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婦女兒童醫療保健中心 隋紫越
醫院作為非盈利性機構,實行政府定價模式,醫院通過政府的財政部分補償經營模式,造成醫院經營收益嚴重不足。另外,隨著政府干預藥品價格,取消藥品加成的形式,醫院將會面臨大量的經費籌措問題,單純的依靠政府的扶持,滄海一粟。醫院首先考慮的也是生存的需求,否則社會效益無從談起。單一的經營模式,勢必會加大醫院的經營負擔,虧損逐步加大,給政府的經濟壓力是循環往復的,所以,醫院要找到發展的出口,跟隨市場體制的不斷轉型,也要將投入與產出作為關注的對象,向企業化模式靠攏,尋求新的發展模式。
舊《醫院會計制度》中,會計核算科目中缺乏公益性科目,首先,醫改政策下要求健全重大醫療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對于國家指定的緊急救助,援外、支農支邊等進行經濟補償,醫院卻無特定的科目進行歸口。其次,對于醫院體制的轉型,醫院制度應與市場經濟接軌,舊《醫院會計制度》中固定資產的核算,沒有考慮到資產的損耗因素,未設置“累計折舊”科目,容易造成固定資產信息失真。對于政府撥款項目,醫院通過使用公益性公共資源購置的固定資產項目,會計核算通過財政專項支出與財政補助收入兩個會計科目記錄,同樣未考慮資產折舊對原值的抵減情況,虛增原值,高估了資產,并給政府提供了錯誤信息。
成本核算過于籠統,沒有細分到最小核算單元。在原有制度中,會計核算未設置成本類科目,歸屬于成本與費用項目,均在支出中列支。此外,成本核算的口徑與會計核算不一致,成本信息無可比性。成本系統中科目的劃分有時與會計核算不一致,不能有效形成對接,造成信息失真,統計數據不能準確歸類。同時,對于政府對醫院的績效考核難以滿足。成本核算的不細分,難以將其與每個科室,每位員工的績效相掛鉤,而簡單的按級別劃分人員的工資成本等,實質上是不合理的,人員的技術成本未得以體現。
新《醫院會計制度》取消了藥品加成率,統一藥品進價核算模式,實行了藥品零差價率。由此而形成的醫療虧損,通過新增的“藥事服務費收入”彌補,政府給予財政補償。新會計制度給醫院帶來新的調整,傳統的辦醫模式已不能滿足醫院的發展需要,正如問題中所揭露的,單純依托政府的補償機制,杯水車薪,同時加大了政府的經濟負擔,造成的弊端是循環往復的,所以,醫院應該開展多元化辦醫服務,可以將傳統的政府與醫院行政隸屬關系弱化,政府起到監督管理的作用。鼓勵醫院根據自身情況吸收社會資金投入,發展如股份制醫院等,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興辦公立醫院。另外,醫院可以逐步靠攏企業化模式,合理合法地選擇開辦自費藥店等經營策略,該行為方便病患,省去排隊領藥的時間,可以通過簡易門診看病,開具處方,對于自費藥品,病患大可依據開具的處方,到醫院的自費藥店購買藥品,節省排隊時間,并達到藥品調配的作用。
在新醫改的推動下,醫院應真正意義上保障公益性的實施,方便全民醫療就醫服務。會計核算中應充分考慮公益性支出的存在,增設相關公益性科目,對政府扶持的項目,緊急救助,支農支邊等公共衛生服務,設立專門的公益性核算內容。有效的歸集公共衛生項目的總體支出,提供了數據源。固定資產在新會計制度中,增設“累計折舊”科目,反應資產因使用中的消耗而價值減少,從而真實的反應資產價值。同時,為滿足公益性的需求,政府需加大對財政補助的力度,醫院對使用財政資金購置的資產,其折舊的會計處理方法,在新會計制度中大膽的引用了“待沖基金”科目,當使用財政撥款購買的資產等發生折舊時,沖減“待沖基金”,體現了資產的消耗過程,資產凈值完整的反應了醫院的實際情況,避免對政府的公共資源造成浪費現象。
醫院應進一步完善專門的成本核算系統,將業務活動中所發生的各種耗費按照核算對象進行歸集和分配。新《醫院會計制度》中,將醫院科室進行了歸類,劃分為四項:臨床醫療類、醫療技術類、醫療輔助類和行政后勤類。各科室應按照相關性與謹慎性原則,逐級分項進行分攤,最終將成本劃分到各科室。醫院應組織成本核算專人,下到各科室進行資產清查,對各項資產進行產權登記和價值確認,并嚴格審核各項費用是否符合醫院新會計制度規定的開支范圍和開支標準,降低醫療服務成本和醫院運營成本,同時為各科室的績效考核提供可靠依據。醫院加強成本核算歸集,另外,對預算管理的完善提供數據源。預算編制可以根據成本控制進行準確的預測與分析,摒棄以往按照一定比例增長的預算形式,嚴格控制內部消耗成本,對每項支出要進行考量,是否為必要支出,醫院不能一味的依托收入而彌補支出的增長,尤其在藥品調控的現狀與醫療費用一定的情況下,收入增長趨于緩慢,合理的分析,調整支出可以為醫院節省較大的資金,并且,固定資產作為醫院的主要資產,加強該方面的預算調控尤為必要,采購部門可以控制采購成本,醫療科室降低資產閑置成本,提高利用率,對醫院的預算的控制提供了有利的保證,使預算數據的編制更為可靠,合理。
總之,新醫改形式下,會計制度的改革有了突破性的進展,與未來醫院的多元化轉型形成對接,無論在具體的核算上,還是財務報告方面,通過不斷的完善,逐漸向企業化模式靠攏,對政府的統一監管,醫院的經濟拓展,解決病人“看病貴”的問題,都發揮了有利作用。在新制度的實施下,要求醫院加快改進的步伐,提高醫院與社會化接軌的速度,確保醫改方針的落實并達到實效。
[1]國務院.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04
[2]財政部會計司.醫院會計制度講解[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