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萬丈
摘 要 農業機械化發發展和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系。首先,農業機械化促進了農村合作經濟的發展;其次,農村合作經濟發展必然要求農業機械化;再次,農業機械化與農村合作經濟相輔相成,存在內在的必然聯系。
關鍵詞 農業機械化;合作組織;內在聯系
中圖分類號:S764.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2--2
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的迅速發展,有力的促進了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實現了糧食“十一”連增收的大好局面。但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我國農村制度改革落后,以家庭聯產承包為基礎的雙層經營體制,影響了農業的進一步提升和向多元化合作經營組織的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農村改革的總構想,以合作經濟組織為核心的農村制度改革拉開惟幕,為農村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在這當中,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首先,農業機械化促進了農村合作經濟的發展;其次,農村合作經濟發展必然要求農業機械化;再次,農業機械化與農村合作經濟相輔相成,存在內在的必然聯系。
1 農業機械化促進了合作經濟組織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發展,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的推行,特別是《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實施10 a來,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累計超過1 200億元,我國農機裝備水平、農機作業水平、農機社會化服務、農機工業實現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發展。2014年全國農作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61%,比2004年提高了27%,農業生產方式進入機械化作業為主的新階段。目前,全國農機作業服務專業戶超過530萬個,農機合作社等各類服務組織超過170萬個。農機社會化服務成為農業社會服務的突出亮點,緩解了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對農業生產帶來的不利影響,促進了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促進了農村合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2 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必然要求實現農業機械化
2014年11月,國家出臺《關于引導農村土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提出,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實現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把農村土地經營權分立出來,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明晰產權、完善權能,積極探索集體所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不斷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在堅持家庭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在保護農民合法權益、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發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2013年底,全國已有2.8萬個村和5萬個組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現紅利近300億元。截止2014年6月底,全國家庭承包耕地流轉面積0.253億hm?,占家庭承包耕地總面積的28.8%,比2008年提高20%。不論是土地流轉規模經營還是實行股份合作經營,都要求實現農業機械化為基礎,沒有農業的機械化,農村合作經濟想發展就成為源之水。
3 農業機械化與合作經濟組織相輔相成
以我國普通的一個農村老兩口和小兩口的4口之家為例,這個家庭承包了村集體1.333 hm?耕地,老兩口主要飼養20多只羊為畜牧收入,小兩口主要耕種1.333 hm?土地為農業收入。
1.333 hm?地家庭自己耕種,小兩口就得在家務農,一年下來,1.333 hm?×800 kg/667 m?×1.90元/kg=30 400元,再減水費、肥料等,也就落26 000元。加上老兩口畜牧收入15 000元,這個家庭一年下來總收入是41 000元。如果小兩口將耕地流轉后出去打工,流轉費1.333 hm?×280元=5 600元;勞務收入2個×3 000元/月×8月=48 000元;加上老兩口畜牧收入15 000元,這個家庭一年下來總收入是68 600元,比在家務農多收入27 600元。所以說,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后,農村有了剩余勞動力,也愿意將承包地的經營權交給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去經營,自己外出務工,增加農民收入。
隨著農業機械化發展,農村勞動力才能得到解放出來,才能將土地流轉給合作經濟組織,合作經濟組織得到耕地經營權,才能實現投資,才能實現耕作、經營、銷售、收益,實現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同時,必須提科技水平,才能實現收益最大化,就得購進先進的機械和各種機械來達到合作經濟組織要求,反過來又促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農業機械化發展資金一直是“瓶頸”,農業機械貴,特別是一些先進、聯合、大型農業機械,需要大量的資金。近些年,國家加大農資補貼范圍和標準,解決一些資金困難,但離農村經濟合作經濟組織發展需要還有一段距離,再加上融資難,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先進機械的引進和推廣,影響了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進一步發展?,F在,通過流轉土地經營權證可以抵押貸款,盤活農村資源的利用,有效地解決地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引進農業機械融資的問題,促進了農業機械化進一步發展;同時,也促進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擴大規模 ,持續發展。
發展農業機械化要與當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相持平,不能為追求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而盲目擴大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對農村土地的流轉要加強引導,有序進行,不能一刀切、不能強迫,不能損害農民利益,不能突破1.2億hm?農村耕地的底線,防止急功冒進引進農村社會的不穩定。
總之,隨著我國農村深化改革的推進,現代科學技術的提高,生產力迅猛發展,農業基礎地位更加牢固的情況下,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基礎的農村生產關系已經制約了農業生產力發展。在推行多種試點的基礎上,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是必然趨勢,它要求農業機械化過到一定水平后,實現農業現代化。
(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