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敏良++張志紅++張文松
摘 要 ‘浙優18具有株型緊湊、莖稈粗壯、穗大粒多、耐肥、抗倒、抗逆性強、高產穩產,整精米率高,米飯口感好等特點,深受廣大糧農和居民歡迎。基于此,闡述了浙優18在浙江省龍游縣作單季晚稻種植的生育期、產量表現、特征特性和精確定量栽培技術,為今后大面積推廣提供參考。
關鍵詞 單季晚稻;浙優18;精確定量栽培技術;浙江省龍游縣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2-0-2
‘浙優18(浙04A×浙恢818)(浙審稻2012020)是由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核所、浙江農科種業有限公司、上海科學院生命科學研究所聯合選育而成的秈粳交雜交水稻新組合,2012年2月,通過浙江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3 a來,該組合在龍游縣作單季晚稻示范和推廣,運用精確定量栽培技術,開展了高產創建,取得成功。
1 特征特性
1.1 產量高
浙優18經2010年省單季秈粳雜交稻區種植試驗,平均產量9 520.5 kg/hm?,比對照甬優9號增產8.2%,達極顯著水平;2011年,浙江省單季秈粳雜交稻區試,平均產量10 342.5 kg/hm?,比對照甬優9號增產7.5%,達顯著水平;2 a來,浙江省區試平均單產9 931.5 kg/hm?,比對照增產7.8%。2011年浙江省生產試驗平均單產10 086 kg/hm?,比對照增產5.3%。
2012年,龍游縣引進浙優18作單季晚稻試種0.47 hm?,平均單產12 543 kg/hm?;2013年,作單季晚稻進行試驗示范:詹家鎮5個組合大區對比試驗,浙優18平均產量13 686 kg/hm?,居第一位,比甬優12增產13%;塔石鎮單晚示范方上高葉畈豆腐王村毛海榮承包的6.8 hm?浙優18平均單產達到13 249.5 kg/hm?,0.073 hm?攻關田單產達到13 957.5 kg/hm?。2014年,全縣推廣333.3 hm?,災年(8月份連陰雨、寡日照)喜獲豐收:運用精確定量栽培技術,開展了高產創建,上高葉畈浙優18單季晚稻84 hm?示范片平均產量12 789 kg/hm?,比全縣甬優12最高示范方單產12 142.5 kg/hm?增產5.3%。其中豆腐王村毛海榮承包的6.8 hm?浙優18直播,單產達到13 725 kg/hm?;勤裕村李正泉承包的25.33 hm?浙優18,機插16.8 hm?單產達到13 800 kg/hm?,手栽8.53 hm?單產達到12 225 kg/hm?。浙優18表現出比甬優12更高的產量潛力。
1.2 主要農藝性狀優良
浙優18屬秈粳交偏粳型三系雜交水稻新組合, 3 a來,該組合在龍游縣作單季晚稻種植,表現為熟期適中,株高適中,株型緊湊,劍葉挺直,葉色深綠,莖稈粗壯,抗倒伏;穗數適中,穗形大,著粒密,豐產性好;落粒性好,易脫落等優良性狀。5月15-20日播種,6月5-10日移栽,拔節期7月下旬,抽穗期8月底 9月初,成熟期10月底 11月上旬。全生育期160~170 d,株高136 cm,穗長21 cm。有效穗225萬/hm?、每穗粒數300粒、結實粒90%、千粒質量23.5 g左右。
1.3 抗逆性強
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10-2011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2.4級,穗瘟4.5級,穗瘟損失率7.8%,綜合指數為4.3;白葉枯病3.5級[1]。三年種植,田間沒有發生稻瘟病和白葉枯病;在遭遇2013年晚稻生產期間60 a來最嚴重的高溫和干旱和2014年8月份陰雨寡日照的不利天氣情況下,浙優18結實粒仍然能達到90%,具較好的抗逆性、穩產性。
1.4 米商品性好
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0-2011年檢測[2],2 a來,平均整精米率67.3%,長寬比2.0,堊白粒率34.0%,堊白度5.0%,透明度3級,膠稠度70 mm,直鏈淀粉含量14.7%,2 a米質各項指標分別達到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6等和4等。整精米率高、米飯軟、口感好,深受廣大糧農和居民歡迎。
