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良
摘 要 茶葉為世界三大無酒精飲料,其衛生與安全狀況直接關系到人體健康,有機茶產品是人們對健康飲品的必然追求。基于此,結合云南省孟連茶區的實際,提出有機茶園土壤肥料病蟲害防治管理生產技術規范,為有機茶生產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 有機茶;土壤肥料;病蟲害;栽培技術;云南省孟連縣
中圖分類號:S571.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2-0-2
云南省孟連縣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東經99°39',北緯22°23',屬于南亞熱帶氣候類型,適宜咖啡、橡膠、南藥、茶葉等多種熱帶經濟作物種植。2014年,全縣茶葉種植面積5 420 hm2,投產面積5290.47 hm2,產量3 810t,農業產值11 500萬元,茶葉已經成為邊境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為進一步提高茶葉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緊緊圍繞農產品“三品”建設,打造茶葉產品品牌。面前,全縣已經建設無公害茶園基地615.53 hm2、有機茶園基地160 hm2、實施有機茶轉換的基地面積400 hm2,生產出具有市場影響力的“娜允紅珍” “神魚紅”“啞咪紅”3個茶葉品牌。
有機茶產品生產必須從源頭開始、從茶園生產管理控制無機化合物對土壤及產品的影響。茶園土壤肥料管理、病蟲害防治是有機茶產品生產中的重要環節。
1 土壤管理
土壤是茶樹生長的基礎,是茶樹高產優質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茶園的土壤管理包括耕作、除草。投產茶園的耕作全年不少于2次。第1次在5-8月,第2次在茶葉停采后的11-12月結合冬耕修剪進行。幼齡茶園在苗根附近用手拔除雜草,苗根以外淺鋤7~8 cm。成齡茶園在茶蓬覆蓋范圍內中耕10~15 cm,茶蓬覆蓋范圍以外行間進行20~25 cm深耕。
2 施肥
2.1 肥料的使用原則
禁止使用化學合成肥料、城市垃圾、醫院糞便和其它有毒物質;人畜禽糞尿等使用前需經無害化處理;有機肥就地生產就地使用。
2.2 允許使用的肥料
有機肥:畜禽糞、農作物秸稈、綠肥、其它肥(餅肥、沼氣液等);微生物肥料:如固氮菌肥、復合微生物肥料、根瘤菌肥料等;半有機肥料;無機肥料:如礦物鉀肥、礦物磷、石灰等;葉面肥料:微量元素的葉面肥料( 鐵、錳、鋅、硼、鉬等);其它肥料:骨粉、糖廠廢料等。
2.3 肥料施用方法
施肥時間:施基肥時間在茶樹茶葉停止生長的11-12月進行;追肥時間:一般每年追肥3次(5月、7月、8月各一次)。施肥量:基肥以遲效性的農家肥為主,幼齡茶園667 m2施肥2000-2500 kg;投產茶園施肥2 500~3 000 kg/667 m2;追肥以有機液肥或者施用商品有機肥,有機液施肥采用對水后在根際澆施;商品有機肥在5-10月茶葉生長旺盛期每次施肥量50 kg/667 m2左右,分2~3次追肥;根外追肥:施用根外追肥的微量元素肥料,要嚴格按照產品使用說明進行操作,最后一次噴施時間必須在采茶前20 d進行,如噴施后2 d內下雨,須重新噴施。
2.4 有機茶園綠肥栽培和利用
綠肥品種可選擇烏豇豆、黑毛豆、小綠豆等。在1~2年生幼齡茶園間作2行綠肥,2~3年生茶園間作1~2行綠肥,四年生以后茶園不再種綠肥。綠肥的利用:可刈青后直接翻埋作基肥、制成堆肥或漚肥作茶園覆蓋物。
3 病蟲害防治
3.1 改善茶園生態環境
新開辟的有機茶園或現代茶園轉換為有機茶的茶園,應在茶園內種植豐富種類的植物,如種植行道樹、防風林、遮蔭樹,盡可能地兼顧到經濟價值較高的經濟林果樹,使之創造不利于病蟲害發生和有利于各類天敵繁衍的生態環境條件,保持茶園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生物多樣化,減少各類病蟲害所造成的損失。
3.2 植物檢疫
新開辟有機茶園在引種苗時,必須進行嚴格檢查,力求苗木無病蟲,尤其是對當地尚未發現的病蟲更加關注。帶有病蟲的苗木,必須采取措施,消滅病蟲后才可調進,以防新病蟲在當地定居,蔓延和擴散。
3.3 人工捕殺
在茶園中某些目標明顯和群體性強的害蟲,可用人工捕殺的方法直接消滅。
3.4 農業防治
即利用各項茶園栽培管理措施來控制茶樹病蟲害,包括選育抗病蟲品種、茶園耕作、灌溉、排水、茶樹修剪、施肥、茶葉采摘等。
3.5 生物防治專指利用病蟲天敵或其產物來控制病蟲害
生物防治具有對人畜無毒,不殺傷天敵,不污染茶葉和環境,有擴散作用和長期效果等優點。因此,是有機茶園病蟲防治的首要措施,
3.5.1 保護天敵
保護茶園的自然天敵是十分重要的。
3.5.2 以蟲治蟲
一般是人為利用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敵昆蟲或益螨防治害蟲。
3.5.3 病原微生物治蟲
由于病原微生物容易大量繁殖加工成生物農藥,對害蟲天敵影響小,具有可持續控制作用等優點,因此是茶園害蟲生物防治十分重要的手段。目前主要采用真菌、細菌和病毒治蟲。如茶尺蠖病毒水劑500~1 000倍液防治茶尺蠖1~2齡幼蟲;茶毛蟲病毒水劑500~1 000倍液防治茶毛蟲1~2齡幼蟲;茶毛蟲病毒Bt混劑1 000倍液防治茶毛蟲,兼治茶尺蠖類、黑毒蛾、刺蛾類等1~2齡幼蟲;茶尺蠖病毒Bt混劑防治茶尺蠖兼治茶毛蟲、黑毒蛾、刺蛾類等1~2齡幼蟲;白僵菌粉劑0.1億~0.5億孢子/mL防治小綠葉蟬、鱗翅目害蟲、象甲等幼蟲期,象甲成蟲期;粉虱真菌制劑0.1億孢子/mL防治黑刺粉虱、椰圓蚧等幼蟲期。以上防治方法對天敵無影響,后效作用強。
3.6 物理防治
指采用物理因素來防治病蟲害,迄今比較成熟使用的主要是誘殺法。方法有燈光誘殺、糖醋誘殺、性誘殺、誘餌誘殺等。
3.7 植物源農藥防治
有些物質具有毒性物質,將這些物質用水提取后可防治茶樹害蟲。
3.8 礦物源農藥防治
主要有硫懸浮劑、硫酸銅、石灰硫磺合劑、波爾多液等。其中硫酸銅、波爾多液在歐盟標準中規定,2002年3月31日后停止使用。
3.9 綜合防治
有機茶園病蟲害綜合防治,必須從茶園生態系統的總體出發,有機協調農業、生物、物理等措施以及自然因子,將蟲害總體數量控制在不造成經濟損失的范圍內。孟連茶區主要蟲害有茶蟲蠖、茶毛蟲、茶蚜、小綠葉蟬、黑刺粉虱等。充分利用綜合防治措施把以上的幾種茶樹蟲害防治后,就能達到高產優質的有機茶生產鮮葉原料。
(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