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瑜, 汪得喜, 潘海燕, 鐘海波
(廣東省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呼吸內科, 廣東 廣州 510220)
老年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中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計數檢測的臨床意義*
曾 瑜, 汪得喜, 潘海燕, 鐘海波
(廣東省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呼吸內科, 廣東 廣州 510220)
目的:探討分析血清降鈣素原(PCT)、C-反應蛋白(CRP)和白細胞(WBC)計數檢測在社區獲得性老年重癥肺炎中的臨床意義。方法:選取120例從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治療的老年重癥獲得性肺炎患者作為觀察組,另選取120例同期體檢的健康人群作為對照組,檢測兩組人群的PCT、CRP水平及WBC計數,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之間的差異,并比較三項指標的靈敏度和特異度。結果:觀察組PCT、CRP、WBC計數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經治療后PCT、CRP顯著下降,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CRP診斷靈敏性(95.0%)高于PCT(85.8%)及WBC計數(83.3%);PCT的診斷特異度(96.7%)高于CRP(85.8%)及WBC計數(84.2%)。結論:本研究表明,血清PCT、CRP、WBC的聯合檢測對社區獲得性老年重癥肺炎患者的診斷和治療具有一定的指導價值,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老年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 降鈣素原; C-反應蛋白; 白細胞
社區獲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常見呼吸道疾病,也是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感染性疾病之一,老年人因基礎疾病的積累,免疫力水平差,屬于高發人群且死亡率較高[1]。早期對肺炎診斷鑒別,及時采取合理的治療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病情,減輕患者痛苦。肺炎主要表現為肺實質的炎性病變,病因的準確鑒別是進行有效治療的關鍵,CRP、PCT、WBC屬于機體的炎性標志物,本研究對血清CRP、PCT、WBC檢驗對老年重癥肺炎鑒別診斷的臨床作用進行了探討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于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社區獲得性老年重癥肺炎患者作為觀察組,所有患者均符合2006年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的《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草案)》診斷標準,其中,男患者58例,女患者62例,患者年齡61~78歲,平均年齡(70±5.2)歲;同時選取120例來我院進行體檢的健康人群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患者59例,女患者61例,患者年齡60~80歲,平均年齡(71 ±6.1)歲。觀察組與對照組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均無顯著性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臨床可比性。
1.2 臨床方法:所有研究對象均統一使用血常規專用管于清晨空腹抽取4mL靜脈血液樣本,并測定體溫,將血液樣本3000r/min離心20min,取上清液置于-20℃冰箱保存,用于CRP、PCT、WBC的測定。運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測定法檢測血清PCT水平;檢測血漿CPR水平采用化學發光法;血細胞分析儀測定白細胞(WBC)計數。以PCT>0.5μg/L、CRP>10mg/L、WBC>10.0×109L-1判斷為陽性。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4.0計量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間差異的比較采用t檢驗,P<0.05時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血清PCT、CRP、WBC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血清PCT、CRP、WBC水平比較(±s)
組別 n PCT(μg/L) CRP(mg/L) WBC(×109L-1)觀察組 120 7.14±3.11 61.32±12.12 14.31±3.11對照組 120 0.12±0.10 2.97±1.12 6.78±1.98 t 24.7140 52.5145 22.3736 P<0.05 <0.05 <0.05
2.1 兩組研究對象血清PCT、CRP、WBC水平比較:觀察組在CRP水平、PCT水平及WBC計數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血清PCT、CRP、WBC的靈敏度、特異度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血清PCT、CRP、WBC計數比較中,血清PCT、CRP、WBC的診斷靈敏性分別為85.8%、95.0%和83.3%,CRP的靈敏性高于PCT、WBC的靈敏性;在特異度的比較中,PCT的特異度為96.7%,顯著高于CRP85.8%和WBC84.2%。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PCT、CRP、WBC的靈敏度、特異度比較(%)
