源,它可維持強度運動的最長時間約為6-8s左右。網球比賽每一局由許多不同的回合組成,每一回合的運動時間多數在10s以內,可見ATP-CP供能系統是網球擊球速度的來源。研究表明,運動訓練對骨骼肌中ATP儲量的提高作用不大,但能提高ATP酶活性。在網球揮拍訓練中,運動員可以借助彈性成份由后擺積蓄彈性勢能再向前揮拍,從而提高手臂肌肉ATP酶活性能力。
網球競賽規則規定,一分球結束到下一分開始,有20秒的發球時限,單數局結束后有90秒的休息時間,這說明,在比賽的過程中,ATP-CP供能系統有足夠的恢復時間。實際上,在現代的網球比賽中,底線型打法已經占據主流位置,往往一分的回合時間超出了10秒,甚至可以達到1分鐘左右。這時,乳酸供能系統就會占據主要位置。
2.3、網球運動神經系統特征
神經系統調節機能的改善,可促使肌肉中每一個運動單位發生最大的緊張性改變,使肌肉中更多的運動單位參與活動。運動中,即使最簡單的動作,也需多塊肌肉共同完成。這就必須改善各種肌肉的相互協調關系。大腦皮質中支配原動肌的神經中樞產生強而集中的興奮,沿運動神經發出高頻率沖動,使更多的運動單位參與工作。
“研究表明,采用本人最大負荷量的85%以上的負荷進行力量訓練,并提高各運動單位的同步性活動能力,可有效地提高大腦皮層運動細胞神經過的興奮強度,從而使運動員肌肉中更多的運動單位參與收縮,支配對抗肌的神經中樞在運動中應處于抑制狀態,使對抗肌保持放松,減小對抗肌產生的阻力,使其發揮最大的收縮力量。訓練良好的肌肉,參與活動的肌纖維可達90%;訓練水平低的肌肉每塊只有60%-70%肌纖維參與收縮活動”。顯而易見,神經系統調節功能好的運動員,能夠充分調動自身肌肉中的運動單位參與到運動中來。
網球運動的獨特計分方式及競賽規則,要求運動員具備良好的本體感覺、視覺、聽覺以及位覺,多方位的感覺能提升運動員在比賽的過程中對來球落點、角度的判斷,也有利于運動員提升回球的準確性。由于網球比賽通常采取五盤三勝制導致比賽時間較長,也對運動員的心肺功能及有氧代謝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此外,ATP-CP供能能力的強弱也直接影響著網球運動員運動成績的水平。
網球是一項持續時間較長,且運動過程劇烈的體育運動項目。它需要球員能向任何方向快速移動,并做到快速起動和制動;需要球員具備承受較長時間的大強度運動;而且在需要保持平衡和達到最大擊球效果的情況下完成各種方向的跑動。毫無疑問,網球運動需要球員必須具有良好身體素質,并且能夠全面發展。如速度、力量、耐力、靈活性和平衡能力等,然后再加上專業的擊球技能,才能贏得比賽的勝利。下面,本文將對這些對比賽的勝利起著關鍵作用的身體素質進行分析。
3.1、網球運動專項力量特征
力量是網球運動員身體素質中最為關鍵的因素,沒有力量作為基礎,運動員要想在球場上快速的移動擊球并回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無論是作為業余愛好者還是專業運動員,都應在平時的訓練中注重力量素質的訓練。
專項力量是優秀網球運動員的重要特點,是運動員完成發球、擊球等技術環節的基礎。運動員要想在比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離不開專項力量的支持,由此可見,專項力量對于網球運動的重要性。“網球專項力量是指網球運動員在進行發球或擊球動作時,能使自己的各部分肌肉力量和球拍擊球的技術合為一體,在球拍與球接觸的一剎那把力量全部變成使球迅速向前飛進的能量”。可見,網球專項的力量與速度是緊密結合的,二者的緊密協作,才能使擊球產生威脅,從而使運動員打出頗具觀賞性的比賽。
力量與速度的緊密協作就產生了力量速度的概念,它不但可以幫助運動員提高擊球的速度,而且還能夠為擊球后接下來的方向轉換起到加速度的作用。“力量速度又稱爆發力,它是指運動員在完成關鍵技術時所表現出來的力量與速度水平的總稱。其實質就是指關鍵技術完成的快慢”。網球運動員擊球時的爆發力與運動員控制自己肢體有著密切聯系,特別是在快速揮拍擊球的過程中,例如發球,肌肉收縮得爆發力越大,越利于提高擊球瞬間的速度,從而使擊球力量加大。
因此,爆發力是網球運動的主要力量特征。爆發力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兩個條件:一是肌肉的收縮速度的快慢,二是肌肉的收縮力量的大小。通常認為:肌肉收縮力量越大,則肌肉收縮速度越大。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實際上,肌肉收縮所承受的負荷越大,其收縮速度越慢。上述過程表明,在網球運動中,爆發力的實踐意義在于運動員承受相同負荷時,肌肉收縮得速度更大;而當運動員使用相同的肌肉收縮速度時,能夠承受更大的負荷。
3.2、網球運動專項耐力特征
網球運動由于其特殊的比賽規則與記分方式,決定了其不是典型的耐力運動項目。一般情況下,雙方運動員總是在一分球結束之后,又等待下一分發球的時間,據統計,一場網球比賽中,有3/4的時間是用在發球間歇、交換場地以及其他因素方面,而實際的擊球時間之占到了約1/4。然而,這并不能說明耐力素質在網球運動中無足重輕。在一場雙方競爭激烈的比賽中,耐力有其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別是在職業網壇,由于運動員之間的實力相差無幾,往往耐力好的運動員在高強度的訓練和比賽后更容易恢復體力。
一名網球運動員,其神經過程的穩定性、能量物質的儲備量、負氧債的能力以及自身的意志品質等因素決定了其耐力水平的高低。在網球運動能量供應中,有氧代謝的比例約占20-30%,無氧代謝的比例約占70-80%,因此,高水平的網球運動員,其神經過程能夠在長時間的運動中保持持續的穩定,以保證其擊球動作的高度協調;其體內糖元、游離脂肪酸的儲備量也較大,以有效的改善機體能量供應系統的調節能力;其抗氧債能力高,以使機體在氧供應不充足的情況下,仍然能夠保持較高負荷強度的持續運動能力;其自身的意志品質程度較高,以在高度疲勞的狀態下,通過自我暗示、自我激勵等手段使機體仍保持較高的運動水平。
