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少勇(山西經貿職業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24)
探討高職體育教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韓少勇(山西經貿職業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24)
高職體育教育旨在培養學生健全的身心素質,應當堅持個性發展加科學引導的原則,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過享受到體育教學的快樂。目前我國高職體育教學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高職院校及廣大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方式及流程進行適當的改進才能更加促進高職體育教育的科學發展。
體育教學 教學改革
1.1、有益于學生更好適應未來的工作
高職教育指向的是生產和管理等一線的高級能人才,是按職業或崗位設立專業及課程體系,學生畢業大多可直接入職就業率較高,崗位對學生身體素質的要求比較確定,高職體育教學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在大學期間得到科學全面的鍛煉,對于未來學生面對不同的工作崗位具有很大的作用,對于學生今后就業工作具有較大的影響。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使自己的抗壓能力和拼搏精神得到鍛煉,對于滿足未來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上的壓力都具有很大的幫助。
1.2、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隨著高校畢業生數量的不斷增加,擇業的迷惑和強大的就業壓力,對于大學生的身心素質是一種很強的考驗,雖然高職教學學生未來的就業方向多已確定,但是也不免會面臨這種壓力。因此高職體育教育在這個過程中就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加強,使學生能夠是更樂觀的態度面對這些困難,也有足夠的身體條件應對未來可能的較強壓力的工作環境,使學生可以實現學校到社會的順利過渡。
1.3、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
當今的社會已經不是一個人單打獨斗的適當,強調的更多的是與他人的合作及團隊之間的協同工作,很多的體育項目如足球、籃球等對于鍛煉學生團隊協同合作具有很大幫助,在這類團隊合作性質的體育項目中,學生可以更多的嘗試與不同性格的人進行合作,在未來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也會面臨到類似的問題,如果在校期間這方面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對于學生更好的融入的未來的集體當中非常有幫助。
高職體育教育與其他教育課程有很大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其他的課程設計更多的考慮的是學生自己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使用程度,對于學生如何與其他人產開合作是沒有太多設計的,體育教育就可以滿足學生的這一需求。
1.4、使學生身心得到放松
高職體育教學除了鍛煉學生綜合素質外,也是緩解學生學習壓力的一種很有效的方式,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借助適當參與體育項目,可以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緩解自己因為學習或其他原因導致的內心的壓力,通過參與體育項目可以讓學生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帶接下來的學習生活當中。
2.1、教學方法過于陳舊
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的不同之處在于,它一方面強調的更多的是動態的、互動性的學習方式,另一方面也有自己全面的理論教學方案。
但是目前我國高職體育教育過多的強調“一刀切”,并未對學生有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案,普遍采取的是學生自由選擇體育項目,學校老師在此過程中沒有進行適當的引導,后期體育教學過程中也未給予適當的建議。同時高職體育教學理論教學教材內容過于陳舊,很多的教學素材與高中、初中并無二致,并且教材內容的呈現形式過分呆板,吸引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2、學生考核標準不科學
在較為陳舊、呆板的教學方式上已經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學科結束后對于學生學習效果的考核又不很科學,這更加劇了學生對高職體育教學體系的不滿和敷衍了事。
目前高職體育教學對學生學習效果考核標準不科學主要表現在,過分的強調標準化、正規化的考核標準,在學期結束末期,體育教學老師對于學生的考核方式及標準過分的強調標準化、正規化,把考核標準過多的局限在時間、數量上,對學生體能、認知的提高上沒有進行評價。
2.3、高職體育教育重視度不足
目前各高校在資金、師資等教學資源上對高職體育教學的投入是不夠的,除非專業體育生,大多數學生會把經歷更多的投入到自己所學的專業當中,而學校也沒有對其進行適當的引導。對學生的教學貴在因材施教,而學校這高職體育教育方面更多的是聽任學生自己盲目選擇,而沒有進行適當引導。
對高職體育教學重視度不足還體現在體育器材的不足和陳舊上,目前多數高校體育器材想多學龐大的在校學生數量來說,還是非常缺乏的,在已有的有限器材是也有很大一部分存在陳舊、器材保養不足的現象存在。
3.1、個性選擇+適當引導
我國自古重視教育的因材施教,隨著時代發展,教育觀念也不斷更新換代,現在更多強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但是高職學生由于自身經驗和知識的不足難免會對自己的選擇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學校及高職體育從業教師應該對學生在選擇自己體育項目是進行適當的引導,讓學生對自身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根據自己的真實需求選擇合適的項目,進而使自己的綜合能力得到鍛煉。
3.2、優化體育教學觀念
在學生選擇學習項目是教師要進行適當的引導,而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中體育教師應該優化目前的教學掛念,首先應該讓體育教學與其他教學尤其是就業指導類課程產生互動和聯系,讓學生能夠更全面的有個自我認識和有針對性的鍛煉。
另外應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能使學生在接受體育教學時處在一種“散養”的狀態,在讓學生從體育時間再和你感受體育教學美麗的同時,也應讓學生更多的接觸體育教學的理論知識,從而更好的讓學生身體素質和理論認知得到更好的鍛煉和強化。
3.3、高職院校加強體育教學的資源投入
高職院校應該加強在資金、師資等教育資源上對體育教學的投入,讓學生享受到更好的體育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首先應改善學校體育器材,使得學校存在的體育器材能夠滿足學生的普遍需求,使學生不能因為沒有足夠的體育硬件器材而得不到鍛煉,同時還應加強對體育器材的保養,使體育器材不能過分老化。
其次,在師資力量上要充分保證學生的學習需求,目前部分高職院校存在一師兼多班的現象存在,這是不合理的,應該保證每堂課每個班級都有專職老師進行教學,同時對體育教師任用上也應慎重,強調教師的從業資格和教學能力,保證體育教學的效果。
另外學校在課程設計上應強調體育課程與其他課程直接的互動,保證學生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同時也是體育課程與學生專業課程利用適當的方式能夠實現較好的融合,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效果有一體化的認識。
3.4、優化體育教學的考核標準
目前高職體育教學大多單一采用競技體育的標準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強調數量、時間,對于體育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加強沒有過多的考核,這是不科學的。學校應重視使高職體育教學與競技體育進行適當的區分和相互補充,考核標準適當加入競技體育因素,可以激發學生的拼搏精神,激勵學生積極向上,但也應該加入一定的素質考核和理論考核的因素進來,通過對學生理論、素質考核可以更加糾正學生的態度和認知,使學生在強調自己身體素質得到提升的同時自己的理論知識和綜合素質也得到的提高。
高職體育教學是保證高職院校學生能夠滿足未來工作壓力的基礎能力,對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和抗壓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學生個人發展的基礎。作為高校重要學科,應當完成自己更大的教學使命,并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優化自身的形式、思想,在當下的時代背景下應強調個性發展+適當引導的原則,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鍛煉的時候,也能更多的享受高職體育教學所帶來的樂趣,充分發揮時代所賦予的教育功能。
[1]鄧星華,譚華.新編體育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李凌.試論高校體育教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
[3]李力,董能.高職院校自助式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內容探究[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3).
[4]陳捷,陳碧華.高職院校開展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的探討[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