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干德
摘 要 再生稻有省工、省力、節省投資的益處,基于此,就廣西山區地區的再生稻管理技術進行了分析,包括水稻品種的選擇、播期的控制、培育壯秧、施肥、分水管理、病蟲害防治以及收割留茬等方面,希望對山區水稻栽培技術的改進有所幫助。
關鍵詞 山區;再生稻;栽培技術;廣西
中圖分類號:S511.3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2-0-2
再生栽培指利用頭季水稻收獲后的稻樁,經過施肥管理之后讓其休眠芽萌發,在長成新的稻株,最終抽穗形成抽穗,長成成熟的水稻。再生稻不需要播種,育秧和插秧,也不需要在次進行耕田犁地,這種種植方式具有省種、省工、省時、省力、收獲期短的優勢。這項技術主要適合中稻地區推廣,尤其適合于種一季稻季節有余,而兩季不足的地區。我國廣西地區較為符合這種情況,很適宜栽種再生稻。
1 因地制宜合理選種
根據不同的區域環境,需要選取不同的水稻品種,這就要求根據不同地區的環境因素和區位因素來進行篩選,只有真正選擇適應本地環境模式的生產方式,并配合正確的水稻品種,才能夠更好地促進水稻種植業的發展,才能保證水稻的高產高質。用作再生稻的品種要具有耐肥、莖桿粗壯、再生力強、不易早衰、產量高、生育期長的特性,經試驗,符合廣西地區的品種有特優63、宜香1979、野香優863、豐兩優一號、國豐一號等[1]。
2 頭季稻的選擇
種植之前,要選出優良的品種才能為產出高質量的水稻打好基礎,在選定適當的頭季稻后,需要對其進行正確的種植和管理,保證高產再生稻能健康的生長,保證再生稻的健康生長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2.1 適時播種,培育壯秧
荔浦縣蒲蘆瑤族鄉在3月底-4月初播種,可采用旱育或塑料盤育秧,育秧時每1.5 kg稻種用1 kg的壯秧劑拌泥育苗。
2.2 適時移栽,合理密植
旱育秧秧齡一般在25~30 d,塑料盤育秧一般
20 d,兩葉一針時移植;一般2萬穴/667 m?,每穴達到有效穗10~12株,有效穗達到22萬/667 m?左右。
2.3 合理施肥灌水,掌握時機露田控苗
移栽后,灌淺水促分蘗。移栽7 d后,結合除草施尿素7.5~10 kg/667 m?,復合肥25 kg/667 m?。夠苗露田曬田,控制無效蘗生長。曬田復水后,視苗情施尿素2~2.5 kg/667 m?,促進幼穗分化,齊穗時噴施3%磷酸二氫鉀加204,使籽粒飽滿,提高產量。
2.4 注意防治病蟲害
危害水稻的病蟲害主要有紋枯病、稻瘟病、稻飛虱、三化螟、稻蝽象等病蟲。水稻封行后,尤其要注意防治紋枯病、稻飛虱。紡枯病會使稻桿軟化,稻飛虱使水稻萌芽不出,籽粒不漲。影響產量及再生稻的萌蘗發生。
2.5 適時足量對其施肥
在頭季稻抽穗后的15~20 d,也就是收獲的前10~15 d左右,這個時間段是再生芽的分化時期,在這個時間段,需要對再生稻進行施肥,使用尿素7~15 kg/667 m?,充分保證再生芽的肥料充足,達到促進休眠芽生長的目的。
2.6 定時收割
各地區由于環境和氣溫的不同,收割期也有細微的差別,荔浦縣蒲蘆瑤族鄉的最佳收割期一般在8月15-25日,這時的頭季稻已經進入黃熟期。在收獲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保證不能損傷稻樁,在收獲完成后,需要注意防止畜禽進入稻田對稻樁形成破壞。收割時的留樁高度也需要注意,在荔浦縣蒲蘆瑤族鄉以30~35 cm比較適宜。一般以保留倒二節芽爭取倒三、倒四節芽為原則。
3 再生稻的管理
再生稻的管理是保證再生稻幼稚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對再生稻的田間管理主要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
3.1 及時定量施肥
頭季稻收割之后,再生苗的生長和發育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這時對再生稻的施肥就顯得極為重要了。在施肥時,需要及時的對稻田中的雜草進行清理,要對不正的稻樁進行扶正。在這個時期,對再生稻的施肥計量應當控制在7~10 kg/667 m?左右。保證再生苗的盡快發芽,保證有足夠的苗數。當再生苗生長到抽穗期時,需要對其施根外肥,這個階段使用的化肥為“九二O”,使用量為1 g/667 m?,并將0.1 kg的磷酸二氫鉀勾對50 kg的水進行噴灑。當再生稻成長到1/3時,需要在對其施“九二O”肥,這一階段的使用量為0.5~1 g/667 m?,還需要加0.2 kg的尿素來配合使用。保證再生稻的肥量足夠能有效的保證抽穗整齊,能夠提高結實率,增加實粒數和千粒重,最終達到增產的目標。
3.2 科學管水,實施澆灌
再頭季稻收割之后,需要保證田面濕潤或者對其進行淺水灌溉。再生稻的頭季稻收割后的10 d內,是再生蘗生長時期,在蘗生長時期,需要保證田間的充分濕潤,若是田間過于干燥或者是太過濕潤會導致稻樁的發芽力下降。在再生稻的頭季稻收割后的24~30 d時,是再生稻進行抽穗揚花的階段,這個時間段應當保證田面有一層淺水。當再生稻第2次抽苗生長到灌漿期后,則需要保證田面的干燥。保證在每個時期稻田內的蓄水量都是最為科學合理的,這樣能從根本上利根保葉,讓再生稻的籽粒重試飽滿,這對產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2]。
3.3 防治病蟲害
再生稻的植株比較矮小,葉片也較小,這讓稻田中的透光條件比較好。一般情況下,病蟲害的危害是比較輕的,但是也不能忽視再生稻的病蟲害防治,在再生稻齊苗之后,需要及時的對其用藥,讓再生苗防治二化螟、三化螟、稻飛虱、稻蝽象等害蟲和稻穗頸瘟等病害。由于再生稻的生長周期不同,各節位芽的生長周期也是不相同的,所以在對再生稻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保證在各階段再生稻的生長都是健康的,這是增產增收的前提和保障。
4 結語
水稻是對人類非常重要的糧食作物,是直接經濟作物,也是世界上2/3人的主食,食用方法多樣,水稻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也十分重大。在不同的生態區,采取不同的種植方式是保證水稻能夠高品質、高質量生長的最基本環節。這也就要求在水稻種植過程中,要因地制宜的選擇最為適合的種植方式。保證水稻的種植方式選擇是正確、適當的,保證水稻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對本地區及本地水稻種植戶而言都是非常有益的。
參考文獻
[1]高陽華,陳志軍,楊世琦,等.基于GIS的重慶市再生稻光熱資源適宜性區劃[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1(06):109-111.
[2]韋鳳舞,楊日,柳有廣,等.頭季稻收割前施促芽肥對再生稻出苗及產量的影響試驗[J].廣西農業科學,2010(11):237-239.(責任編輯:趙中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