3.3、網球運動專項速度特征
“速度素質是指人體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以高能物質ATP、CP為主要能源,進行快速運動的能力。速度素質是一種重要的基本素質”。在網球運動中,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認識速度的確切含義:(1)反應時間,即運動員對來球做出反應的時間;(2)移動時間,即運動員單位距離內移動到擊球位置所花的時間;(3)跑動速度,即運動員上下肢的快速移動的能力。總體而言,網球運動的專項速度,“是指運動員完成單個動作的速度,即為打好一個來球腳步的移動速度和擊球速度”。應該是加速能力以及靈活性的綜合表現,而不是單一的移動速度。
在一場網球比賽中,運動員要想在比賽中獲得勝利,就必須做到判斷快、反應快、移動快、動作快。而要想做到這些,就意味著要求運動員具備良好的專項速度素質。“網球運動員的移動路線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向前,大約占了總時間的47%;側跑,大約占了總時間的48%;向后移動,大約占了總時間的5%”。可見,運動員快速的向前和側向運動是關鍵。此外,網球運動還表現出如下特點:(1)運動員身體的移動和擊球不屬于周期性動作,即表現為在比賽中運動動作的先后順序沒有固定的規律;(2)一個動作的完成到下一個動作的開始之前有一定的間歇時間。在網球運動中,參與運動的肌肉群能得到短暫的休息時間,從而能夠持續較長的時間不易疲勞。因此,專項速度素質在高水平的比賽中成為了獲取勝利的基本條件。
網球運動,需要運動員快速的移動到擊球點并運動自己的手臂擊球,在這個過程中,速度和力量結合的越好,即爆發力越大,越有利于提高擊球的速度和肌肉群的爆發和收縮,從而使運動員的擊球力量加大。同時,具備良好速度素質的運動員,其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過程的強度也能得到相應的提高。因此,網球運動員除了要注重發展力量、耐力以及靈敏協調素質以外,還應注重速度素質的發展。只有具備了全面的身體素質,才會具備在球場上所向披靡的基礎。
3.4、網球運動其它身體素質特征
網球運動要求運動員能夠在比賽中快速而有效的起動、迅速變換動作、迅速變換方向以及快速而有效的制動,這些,都對運動員的靈敏協調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運動員在比賽中,要協調全身的肌肉運動,使肌肉能夠以適當的速度和強度進行合理的運動。面對時左時右,時高時低,時快時慢的來球,更要協調好自身的全身肌肉,才能打出有威脅的擊球。此外,柔韌與平衡能力對網球運動員來說也不可或缺,如肩關節柔韌性好的運動員,其發球力量和速度也會有相應的提高。運動員在比賽的過程中,無論是出于跑動中還是處于相對靜止狀態,身體都要盡量的保持平衡,否則,擊球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現代網球比賽,由于運動員身體素質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比賽的速度大大加快,因而對運動員的反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運動員對來球的快速反應成為比賽制勝的基礎。優秀運動員一般都能掌握扎實的正、反手抽球,并具有相當強的攻擊能力,利用快速有力的抽球打出落點深和角度刁的球,能夠一拍接一拍地使用大角度的猛抽,并帶有較強的上旋性,迫使對手處于被動局勢。這對運動員的體能水平及對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運動員在訓練中要注重特提高基本素質的同時,還要采用專門手段提高運動員的速度與力量、靈敏與協調等結合素質的水平,要采用專門手段加強步法訓練量,提高縱橫向腳步移動的速度和快速起動的能力,尤其要加強身體訓練中的速度與力量、靈敏與協調及步法練習的比重。
身體形態、生理機能、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和柔韌五大運動素質為主要內容的專項體能水平的提高是建立在全面體能訓練的基礎之上的。網球訓練應充分認識和了解現代網球運動的本質特征,以及處理好網球運動的技能和體能的本質關系,在此基礎上,更好地指導網球項目的教學、訓練,以推進我國網球運動項目的發展,使我國的網球項目無論是技術還是運動成績都能得到提高,為我國網球運動能夠得到長足進步而努力。
[1]胡亦海.競技運動訓練理論與方法.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11:76-77
[2]胡國華.從世界優秀男子網球選手的競技能力特征談我國男子網球運動的發展策略.考試周刊,2008,(13)
[3]吳云.從世界優秀網球運動員的特點看我國競技網球運動的發展對策.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5,09(25)
[4]陳萬軍,郭開強,邢嘵圓,焦雪華.優秀網球運動員發球技術特征分析.湖北體育科技,2006,09(25)
[5]呂彥.網球半西方式正手擊球動作分析及訓練方法初探.常熟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8,04(22)
[6]張長寬,馬俊明.網球運動員的體能特征分析.內江科技,2008(4)
[7]王福章.我國網球技術發展方向的探討.網球天地.第四期
[8]陳艷.現代網球技術風格發展的趨勢.中國體育教練員P36
[9]祁兵,陶志翔.網球技術終極PK.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