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紀忠 丁傳梅
推進財政預算事前績效評審的思考與建議
●朱紀忠 丁傳梅
近年來,各地財政部門緊緊圍繞貫徹落實《預算法》和各省財政監督條例,積極發揮財政監督職能,大膽創新,前移監督重心,通過委托“第三方”對部分行業和領域實施預算“事前績效評審”(以下簡稱事前評審),有效夯實了部門預算,為加快支出進度、控制財政存量資金、提升預算管理績效、構建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作出積極探索。
一是擠出水分。通過事前評審,對部門項目預算編制存在的工程量偏大、單價偏高、多列明細內容等問題進行及時糾正,擠掉水分,同時提出加強資金管理、推進項目實施、強化績效考評等改進意見,切實做細、做實項目預算。
二是提高預算執行率。事前評審切實減少了財政資金滯留、沉淀,有效避免支出進度緩慢和因存量資金過大而影響資金效益發揮問題,加快了財政支出進度,提高了預算執行率和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三是推進“透明預算”。以公開委托第三方中介機構方式,有效引入具有專業鑒證能力的社會公眾,參與對預算項目的審核監督,促進了預算公開,提高了預算編制的透明度。
(一)借力社會機構專業力量,突出評審的公正性、公開性和效益性
一是引入第三方參與評審。以公開委托方式,選定資質等級高、專業力量強的社會中介機構參與預算審核監督,克服財政部門人手少及專業技術力量不足的困難,充分發揮第三方獨立、客觀的專業審核鑒證作用。
二是建立相對穩定的評審隊伍。廣納專業技術人才,建立評審專家庫,形成財政財務類、工程造價類、資產評估類等專業評審力量,逐步建立起一支素質高、專業強的專家評審隊伍。
三是嚴格規范評審內容。為使項目預算更加科學,要將項目立項的必要性、實施內容的可行性、經費預算的合理性、項目預期的績效性,以及預算與實際需要之間的契合度等作為評審重點,保證評審工作更有實效。
(二)強化管理規范,建立評審質量保障機制
一是全程督導。財政部門要對評審全過程管理跟進和協調,梳理出評審工作重點和難點,建立會商制度,與相關部門聯動,及時協調解決評審中的問題與困難,總結經驗,提升評審水平。
二是建立評審審理機制。要制定委托鑒證項目復核審理辦法,建立由專家庫人員組成的審理委員會,實行“三級復核審理”制度,即中介機構一級審核、業務處室二級復核、審理委員會三級審議,明確責任、分級把關,確保項目評審成效。
三是嚴格委托中介考核。要加強中介機構業務考核管理,采取客觀、公正、科學、規范的原則,從工作基礎、工作效率、工作質量和工作成效等對委托中介機構業務進行考核,對中介機構不能按時按質完成或質量低劣而造成嚴重影響的,給予認真嚴肅處理。
(三)充分利用評審結果,進一步提升預算績效
一是直接利用評審結果。將評審結果直接作為項目預算安排的上限依據,對申報不實、審減率較高的部門,在直接扣減部門項目預算基礎上,將項目預算額度作為確定以后年度部門預算規模的參考依據。
二是加強問題整改。針對評審中發現的部門在預算編制、執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下達財政整改意見,督促部門即行即改。尤其對部門預算執行慢,且“執行時間與計劃不一致”問題,力求結合近年實施的中期滾動預算,科學制定“花錢進度”,有效提高預算執行率。
三是完善制度建設。通過梳理匯總項目評審結果,結合部門預算、財務管理等方面的特性進行深度剖析,一方面向財政內部作出風險提示和改進建議,另一方面向政府提出可行性建議,以政府名義制定相應管理辦法,督促部門加強管理,提高財政財務管理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作者單位:合肥工業大學、合肥市財政局)
(本欄目責任編輯:王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