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阿君 程 蓉 沈 燦(上海體育學院 上海 200438)
民間體育與全民健身的契合
□英阿君 程 蓉 沈 燦(上海體育學院 上海 200438)
全民健身計劃是一項多方位的系統工程,關系著我國國民體質的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提高,關系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關系著和諧社會的建設。而民間體育是我國中華文明絢麗的瑰寶,推動了我國數千年體育文化的發展,是體育文化的精華。盡管時代發生了變化,但是蘊藏其中的深邃的民族文化精神,仍然影響著今天人們的思想和觀念,對推動全民健身運動以及凝聚民族精神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民間體育 大眾化 全民健身 文化發展
1.1、民族性
民族性是民間傳統體育的一個最大特點。中國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國家,各民族都有屬于自己的民族文化,各民族的體育文化經過長時間的沿襲,積淀,最終都會表現到各民族的體育活動中去,展現出不同民族的不同風格,如武術講究的“內外合一,形神兼備”,追求和諧統一,又如蒙古族的摔跤、維吾爾族的姑娘追等,每個民族運動的形式都是表現出同一個民族的共識。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特質,充分展現出民間體育是一類不同于現代競技體育的運動形式,而是一類賦予強烈民族感情的體育運動形式。
1.2、歷史性
中國是一個擁有5000年文明歷史的國家,民間傳統體育的歷史性是優秀文化傳承的具體體現,每種民間體育項目都代表了一種特定的歷史文化,如賽龍舟(又稱龍舟競渡)的歷史距今已2000多年。現如今的龍舟競賽運動已在各大城市相繼開展起來,結合了現代的運動特征和團結凝聚的民族精神,受到人們的一致好評。現代的一些體育運動,即使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但沒經過歷史的傳承,不能稱之為民間體育。
1.3、多樣性
民間傳統體育內容極為豐富,形式多樣,并不受場地,器械的限制,易于在群眾中廣泛開展,可以根據參與者條件不同選擇不同運動項目,滿足不同人的需求。根據節慶日的不同可以對民間體育項目進行分類,也可以根據各項目的功能可以把民間傳統體育大致分為三大類:技擊增力類、養生健身類、休閑娛樂類。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的民間體育項目種類多達977種,且每種項目都具有鮮明的民族地方特色。
2.1、民間體育的健身價值
民間傳統體育是從古代人民生活與勞動中衍生出來的,有些活動對參與者的力量有一定的要求,例如羌族的推桿活動。有些活動對協調性有一定要求,例如抖空竹。在現代社會,人們在生活、學習等各方面的壓力下,很容易滋發出“文明病”“亞健康”等不良信號,追求壓力的緩解釋放將成為現代人的自發選擇。民間傳統體育的健身價值可以在全民健身這個充滿陽光的環境下得到更深層次的開發,滿足不同人的健身需求。
2.2、民間體育的經濟價值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靠舉辦或引進體育賽事以滿足人們多元化的文化生活。民間傳統體育是一項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運動,其互動性高,組織起來簡單快捷,成本低。一些民間傳統體育項目主打品牌路線,例如濰坊的“風箏運動”、蘇州同里的“圍棋”等,這些項目的開展能夠吸引大量的觀眾,不僅可以增加舉辦地體育產業的收入,而且可以帶動當地的餐飲、住宿、旅游等行業的發展。近幾年許多城市也已借助這樣的契機帶動本地區的經濟發展。
2.3、民間體育的社會價值
民間體育作為群眾體育建設的重要部分,對社會建設產生一定的影響。群眾體育是否順利開展不僅關系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效率,甚至關系到家庭和睦、社會和諧,是衡量社會進步的重要指標。民間傳統體育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廣泛的群眾參與度,是居民健身娛樂的有效方式,在推動社會生產發展和改善居民生活質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1、休閑時代人們對體育的迫切需求
我國的法定節假日已達到115天,為現代人進行休閑體育活動奠定了良好的時間基礎。全民健身的開展營造了一種良好的休閑氛圍,群眾體育健身意識顯著增強。根據侑俊對南通市1265名市民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到,市民參加費消費型社區健身鍛煉中,選擇民間傳統體育的比例較高,總計可以達到85%。由此可見,民間傳統體育在全民健身運動項目中占據較大份額。
