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暢,王鳳枝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2)
全程化就業指導教育中輔導員隊伍建設探析
劉 暢,王鳳枝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2)
輔導員隊伍是高校全程化就業指導教育中的重要生力軍,采取內、外結合的方式對輔導員進行培訓,塑造輔導員的思想品質、培養輔導員的綜合能力、積淀輔導員的專業知識,從而促進高校輔導員隊伍的整體發展,顯著提升高校全程化就業指導教育的成效。
就業指導;全程化;準入制度;輔導員隊伍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到來,嚴峻的就業形勢給醫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盡管我國醫療衛生專業人員還嚴重不足,但由于地區分布、隊伍結構、用人機制等問題,大城市醫療機構人員數量趨于飽和[1],且學歷盲目追高,人才高消費現象普遍。偏遠基層醫院、社區醫院因待遇偏低、人員業務前途發展受限,不受醫學生青睞。因此,醫學生就業去向“一元化”、就業理念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使其在擇業時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種困難、挫折。輔導員作為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他們中的大多數由剛剛畢業的青年教師擔任,年輕而充滿活力,其生活經歷與大學生非常接近。作為一線學生工作者,輔導員常常以朋友的身份深入學生中,很容易贏得他們的信任,能發揮自身角色的優勢,幫助大學生解決在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困惑。但由于醫學院校輔導員沒有職業的基本準入制度,他們的相關知識較為缺乏、人生經驗不足,難以給予醫學生準確、適時的就業指導。
輔導員隊伍建設成為近年來各高校較為關注的問題,很多兄弟院校相繼進行了研究和實踐,以期建設職業化和專業化的輔導員隊伍,更好地完成高等教育育人目標。在選聘輔導員時,對其綜合能力有較高要求,但對其專業知識要求不是很高,而醫學院校輔導員是以補缺為主,大多是從臨床專業人員或醫學以及相關專業畢業的大學生中推薦的,缺乏一套完整的選拔與培養的長效機制。到目前為止,高校輔導員隊伍不穩定、選聘制度不健全、培訓機制不完善等問題仍然存在[2],醫學院校更顯著,影響著輔導員隊伍的可持續發展。
近些年高校輔導員工作無論是從形式還是內涵上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明確了輔導員的工作職責,要求輔導員“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積極開展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為大學生提供高效優質的就業指導和信息服務,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北京市2008年以專業化、專家化為方向,加強了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上海率先建立輔導員職業準入制度,出臺《上海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發展規劃(2012—2015年)》,提出大力建設高校輔導員隊伍,本??粕鷮B気o導員按師生比1∶150配備[3],并對高校輔導員職業準入提出較高要求。高校輔導員作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擔者,在工作中普遍存在著重日常事務、忽視職業行為能力提高的現象,同時高校對輔導員隊伍也普遍存在重使用、輕培養的現象[4]。
醫學院校應建立輔導員準入制度,從源頭上嚴把輔導員入口關,優化輔導員培養途徑,以培訓為著力點,提高輔導員綜合能力、就業指導能力,使輔導員利用自身優勢,在充分了解醫學生就業思想動態的前提下,運用掌握的就業知識、了解的就業形勢和就業市場信息,有針對性地對醫學生提供有效幫助。通過輔導員幫助醫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培養醫學生的就業素質,提高醫學生的就業能力,增強醫學院校就業工作的實效性。
2.1 建立輔導員準入制度
一是全面推行輔導員聘任制。把聘任制作為醫學院校的基本用人制度,引入競爭機制,主要從師德、知識結構、專業學歷、管理能力、引導能力等方面對輔導員進行審核,確保輔導員隊伍的資質。醫學院校可根據學校發展的需要,制訂輔導員資格評審條件,堅持輔導員資格證書制,實行輔導員聘任制。二是強化崗位管理。要用崗位管理取代身份管理,競爭上崗,擇優聘任,嚴格考核。
2.2 細化輔導員考核機制