2 精確定量栽培技術
2.1 適期早播,培育壯苗
浙優18屬遲熟三系秈粳雜交稻,生育期較長,感光性強[3],高產栽培應主要充分利用溫光資源,精壯個體、攻大穗的路子。適期早播保證前期有充足的營養生長期,后期要使抽穗結實階段處于最佳溫光條件。在龍游縣5月中旬播種[4],6月初移栽,抽穗期8月底-9月初,成熟期10月底-11月上旬,有利高產。過早播種,抽穗揚花易遇8月份高溫,影響結實率;過遲播種,營養生長期縮短,達不到高產。采用基質旱育秧,手栽的每667 m?大田準備10 m?秧田、播750 g種子;機插的硬盤每盤播60 g種子。直播種子22.5 kg/hm?。催短芽播種。
2.2 短齡早栽
小苗移栽具有明顯的早發優勢,秧齡控制在16~20 d[4],葉齡3~3.5葉,淺旋耕,保證栽的淺,起發快。
2.3 適當少本稀植
浙優18由于是遲熟三系秈粳雜交稻,具有莖稈粗壯,抗倒性較強;感光性強,生育期長;分蘗力中等偏弱,穗大粒多的優勢,栽培上應確保一定穗數(225萬/hm?)的情況下攻大穗。手栽采用雙本移植,行株距控制在30 cm×16.7 cm(25 cm×20 cm)、插足18萬叢/hm?,基本苗控制37.5萬/hm?;機插采用6行機,行株距30 cm×16 cm,插足375盤/hm?,基本苗控制60萬/hm?。
2.4 精確定量施肥
一是注重增施有機肥,要求施商品有機肥至少3 750 kg/hm?以上;二是根據目標產量、品種特性和土壤供肥能力確定合理的用肥量。中等土壤肥力田塊12 000 kg/hm?以上產量指標施肥量,浙優18總的施肥量氮肥折純氮300 kg/hm?、五氧化二磷105 kg/hm?、氧化鉀300 kg/hm?;三是減少基肥和分蘗肥的施用比例,提高穗粒肥的比例,有機肥于翻耕前施入。鉀肥總量的50%~80%,磷肥總量的100%在翻后耙前施入做底肥, 鉀肥總量的20%·50%作穗肥。浙優18氮肥總量的40%作基肥,30%在移栽后7~10 d追施作分蘗肥,30%在幼穗分化初期追施作促花肥,齊穗期視水稻生長情況根外追肥。
2.5 淺濕灌溉
改長期灌水為短期灌水,改深灌為淺灌,改全生育期以田面建立水層為主為田面濕潤為主。營養生長期保持田間濕潤為主,使土壤處于好氣狀態,增加土壤含氮量,有利于增強根系活力。大田水分管理采取淺濕灌溉為主的方法,即淺水插秧返青,營養生長期實行間隙性灌溉,除了防病治蟲時灌5 cm左右的水層外,一般灌水時水深應在1~2 cm,一次進水后待其自然落干3~5 d再灌水,保持田間濕潤,促進根系和分蘗生長。在拔節(計劃苗數)期,進行多次輕擱田。進入生殖生長期,淺灌勤灌,干濕交替。齊穗期至灌漿初期需水量較大,應保持薄水層灌溉。灌漿后期以干為主,干濕交替,保持根系活力,減少穗期病害。收獲前7 d開始斷水,嚴防斷水過早。
2.6 病蟲草害全程控制
病蟲草害防治根據病蟲測報站預報進行。注意播種前要用咪酰胺浸種,催短芽后用吡蟲啉、丁硫克百威拌種,防苗期噁苗病、雀、鼠害、薊馬、蚜蟲、飛虱;水稻紋枯病、稻曲病防治分別用阿米妙收、滿穗在8月25日、9月5日防治兩次(抽穗前后)。選擇適宜粳稻的除草劑品種,施用時,水面切勿浸過心葉。
2.7 適當遲收
根據粳稻分段結實的特性,抽穗至成熟期粳稻較秈稻長,齊穗至收獲期需60 d左右,建議每穗飽谷達到90%黃熟時進行收割,切忌斷水和收獲過早,以免影響結實率和千粒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林友,王建軍,張禮霞,等.雜交稻浙優1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J].浙江農業科學,2013(4).
[2]劉才高,周愛株,徐剛勇.單季秈粳雜交稻浙優18播種期試驗[J].浙江農業科學,2014(5).
[3]鄭學強,閆川,黃益峰,等.施氮量對雜交稻浙優18灌漿及產量的影響[J].浙江農業科學,2013(5).
[4]廖必長,董益坤.煙后水稻強化栽培體系不同秧齡移栽對產量及經濟性狀的影響[J].華北農學報,2007(22).(責任編輯:趙中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