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駐天津專員辦
新常態下構建財稅收入預算監管新模式
●財政部駐天津專員辦
隨著國家經濟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變,財政收入呈現中低速增長,這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下財政領域發生的趨勢性變化。經濟發展新常態,必然帶來各項工作的新變化、新要求。與財政收入相關的部門要進一步轉變觀念,深刻認識新常態下財政收入工作面臨的新挑戰,把握新常態下發展新機遇,積極應對,齊抓共管,出主意、想辦法,確保財政收入持續穩定增長。
根據《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中央稅收收入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專員辦承擔著對中央稅收收入的監管工作。在目前具體運作中基本是采取對執收部門的執行稅收任務的直接檢查和對重點稅源戶執行稅法情況的檢查,而新常態下應該注重工作方式的轉變,要注意將檢查做調查,變專項為日常,將處理為反映,實現對重點稅源企業稅收情況掌握常態化,從基礎上掌握稅收情況變化。對當地的重點稅源企業以解剖麻雀的方式進行調研,從基礎情況抓起,準確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納稅情況,并對相關情況加以分析,包括稅務政策的執行、存在問題、企業反映等等。通過情況反饋使財政部在管理中更好地掌握企業情況,制定適宜的稅收政策,從根本上解決中央稅收收入在地方的管理問題。
根據《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實施中央非稅收入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的要求,專員辦承擔了對部分中央非稅收入的收繳工作,在征繳中發現存在著被動征管、非稅征繳標的不直觀、征收辦法強制力不足等問題。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完善非稅收入征收管理流程。設計適應非稅特點的申報表格,建立繳納人申報繳納非稅收入制度,加強對企業申報數額的審核,形成“繳納人申報—專員辦審核—繳納人繳納—專員辦日常核實”的完整征收程序鏈條。二是強化非稅收入監管基礎性工作,建立分戶業務管理檔案,及時記錄更新企業基本信息、非稅繳納、經營狀況、財務管理等情況。三是建立起崗位責任制和項目管理制。非稅項目管理由專人負責,對口管理,通過定期巡訪、不定期抽查以及實地清算,使業務事項做到月月有管理,年年有報告,事事有反饋,使監管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和常態化。建立鏈式管理方式,使非稅收入的征收更趨同于稅收的管理,有助于解決目前非稅收入在征收上存在的征收方式被動等問題,使收入監管更加科學嚴謹。
在專員辦的收入監管中,應加強與國稅、地稅、國庫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強化財政收入監管工作。一是拓展信息渠道,升級管理手段,順應新常態下強化稅源監控、堵塞征管漏洞、規范稅收執法、提高監管質量的需求。在實地監管外,收入監管應接入財稅銀橫向聯網等相關系統,并在此基礎上建立納稅大戶和重點行業基礎數據平臺,設專人進行信息實時梳理分析和動態跟蹤管理,最大限度地提升征管質量。二是根據國庫、財稅部門提供的財政收入月報表以及系統信息,實行國庫對賬監管,重點關注財政收入的征收、解繳、劃分、退付等環節,及時發現和糾正征收機關“寅吃卯糧”、違規緩征、應征少征未征、預算級次混淆等問題;對緩繳、欠繳項目要求加大催收力度,及時督辦,確保應征盡征。
面對新常態,在稅收征管上,稅收管理應由傳統的粗放式管戶模式向現代的精細化、信息化方式轉變,由被動變主動,深化現有的申報、評估、稽核模式,加強稅收分析,強化征管基礎管理,創新管理模式,對部分重點企業的納稅人實行重點監管,從請進來到走出去。同時加大評估和稽查力度,做到軟性管理和硬性管理相結合,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增強稅收的服務意識,通過科學的方法,堵塞征管漏洞,提高稅收征管質量。■
(本欄目責任編輯:尹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