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財政監督檢查局
議事協調等臨時機構財務管理淺探
——以湖南省郴州市為例
●湖南省郴州市財政監督檢查局
為進一步加強對湖南省郴州市臨時機構的規范管理,完善財務管理機制,該市嚴肅財經紀律聯席會議制度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抽選部分市本級的議事協調等臨時性機構開展了調研式監督檢查。從調研檢查情況來看,該市議事協調等臨時性機構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為:
第一,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如:使用會計科目不準確;單張記賬憑證記載事項過多;會計賬務處理、檔案整理嚴重滯后;某些票據使用不規范。
第二,往來款項、代扣代繳未及時辦理清結。如:A單位2012年、2013年兩年未繳政府調節基金16萬元,50.52萬元的獎金沒有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E單位也有23.4萬元的獎金沒有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第三,費用支出規模較大且結構不盡合理。如:E單位共12人,僅2013年1月至8月,發生各項費用開支155.61萬元,人均開支12.97萬元,某單項獎勵高達82.55萬元,占總費用的53.05%。
第四,銀行賬戶管理不規范。如:E單位原本應將專項非稅收入與單位經費收入分戶核算,或者將專項非稅收入直接繳入市財政非稅局,但該單位卻將這兩項收入放在同一個賬戶下核算,一旦專項非稅收入不能按時匯繳,資金就會滯留,極容易出現坐收坐支財政收入現象,無法實現“收支兩條線”,甚至可能出現挪用財政專戶款現象。
從綜合抽查的情況來看,這些臨時性機構在財務管理方面往往存在內控制度不健全、制度執行不到位、財務資料不完整等問題,總體管理水平不高。究其原因,一是臨時性機構都是為特定的專項工作而設立,時間緊、任務重,在突擊完成工作任務的同時,相對忽視了財務管理工作;二是隨著專項工作的結束而將機構撤銷,對建立健全各項內控制度的必要性認識不到位;三是機構人員臨時抽調自相關單位,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少數人員的財經法紀意識淡漠,工作中存在一些疏忽遺漏,造成相關財務資料的歸集不夠完整;四是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容易脫節,財務難以及時獲取有關信息,無法準確核算監督,制約了會計職能的有效發揮;五是財務人員的選調或聘請把關不嚴,少數財務人員業務素質不高,工作責任心不強,沒有發揮應有的職能作用。
一是合理確定機構規模,控制財政資金增長過快趨勢。堅持“財權事權相匹配”的原則,在機構成立之初就應充分論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是否與現有機構的“三定”職能相沖突。
二是強化單位的財務管理。強調同時做好專項工作和財務管理工作,對機構領導人員安排時充分考慮其財務管理能力,確保能夠管好、用好財政資金,最大限度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益。同時,加強財經法紀宣傳,妥善保管合同、協議,為財務核算提供必要的依據。
三是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堅持“不相容職務分離”的原則,明確經濟事項相關人員的職責、權限;堅持民主集中制管理,重大經濟事項集體研究、科學決策,避免因個別領導決策失誤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四是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業務部門及時向財務部門提供會計核算的相關信息,財務部門不能盲目地一味接受,應對照有關制度規定進行審核把關,發揮其對經濟活動的監督、制約作用。
五是加強對財務管理工作的監督。規范財務管理行為,建議取消臨時機構單位賬戶,實行零余額賬戶管理。同時政府相關監管部門要加大檢查、指導力度,督促其規范會計行為,提高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水平。
六是進行適時的清理。為進一步強化議事協調等臨時性機構的財務管理,建議在適當的時候對全市所有臨時機構進行全面清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