一是實行在校班輔導員分級考核制度和畢業后1年追蹤管理考核制度。輔導員的工作不受固定模式和時間的限制,其職業行為具有全程性和復雜性的特點。結合醫學院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實際,建立輔導員全程化考核制度(對其所負責的班級進行整體考核時,就業工作考核占有一定的權重)。在校班輔導員考核堅持“5個結合”的原則:定量考核與定性考核、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平時考核與階段考核、部門考核與學生滿意度、考核結果與使用待遇相結合的原則。考核方式:任課教師測評、學生滿意度測評、系部考核。畢業后1年追蹤管理考核制度:實行包括系部、醫療用工單位、畢業生及輔導員自身在內的全方位評價體系,對輔導員進行就業考核,逐步使輔導員隊伍的考核規范化、制度化,充分發揮獎懲制度的激勵和導向作用。二是輔導員的考核和職稱晉升掛鉤。校內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對專職輔導員的職稱晉升進行指導,把輔導員隊伍建設放在與學校教學、科研隊伍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注重輔導員工作實效。根據年終考核結果(就業工作考核包括在校生和畢業生對就業政策的了解、就業知識的應用、就業實踐活動的開展、畢業生就業率等)決定輔導員的晉升和評聘。
2.3 優化輔導員培養途徑
醫學院校輔導員培訓應堅持學用一致、區分專業、按需施教的原則進行,做好輔導員培訓需求分析,根據學制要求分階段進行培訓,實現理論學習和專業技能培訓相結合、日常培訓和專題培訓相結合、崗位培訓與學歷培訓相結合,全面提升輔導員的綜合素質。(1)初級培訓(校內培訓):在學校進行的基于解決醫學生就業具體問題的輔導員培訓,培訓方式有自主學習、專題講座、小組研討、教學觀摩、課程教學、行業專家指導、課題研究、網絡互動等。(2)學歷培訓:鼓勵輔導員報考各類相關專業的碩士、博士學位,可根據輔導員工作年限、各項工作考評結果給予一定比例的學費報銷。(3)實踐鍛煉:一是由學校統一安排輔導員到校內重要崗位掛職鍛煉;二是組織輔導員直接參與醫療行業崗位工作(和其專業相匹配),既鞏固了專業技能,同時積累了職場工作經驗;三是組織輔導員帶隊指導醫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社會考察、社區服務等實踐活動。(4)選派優秀輔導員到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或地區考察學習,考察學習結束,組織輔導員將學到的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和先進的經驗與其他輔導員交流、分享,共同學習,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5)選派輔導員參加國家和省市級層次的培訓:根據輔導員培訓計劃,分批、分期,零整結合,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繼續教育和培訓工作。
當前醫學院校輔導員在就業指導工作方面存在如下問題,影響了就業指導工作的有效開展:一是對就業指導工作的認識不足。大多數輔導員都能夠認識到大學畢業生順利就業的重要性,但缺乏對就業指導工作的深層思考,把提高就業率看作唯一目標,忽略了對學生的就業思想教育。二是輔導員在就業指導工作中角色定位不清。輔導員日常工作任務和工作壓力較大,忙于事務性工作而放松了對就業指導工作相關知識的學習和研究,導致就業指導工作形式單一、內容分散、針對性差。三是在就業指導工作中全程化意識薄弱。輔導員注重對畢業班學生集中開展就業指導工作,但隨意性大,缺乏系統的、個性化的指導,不能充分發揮自身就業信息傳遞的橋梁作用。四是缺乏系統的就業理論與實踐知識。醫學院校大學生的就業指導是一項綜合性、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涉及醫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門學科。輔導員和大學生接觸多,更容易產生共鳴,但輔導員沒有經過系統的就業指導理論學習,缺乏必要的社會實踐經驗和系統的就業指導理論與實踐知識,使就業指導工作缺乏科學性。在實際工作中,醫學院校輔導員就業指導工作應和醫學教育特點相結合,早教育、早動員、早定位,加強學習和就業指導培訓,提高自身素質和指導能力,并積極進行就業市場調研,為畢業生就業拓寬渠道[5]。醫學院校輔導員加強對就業指導工作的研究和學習,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可提高就業指導工作成效,有效促進醫學生就業。
[1]魏勃,馬秀容.醫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分析及指導對策[J].科技信息,2010(21):176,221.
[2]鄧榮萍.專業化背景下醫學院校輔導員素質保障探究[J].高教論壇,2011(7):93-95.
[3]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委員會.關于印發上海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發展規劃(2012—2015年)的通知[S].滬教委德[2012]15號.
[4]杜鵑.高校輔導員職業行為能力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8.
[5]溫少恒.淺談醫學院校輔導員如何做好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J].廣東醫學院學報,2010(4):474.
G640
A
1671-1246(2015)10-0013-02
2014年度河南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創業研究項目“高職高專院校全程化就業創業指導課程體系建設”(JYB2014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