3.2、民間體育的獨特優勢
民間體育集民族性、歷史性、多樣性、運動健身性、群眾性的特點于一體,經歷了上千年的發展演變,內容豐富。近幾年,很多民間體育項目已經走出國門,如武術、舞龍舞獅、龍舟等,結合了傳統和現代運動的優點,受到全世界的普遍歡迎。另外,民間傳統體育與學校體育、社會體育和終身體育的接軌,更好的促進了與全民健身的融合。
3.3、發展民間體育產業
根據國務院近期發布的 《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中“把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強調向改革要動力,向市場要活力,力爭到 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 5萬億元”,體育產業迎來屬于自己的新的春天。近幾年隨著全民健身的開展,民間體育的健身休閑類項目如太極、空竹、風箏等和競賽表演類項目如舞龍舞獅、龍舟等受到廣大群眾的青睞,體育產業開始發展,在全民健身大環境下重視民間體育的產業化發展,必將對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有利影響。
4.1、與學校相結合,增強學術理論,注重人才培養
當前,在民間體育理論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許多成果,但面對類型繁多的民間體育項目,缺乏宏觀的理論管理,還不能完全適應各地全民健身運動開展。與學校相結合,尤其是與民族院校相結合,有針對性的設置有關民間傳統體育的課題,對于民間體育發展有一定的作用。目前,已有不少民間體育項目走進校園,如跳繩、空竹、舞龍舞獅等。學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陣地,要重視民間體育人才的培養質量,重點開發娛樂性、健身性的民間傳統體育項目,適當培養專業民間體育社區指導人才,為全民健身的開展輸送源源不斷的動力。
4.2、創新民間體育形式
“南人善舟,北人善騎”,民間傳統體育的形式多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有屬于自己土生土長的民間體育項目,而要將民間體育發揚光大,不僅要靠對于原體育項目的挖掘,更是要結合現代因素,改革發展。在保留傳統優秀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民間傳統體育的形式與內容,適應和滿足人們對體育的需求,揚長避短,與時代精神相結合。這種改革與創新,不是西方體育的照抄,而是一種以實現與全面健身協調發展為目的的變革。
4.3、創建民間體育“品牌效應”,加強國際交流
品牌是一種象征。民間體育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更要打出自己的品牌。打出屬于自己的民間體育品牌,不僅在國內對本項目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在面對全球化的今天,也是對全世界的一種文化“應答”。“國際風箏節”自1984年開始在濰坊舉辦,還有“潑水節”等節假日的活動慶典,發展到現在,更是產生了良好的效應,不少項目已經成為國際盛會,受到一致好評。敞開國門的文化交流,難免會發生文化碰撞,這時更要堅定立場,結合時代特征,融合西方先進思想,去糟取精,使民間體育以不斷完善的姿態走向世界。
[1]劉雪松.論我國民族體育的特色及其發展[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1990.
[2]張冰松.民族傳統體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價值研究[J].康定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
[3]鄭龍霞.民族傳統體育在全面健身中的作用[J].武漢體育學院.
[4]鄭賀,馮曉麗.中國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與走向[J].體育文化導刊,2004.1.
[5]張濤.民族傳統體育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1.6.
[6]方成邦.論民族體育與全民健身的協調發展[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2003.1.
[7]呂正江.民族傳統體育的特點及發展趨勢[J].學術園地.
[8]徐華.民間體育品牌對“全民健身”的作用[J].宜賓學院學報2010.6.
[9]崔樂泉.論民族傳統健身體育與全民健身運動[J].山東體育學院院報,1998.4.
[10]易建取,劉英梅,李秋利.論民族傳統體育與全民健身活動的融合及發展契機[J].廣州體育學院院報,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