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明
摘 要 本地區地跨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復雜多樣的自然環境孕育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其中獼猴桃的栽培比較多。獼猴桃有機栽培的目的是協調各種養分在不同生育期的合理供給,從根外葉面補充多種養分和抗逆因子,以彌補部分稀缺營養,促進鮮果品質的提高。基于此,首先從多個方面分析了獼猴桃的有機栽培措施,然后探討了對鮮果品質的影響。
關鍵詞 獼猴桃;有機栽培;鮮果品質
中圖分類號:S663.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2-0-2
獼猴桃屬于獼猴桃科獼猴桃屬,被譽為“水果之王”,富含多種維生素及營養元素,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栽培價值。獼猴桃適宜在土壤肥沃、植被茂盛、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排水良好、濕潤中等的黑色腐殖質土、砂質壤土上栽培[1]。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有機栽培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其應用的目的做到養分均衡,有機無機搭配,協調各種養分在不同生育期的合理供給,減少潰瘍病、炭疽病等病害的發生和蔓延,減少生理裂果和落果,減少畸形果和日灼果,提高鮮果品質的。本文具體探討了獼猴桃的有機栽培對鮮果品質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 獼猴桃的有機栽培措施
1.1 建園
獼猴桃有機栽培的土地應選擇山區、距離大型交通道路相對較遠、光照充足、靠水源,雨量適中、濕度稍大地帶的沙質壤土或沙土[2]。栽培場地確定后,先規劃道路、排灌系統以及積肥坑,然后規劃種植地。獼猴桃種植主要采用的搭架方式有T形架、大棚架等,大棚架立柱長短及埋土深度同T形架;T形架立柱高2.5 m,埋入地下0.5 m,橫桿1.8 m。在園地四周設置邊長30 cm、橫截面正方形的大型立柱,此立柱靠頂端架設較粗橫桿,用于鐵絲固定;地中立柱無橫桿,其頂端壓出十字槽。T形架株行距3 m×(3.5~4) m,水泥桿之間間距6 m;大棚架株行距3 m×4 m,立柱之間間距6 m。
1.2 栽培管理
1.2.1 土壤調理
土壤調理的目的減少和沉降鎘、鉛、鉻、汞、砷等重金屬離子含量,調控土壤酸堿度,補充土壤有機質,提高土壤對水、肥、氣、熱的調控能力,創造一個良好的土壤生根環境。獼猴桃根系淺,新根產生較遲,生產中應精細整地,以創造疏松的土壤條件,促使根系生長,形成強大根群,提高吸收能力。一般在土壤解凍后及時耕翻,耕深25 cm左右,耕后要細致耙平,使土地平整。為此,需要深翻改土,結合施基肥,以每年或隔年在根系外圍深翻挖施肥溝,在樹冠內宜淺,待修剪、清園結束時,將施肥溝以外的土壤再深翻20~30 cm。在中耕除草中,耕作深度以10~15 cm為宜,春季在樹盤附近淺耕;6-8月,結合除草對樹盤進行淺耕除草松土,使土壤疏松透氣,增強保濕抗旱能力[3]。外購商品有機肥,應經認證機構按照附錄C評估后許可使用。此外,還可采用獼猴桃渣、蘋果渣經堆漚后使用或采用草木灰作為鉀肥的補充。最后,采用稻草進行地面覆蓋,增加土壤蚯蚓數量,豐富土壤微生物群落,促進磷、鉀轉化,提高土壤肥力。
1.2.2 品種配置
最好在上年秋季將園地深翻60~80 cm,按6 m×4 m或4 m×4 m或5 m×4 m等確定株行距,定植穴挖深60~80 cm,寬80~100 cm的定植溝或定植穴。一般大果園雌雄株按(10∶1)~(12∶1)均勻搭配,小果園雄株要求多一些,以8∶1或6∶1的比例搭配。具體栽法為:在每3行中間一行,每隔2株雌株栽一株雄株。若定植穴內埋入的植物稈較多,應讓其下沉后再栽植。栽植時,應將苗木放定植穴的中央,勿使根系直接接觸肥料。用手使根系向四周舒展,并用細土復蓋根部,隨后復土蓋平,用腳稍微踏實,灌足定根水。栽植深度以根頸部與土面相平或略高為宜,嫁接口不能埋入土中[4]。
