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剛 祝 崇 馬朝陽 劉 慧
加強就業專項資金管理的幾點建議
●李志剛 祝 崇 馬朝陽 劉 慧
近年來,河南省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提出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的要求,堅持把促進就業作為民生之本,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突出重點,統籌協調,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2011年,河南省財政廳、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就業專項資金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 《通知》)(豫財社﹝2011﹞293號),從資金安排、資金使用、預算執行、資金申請及支付管理、決算管理、賬戶管理、監督管理等方面,對進一步做好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和使用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現就加強就業專項資金預算執行管理、提高資金使用績效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著力推動政策落實,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一是完善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通知》相關內容,優化資金使用結構,合理引導資金使用方向,規范資金使用,明確監管主體責任。二是加強政策宣傳。廣泛利用各種媒體,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明示政策辦理流程,增加政策執行力度。三是強化業務培訓。定期組織就業服務人員參加關于就業政策、財務核算、報表統計、信息化等方面的業務培訓,全面提高業務素質和政策水平,提高就業工作的管理水平,進一步領會制度精神、增強制度意識,自覺規范執行各項就業政策。
第二,加大審核監管力度,規范透明陽光操作。一是增強工作責任感。在審核中工作人員要細心細致,充分利用社會保障、就業信息等管理系統,采取實地核查、電話抽查、專業機構審查等手段,做實做細資料審核工作,把好審查關口,確保資金使用規范、公開透明。二是完善動態監督機制。對就業工作實行全程跟蹤監督,嚴格審查職業介紹、技能鑒定、培訓機構資質,明察暗訪,督促各類機構按照要求開展工作。對于定期檢查、不定期抽查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整改落實,避免后續工作中出現更多問題。三是把好資金審核撥付關。財政部門在嚴格審查資料的基礎上,要建立完善資金撥付的監管機制,定期對就業補助資金使用管理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及時發現和糾正問題,對虛報、冒領、套取補貼資金等行為的單位和個人,一經發現按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第三,整合強化培訓資源,完善就業培訓體系。進一步完善職業培訓教師培養制度,設立教師培養專項資金,建立教師進修基地,加快培養一大批既能講授專業理論又能指導生產實習的“一體化”教師。要整合教育資源,加強就業培訓機構建設,同時建立完善職業培訓機構準入退出機制,以市場為導向開展就業培訓工作,形成按市場需求招標培訓、公私培訓機構平等競爭的機制,避免監督與執行主體不分。
第四,加強基礎能力建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資金審核監管信息系統,依托公共就業服務系統建立統一的就業信息管理平臺,定期進行信息核查,保證信息的即時性、準確性、有效性。同時依托“金保工程”,通過信息系統將各類信息有機組合,可充分發揮社會保障體系的整體效益。
第五,制定完善就業規劃,調整優化資金使用結構。一是要根據促進就業和穩定就業的要求,在綜合考慮當地勞動者職業培訓實際需求、社會培訓資源和能力的基礎上,制定中長期職業培訓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并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和人才發展總體規劃,取消培訓指標任務。二是財政、人社部門應根據就業形勢需要和就業工作實際,對就業方式的變化進行深入分析,充分考慮促進就業功能的發揮、調整完善就業專項資金的支出使用結構,在保穩定促就業的基礎上,努力實現更高質量就業。
第六,加強公益性崗位補貼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一是建議消除公益性崗位補貼的時間性期限,公益性崗位工資全部由就業資金解決,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確保公益性崗位人員能滿足最低生活需求。二是核實人員身份,建立進入和退出機制。由于部分公益性崗位上崗人員年紀較大,如果清退很難實現再就業,對于年紀較輕有再就業能力的人員鼓勵退出,將崗位提供給更需要的人員。三是暢通公益性崗位出口,對公益性崗位進行適度調整。通過開展就業服務,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助推其提高就業能力,鼓勵公益性崗位就業人員享受政策期滿后順利實現轉崗就業。■
(作者單位:河南省財政廳監督檢查二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