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 琪(武漢體育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9)
體育強國背景下我國社會體育組織的發展路徑
□ 單 琪(武漢體育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9)
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之后,中國體育踏上了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征程。在競技體育優先發展的模式即將被打破,體育工作重心由奧運體育走向群眾體育的戰略大轉移的背景下,本文主要通過文獻資料等方法對社會體育組織所面臨的機遇與困境進行了分析和討論,提出能夠促進社會體育組織良性發展的模式、策略及路徑。
體育強國 群眾體育 社會體育組織 發展路徑
2008年胡錦濤總書記《在北京奧運、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進一步推動我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并強調:“我們要堅持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全民族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為目標,高度重視并充分發揮體育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實現經濟體育和群眾體育協調發展。”這一論調強調了競技體育并非是體育強國的唯一衡量指標,我國的國民身體素質水平、全民健身的覆蓋程度都與真正的體育強國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講話還指出邁向體育強國的奮斗目標必須要建立覆蓋城鄉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不斷提高公民基本需求的水平,經常參加體育人口的比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社會指導員的數量和質量等指標要達到或超過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在政府的政策傾斜和體育參與逐漸成為居民的共識和追求的雙層作用下,加快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迫在眉睫。然而長期以奧運體育為中心的政策下,我國人均體育場地低,開放不足,結構單一,服務專業化水平不高等問題導致的供與求的矛盾十分尖銳,必須將社會體育組織納入到公共服務建設體系中來,培育和扶持社會體育組織,使其在服務實踐中發育成長為服務供給的主體,發揮其靈活,貼近民眾的優勢參與社會管理,滿足居民多層次、多元化的體育需求。
2.1、審批嚴格,雙重管理下社會體育組織發展缺乏積極性
在我國,社會組織的管理實行分級登記、雙重管理的制度,任何社會組織都要在行政部門登記注冊,必須要先擁有與自身相關的主管機構,這是注冊社會體育組織的必備條件。雖然這一規定加強了政府對社會體育組織的監督,但在無形之中也為社會體育組織的發展設置了較高的門檻,同時也使體育組織常常處于非常尷尬的境地。
2.2、自身能力欠缺,導致公共服務質量不高
社會體育組織能否較好的承擔政府購買的公共服務項目其自身能力和素質是關鍵。這一方面決定了社會體育組織能否在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的競標中獲勝,另一方面決定了其提供的體育公共服務質量能否的得到評估小組和民眾的認可,進而影響到該社會體育組織承接下一期項目。一般來說體育社會組織自身能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缺乏高素質的體育公共服務專業人才,人才問題是社會體育組織實現良性發展的首要問題,目前體育社會組織吸納的大多是體育知識和服務意識不高不具備專業知識技能的兼職人員,影響體育公共服務質量,也使得體育組織的功能發揮受到制約。第二,由于資金短缺,社會體育組織缺乏良好的環境,必要的設備,使其無法發揮獨特的優勢,運行態勢低迷。社會組織自身能力的欠缺必然會影想社會體育組織和社會公共服務的完美對接。
2.3、社會體育組織提供公共服務的法律制度不健全
首先,社會體育組織發展的長效機制還未建立;其次社會體育組織參與體育公共服務的資源配置機制不穩固,常出現開展體育活動缺乏資金、設施,也很難成為承接政府職能轉移的重要載體。高度重視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相關法律政策環境的建設,規范統一相關制度,使社會組織在承接體育公共服務項目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良好的法律政策環境無疑是推動政府與社會體育組織可持續合作的保證,更是社會體育組織自身發展的重要條件。
2.4、對政府依賴性大,缺乏自我造血能力
目前現有的城市社會體育組織大多是由原來體育行政部門“精簡”轉化而來的,雖然名義上已與行政部門脫鉤,但組織機構人員、活動經費、辦公設施方面仍然過于依附體育行政部門,有的甚至成為政府的附屬機構,尤其是財政方面社會體育組織運行的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資助和社會捐贈,而通過拓展服務收費來源自我造血的社會組織少之又少,使社會組織運行的穩定性和持久性無法得到根本的保證。
3.1、政府為社會體育組織承接公共服務提供法律保障
體育行政部門按照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要求,明確自己職能定位,把工作重點轉移到貫徹國家體育方針,研究體育事業發展規劃,制定體育行業政策,加強管理和提供服務上來。第一,在公共服務的購買上,要對購買的方式進行法律上的規范,第二,要建立和完善向社會體育組織購買體育公共服務專項轉移支付制度和機制,并對社會體育組織參與體育公共服務進行無條件支付轉移,提高城市供給基本體育公共服務的財政能力。
3.2、加強社會體育組織自身能力建設
在體育公共服務建設中應加強工作人員的專業化培養,加強在職培訓,,加快其技術知識更新,通過培訓考核,資質認證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化水平。成立社會體育組織服務機構,組成社會體育組織專業團體。其次是社會體育組織要加強自律,完善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內部管理機構,在財務。項目管理方面更加規范和科學,提高自我監督和相互監督能力。再者,要充分利用政府購買服務的資金,利用資源合法經營,拓展服務內容,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實現社會體育組織的可持續發展。
3.3、建立有效的監督評估體制
監督是通過連續不斷的數據收集,控制各項活動的開展以及實現特定產出的過程。為了促進活動的順利開展及組織功能的落實,往往需要對其政策的制定、執行等方面進行監督,其目的在于保證活動或組織的順利運行,提高政策制定與執行的質量,促進既定政策目標的實現和提高效率。評估委員會或受政府委托的第三方要對承接服務的社會組織就合同的執行情況進行動態評估:在合同執行之前進行預評估,及發現前期存在的問題,減少偏差;在提供服務過程中進行過程評估,發現并解決執行階段的問題,確保工作順利開展;提供服務結束后,還要對服務的結果進行結果評估。在做好預評估、過程評估和結果評估的同時,要做好適時的反饋工作,形成“制定―執行―評估―反饋”的有機系統,規范并推動購買的順利進行。
3.4、將體育組織服務與志愿者服務相結合
志愿服務是志愿者不以獲取物質報酬為目的,自愿貢獻時間,能力和財富,為社會和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務。我國現代志愿服務活動既受到西方志愿精神的影響,也是中華傳統慈善文化的延續與復蘇.體育志愿服務已經成為當前國際大眾體育發展的趨勢之一,個人或群體通過非營利組織提供無償服務的模式在歐美國家已經較為普遍,包括志愿服務、捐贈和非營利目的的收費服務等多種形式,而各種社會體育組織是實現這一公共服務的主要載體。因此,積極汲取國外在體育志愿服務方面的經驗并與我國社會體育組織建設相結合應得到體育公共服務建設的重視。
后奧運時期社會體育組織的發展迎來了春天,彌補了政府提供的體育公共服務中體制的不足,它是社會體育服務的供給主體,也是全民健身體系的組織基礎。政府為體育組織承接提供法律保障;社會體育組織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完善社會體育組織自身能力建設;體育組織服務與志愿者服務相結合,都將對提高群眾體育水平,實現我國體育強國的目標具有不可磨滅的現實意義。
[1]陳美麗.基于自組織理論的我國社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機制研究[M].山東大學,2009.
[2]肖林鵬,李宗浩,楊曉晨.論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困境[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
[3]易劍東.中國體育公共服務研究[J].體育學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