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桓等
摘 要 目的驗證0.2%莪術醇餌劑控制森林害鼠抗生育。方法 在吉林省永吉縣林木種子站天然次生林開展0.2%莪術醇餌劑控制森林鼠害示范推廣,投藥量2.5~5 kg/hm?,投藥后1~4個月采用鋏夜法調查害鼠種類數量,并解剖統計每只害鼠的性別,記錄雌鼠的懷孕率、胎仔數和子宮斑;雄鼠睪丸是否下降;根據胴體重指標確定害鼠的年齡組。結果雌體繁殖率下降了60%,平均胎仔數下降了24.68%,抗生育效果顯著,在試驗地內未發現天敵、人、畜、禽及非靶動物的中毒現象。
關鍵詞 莪術醇;森林害鼠;抗生育;控制效果
中圖分類號:S764.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2-0-2
無公害化學防治是國內森林鼠害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有效降低森林害鼠的種群密度,控制森林鼠害的發生、鼠傳疾病的發生與流行。莪術醇是一種新型的植源性抗生育劑,對雌雄鼠的生殖系統均有損害,具有明顯的抗生育作用[1-2]。筆者于2014年在吉林地區進行了莪術醇控制森林害鼠生育技術推廣,為森林鼠害可持續控制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吉林地區永吉縣林木種子站31林班,地處長白山向松嫩平原過渡地帶的前緣,屬于長白山系老爺嶺山脈哈達嶺支脈地表多由中低山地、丘陵、坡麓漫崗和河谷盆地構成,海拔420~430 m。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4.3 ℃,≥10 ℃年有效積溫為 2 821.2 ℃。初霜多在9月下旬出現,終霜一般為5月上旬,無霜期135 d。年降水量在674.2 mm,自然植被主要是天然闊葉混交林。鼠類抗生育藥劑0.2%莪術醇餌劑由吉林省延邊天保生物制劑有限公司提供。
1.2 試驗方法
試驗于2013年4月17日-8月25日進行。在森林鼠害發生地天然次生林選取面積10 hm?、間隔500 m的2塊樣地,其中1塊作為莪術醇控制試驗,另1塊作為對照。
4月17日-19日在示范林內進行投藥,行距20 m/堆,10 m/堆,每堆投放餌劑50 g。
1.3 防治效果調查方法
1.3.1 害鼠種群密度
2014年 4月12日-14日,采用鋏夜法在試驗地和對照地調查森林害鼠種群密度。害鼠種群密度用捕獲率表示。
1.3.2 懷胎率、胎仔數及胎斑
于5月-8月采用夾夜法在試驗地和8月在對照地進行捕鼠,對捕獲的害鼠雌鼠解剖,觀察懷胎情況及記錄胎仔數。根據下面公式統計森林害鼠的雌鼠的繁殖率、懷胎下降率和平均胎子數下降率。
2 結果與分析
2.1 害鼠種群密度
4月份采用鋏夜法調查試驗地和對照地森林害鼠種群密度分別為6%和5%,結果見表1。
2.2 莪術醇抗生育劑對雌鼠繁殖率的影響
森林害鼠每年4月下旬進入繁殖期,每年繁殖2~3窩。雌鼠繁殖情況調查結果見表2。
從表2中可以看出,試驗地雌鼠繁殖率為40%,對照地為100%,試驗地雌鼠繁殖率較對照地下降60%,表明該藥劑具有降低森林害鼠種群繁殖的效果。
2.3 雌鼠繁殖強度的比較
試驗地森林害鼠胎仔數及子宮斑數與對照地存在明顯差異(詳見表3)。
從表3中可以看出,試驗地的平均胎仔數和平均子宮斑分別為4.67個和5.67個,分別比對照地下降了24.68%和10.4%,表明該藥劑對雌鼠個體的繁殖力影響不大。
2.4 莪術醇抗生育劑對雄鼠睪丸下降的影響(表4)
從表4中可以看出,試驗地雄鼠睪丸下降率為83.33%,對照地為100%,比對照地下降16.67%,表明該藥劑對雄性森林害鼠種群繁殖有一定的效果。
2.5 害鼠密度與亞成體數量的比較(表5)
試驗地共捕鼠38只,其中亞成體鼠4只,對照地捕獲森林害鼠15只,其中亞成鼠2只,試驗地森林是種群密度較對照地下降36.67%,亞成體鼠密度較對照地下降了50.0%,表明該藥劑對森林害鼠繁殖的影響作用已經顯現。
3 小結與討論
由于害鼠種群密度低和鳥類等其他動物的取食影響試驗效果。此餌劑對鼠類天敵、牲畜及野生鳥類等其他動物無中毒現象。0.2%莪術醇餌劑對森林害鼠雌雄鼠繁殖率明顯下降,平均胎仔數與對照地有明顯差異,而平均子宮斑差異不顯著。說明莪術醇餌劑對森林害鼠繁殖具有明顯的控制作用,使用安全。
參考文獻
[1]張春美,楊靜莉,張天棟,等.0.2%莪術醇抗生育劑防治森林害鼠試驗[J].中國森林病蟲,2009,28(5):9-11.
[2]王庭林,張慧娣,趙日良,等.抗生育劑莪術醇對區域性害鼠的控制效應研究[J].山西農業科學,2007,35(10):34-36.(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