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部門設定,地方實施行政審批的事項,成為了下一階段簡政放權的重點。在本屆政府將中央部門審批權限消減1/3的任務提前完成后,簡政放權的工作重點開始進入到了地方。由中央部門設定,地方實施行政審批的事項,成為了下一階段消減的重點。目前中央設定地方的行政審批權限約有1200 多項,今年預計將取消200 項以上。這其中有一些是中央部門委托地方行政審批的權限,有的是中央部委下放到地方的權限,還有的則是根據一些法律和條文或者部門規章由中央設定地方審批的權限。
6月5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強和改進企業國有資產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意見》等。會議還指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要堅持問題導向,立足機制制度創新,強化國有企業內部監督、出資人監督和審計、紀檢巡視監督以及社會監督,加快形成全面覆蓋、分工明確、協同配合、制約有力的國有資產監督體系。對于正在進行的國有企業改革進程而言,國資流失成為隱藏其中的一個毒瘤,如果缺乏有效的監管,完全可能會造成本輪改革的倒退。因而在大規模展開國資國企改革之前,防范的保障措施必須先行到位,這體現了中央穩妥改革的思想。在國企改革頂層意見出臺之前,中央先行出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意見,體現了穩妥改革,保障先行的意圖。
5月底,財政部已經把《預算法實施條例》修訂內容上報國務院法制辦,報請審議論證,內容包括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的方法,四本預算的編制工作和步驟安排以及經理國庫業務等熱點話題。根據立法進程,法制辦在受議后,會先在內部進行討論,然后論證征求意見,預計今年年內出臺的可能性不大。
2014年下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圍繞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出臺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是否已在基層收到實效?針對這些問題,國務院日前派出督查組赴部分省份進行督查。此前,各地開展了自查并向國務院上報了自查報告。
6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文件從拓展鄉村教師補充渠道,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等八個方面,提出了讓農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解決方案。目標則指向縮小城鄉師資水平差距,促進教育公平,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文件強調的“編制標準向鄉村傾斜、職稱(職務)評聘向鄉村學校傾斜,以及鼓勵省級人民政府建立統籌規劃、統一選拔的鄉村教師補充機制”等措施,被基層教育部門以及鄉村教師隊伍寄予較高期待。
今年財政部收費清理改革出臺一系列具體舉措,其中包括嚴禁行業協會商會打著政府旗號擅自設立收費項目或提高收費標準。主要有六項:一是嚴格落實國家明令取消、停征和減免收費基金的規定。各地區和有關部門進行自查、督查,必須落實到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拒絕執行,不得變換名目繼續收取。二是凡沒有法律法規依據且未按規定批準,越權設立的收費基金項目一律取消,堅決糾正擅自提高征收標準、擴大征收范圍的行為。三是取消政府提供普遍公共服務或體現一般性管理職能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取消政策效應不明顯、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政府性基金。整合重復設置的收費基金。對收費超過服務成本的,要降低征收標準。結合稅制改革,依法將具有稅收性質的收費基金并入相應稅種。四是取消沒有法定依據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收費。中介服務機構要與審批部門徹底脫鉤,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機制,通過市場競爭形成價格。五是嚴禁行業協會商會打著政府旗號擅自設立收費項目或提高收費標準,嚴禁強制企業入會并收取會費,嚴禁強制企業付費參加各類會議、培訓、展覽或贊助捐贈等行為。六是對清理規范后保留的收費基金建立清單,并向社會公布,清單外一律不得收費。強化舉報機制,對亂收費的典型行為要曝光,并嚴肅追究責任。
“中國制造2025”傳承了互聯網的基因,通過減少信息不對稱,實現去中介化和去壟斷化,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提高效率、改善用戶體驗。金融業支持實體經濟轉型,應在關注社會融資規模的同時更關注融資結構,提高資金配置效率,提升經濟增長質量,并通過發行債券、股權和短期融資融券以及利用股權眾籌等多種形態的市場化融資工具來籌集資金。圍繞“智能工廠”,傳統企業將實現升級轉型,金融機構在此過程中可為企業打造量身訂制的金融服務方案:通過嵌入式金融服務,以點帶面地逐步向橫向和縱向延伸,形成全方位、實時的專享金融服務;通過全面、實時掌握企業的各種經營管理數據來預判企業經營狀況和發展趨勢,并實時計算企業的經營風險,確保金融機構的資金安全;通過嵌入式的深度服務流程,加強與企業的相互依存度,有效實現金融機構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協同發展的目標。
注冊會計師要充分認識并應對行業當前面臨的六大風險:一是事務所規模擴大、非審計業務增加和多元化發展,在增加業務的同時,也加大了違反獨立性原則的風險。二是《證券法》修訂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將加大行業的民事責任風險。三是互聯網技術發展對傳統審計技術帶來了巨大挑戰,行業面臨著被互聯網“落下”的風險。四是以創業板、新三板為代表的證券市場快速發展,一方面為事務所拓展業務帶來了機遇,另一方面也加大了行業的審計風險。五是隨著國家大力推進反腐倡廉建設,行業內存在的向客戶或有關方支付業務介紹費、傭金等現象,不僅違反了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的要求,也成為行業的廉政風險。六是行業人才在數量和質量上還無法滿足改革發展和市場需求,行業依然面臨專業勝任能力不足的風險。
中國現有的養老保障體系在滿足絕大多數民眾最基本養老需求方面成就顯著,但在“未富先老”又遇“經濟新常態”的新形勢下面臨挑戰,特別是實際處于唯一支柱地位的基本養老保險運行壓力極大:首先,基本養老保險籌資來源后勁不足,支付壓力增加,缺口巨大。其次,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渠道單一,保值增值能力十分有限,隨物價上漲減值嚴重。實際上,廣大勞動者退休后的生活保障水平不增反降。通過中國與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比較發現,法國、加拿大、挪威、美國等國家,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等第二支柱占養老金構成的比例超過50%,澳大利亞、新加坡、韓國、西班牙的個人養老計劃等第三支柱占養老金構成的比例超過30%。而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占比超過85%,其他支柱占比不到15%。由此可見,與OECD 代表國家多層次養老金體系相比,我國企業年金和其他類型養老金占比明顯偏低,需大力推動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