社區獲得性肺炎是指在醫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實質炎癥。在目前抗生素廣泛應用的情況下,CAP仍然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常見感染性疾病,在老年人中的發病率較高,且呈逐年上升趨勢,一方面是由于老年人的免疫系統和呼吸道的防御能力有所降低,另外,老年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的呼吸道癥狀表現不突出,大部分老年人可能患有一種甚至多種基礎性疾病,胸片也可能因為其他疾病的存在而不明顯,病情容易被耽誤,一旦老年人出現肺部感染,更容易發展為重癥肺炎[2]。目前,大多數以重癥肺炎診斷收住入院的老年人,基本上都因早期診斷不明確,或因無確切的客觀依據,盲目的根據臨床經驗進行診治,而造成了誤診誤治,延誤病情,而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使病情進一步惡化。因此,對于我們臨床醫師,對重癥肺炎及時明確的診斷與治療是其預后的關鍵。傳統的肺部感染臨床診斷主要依據患者臨床癥狀、白細胞計數和分類、胸部X線檢查及痰細菌培養,但以上指標缺乏敏感度和特異度[3]。
降鈣素原是含有116個氨基酸,相對分子質量約為13KD,其半衰期為20~24h。它是一種本身沒有激素活性的新的炎性標志物[4]。在正常情況下主要由體內甲狀腺C細胞分泌產生,其在體內具有較好的穩定性,不會釋放到周圍循環血中,也不會降解為有激素樣活性的降鈣素,所以在健康人的血液中,PCT處于較低水平(小于0.1ng/mL)。然而當機體發生嚴重感染(真菌、細菌、寄生蟲等)時,血漿中降鈣素原的水平會顯著升高,且降鈣素原水平與機體炎癥嚴重程度成正比[5]。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降鈣素原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C反應蛋白(CRP))一種由肝臟合成并代謝且在機體發生急性感染時能夠體內肺炎鏈球菌C-多糖體反應結合形成復合物的球蛋白。在機體發生感染時,在炎癥因子的刺激下,血清CRP濃度水平在短時間內顯著升高且不受年齡、性別等因素影響,尤其在肺炎球菌性肺炎和嗜肺軍團菌肺炎患者中更明顯,因此血清CRP濃度可作為診斷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的一個指標。另外,血清CRP水平檢測有方便、快速、低價,所以臨床上測定血清中CRP濃度對疾病的早期診斷、鑒別以及治療等都有其獨特的應用價值。本研究證明,觀察組血清CRP濃度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白細胞(WBC)是血液中一種重要的血細胞,它可以吞噬異物并且產生相應的抗體,正常人白細胞總數在(4.0~10.0)×109L-1,當其總數高于10.0×109L-1時被認為異常。白細胞作為免疫細胞,當機體發生炎癥或其他疾病時,血液內的白細胞總數或其百分比會迅速升高,并且常和炎癥程度呈正相關。人身體有不適時,經常會通過白細胞數量的顯著變化而表現出來。目前WBC計數因其具有檢測速度快,價格低廉,患者容易接受等優點,仍然作為臨床診斷肺炎的常規指標[6],本研究中觀察組WBC計數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人體血液中WBC計數個體差異較大,且可引起WBC計數升高因素也很多,若以WBC計數作為肺炎的單一診斷指標有很大的的局限性。在靈敏度比較中,以CRP靈敏度最高,其次為PCT、WBC;特異度比較中,以PCT特異度最高,其次為 CRP、WBC。綜上所述,PCT、CRP、WBC三項指標的聯合檢測在診斷老年社區獲得性重癥肺炎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值得臨床推廣。
[1]孫文舫,郭艷華,杜香提,等.血清降鈣素原在不同病原體肺感染患者外周血表達差異及臨床意義[J].疑難病雜志,2011,10(12):940.
[2]張勇,朱述陽,韓兆勇.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變化及其與C反應蛋白和降鈣素原的相關性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11,27(21):3863.
[3]郭衛紅,宋宏先,安艷芳.血清降鈣素原的測定及在臨床中的應用[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0,31(2):123~124.
[4]黃瑜璇,鄭春蘇,鄒燕,等.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對細菌性感染的診斷價值比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5(5):249.
[5]鄧建平,陳云鵬.C反應蛋白、白細胞與中性粒細胞檢查在炎癥反應中的意義[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0,28(3): 314~315.
[6]王璐,胡瓊.血清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在兒童細菌性感染疾病中的診斷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9 (8):969~970.
B
10.3969/j.issn.1006-6233.2015.05.027
1006-6233(2015)05-0789-03
廣東省醫學科研基金項目,(編號:A201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