1.2.3 水分管理
獼猴桃根系分布淺,不耐旱,也不耐澇;生長需要有較高的空氣濕度和保持土壤充足水分。一是春季萌芽前,結合施肥進行灌水,每株25~30 kg,視旱情,灌水2~3次;二是伏旱期間,視旱情灌水2~3次;三是秋雨期,要及時在果園內或植株行間開溝排水[5]。對于長期使用化學肥料造成的土壤堿化能起到很好的稀釋,調節到適宜獼猴桃生長的土壤環境,促進有益微生物的繁衍,抑制農家肥和土壤中的病菌,提高肥料利用率。
1.3 生長管理
在幼果期,施促果肥,保證營養供給,以利果實膨大生長,同時疏除畸形果、病蟲果。將結果母枝綁在鐵絲上,防止風吹斷或果實搖擺被刺傷。高溫天氣易導致葉片干枯,影響果實生長,因此要及時澆水。此外,剪除過旺的徒長枝、衰弱枝、過密枝、病蟲枝,適當短截長果枝,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性。在膨果期,耕翻土壤,保持土壤疏松,提高土壤吸收水分的能力。噴藥防治螨類、蝽蟓類、獼椰圓蚧。施肥,促進果實生長膨大,提高果實商品性。適量灌水,保持地面濕潤,防止果實發生“日燒”[6]。壯果期,在葉面噴新朝陽有機植保天然蕓薹素內酯+新朝陽有機植保含VC&VB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補充營養,保證果實健壯生長。天旱澆水,雨后排澇。獼猴桃既怕旱,又怕澇,在雨季應及時排除田間積水。在成熟期,噴多抗霉素+乙蒜素防止潰瘍病為主的多種病害傳染。耕翻土壤,保持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的貯水能力。葉面噴硝酸鈣,以增加果實的硬度,延長果實貨架期。
1.4 采收管理
一般獼猴桃果實固形物含量要求在6.2%以上,一般獼猴桃品種在10月底-11月中旬采收,最晚不遲于露霜。每天采收時間最好在早晨露水干后至中午以前采收,下午溫度高,果實在筐內易發熱。果實采收后注意及時通過葉面補充養分消耗,增強樹勢;同時,在病蟲防治劑中加上新朝陽有機植保天然蕓薹素內酯和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微量元素促長增綠型)噴施葉面,延緩葉片衰老,推遲掉葉時間,儲藏更多養分供應來年的開花結果。在入貯前,貯藏環境用多殺霉素進行消毒。采后的獼猴桃應及時入窖,以提高貯藏效果[7]。一般在采后2 d內經預冷進庫,庫溫應保持在0.5~2 ℃。
2 獼猴桃有機栽培對鮮果品質的影響
經分析,獼猴桃的有機栽培能促進促進獼猴桃園生態體系的恢復和重建,尤其是土壤環境的治理達到有機的水平,土壤抗旱耐澇能力顯著提高,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根環境,耕作層深厚,肥料利用率大大提升;通過土壤綜合治理,注重植物營養與健康,合理使用植物源生長調節劑調控技術能夠使樹體健康生長,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加上科學使用物理防控技術和手段,能夠明顯減少病蟲害的防治次數,節約防治成本。有機栽培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達到產量和品質同步提升,而且不用擔心農藥殘留,安全出口,創造更高的效益。
參考文獻
[1]李云亮.獼猴桃栽培管理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20).
[2]黨寬錄,賈譚科,王錄科,等.獼猴桃黃化病發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2(3).
[3]高愿軍.水果加工中還原型Vc與氧化型Vc變化及控制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
[4]王岸娜.殼聚糖澄清獼猴桃果汁及其澄清機理的探討[D].無錫:江南大學,2014.
[5]黃建川,李祥,杜文彥,等.蒲江紅心獼猴桃種植農業氣候分析[J].四川農業科技,2010(12).
[6]鐘易欣.一串紅在梅州地區的栽培與管理[J].民營科技,2008(7).
[7]唐燕.獼猴桃和桃電學特性和生理特性關系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