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堯
摘 要 一直以來,廣西都是蠶桑業的強省,自從2006年以來,其產繭量一直保持在全國第一。經過1998年以來十幾年的發展,雖然廣西蠶桑產業的成績頗有成效,但想要再進一步擴大、做強產業,在實踐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基于此,就對廣西蠶桑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廣西蠶桑產業發展的有關措施。
關鍵詞 蠶桑;產業發展;廣西
中圖分類號:F326.3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2--2
廣西蠶桑產業在經歷了1997年的發展低谷之后,從1998開始就走上的正規、快速地發展的道路。直到2006年止,廣西的桑園面積從原有的2萬hm?增加到12萬hm?,蠶繭的產量更是達到20多萬t,占到了全國總量的27%。由此可見,廣西蠶桑業成為了農民收入的一個新增長點。
1 廣西蠶桑業發展的優勢
1.1 自然資源豐富
桑樹在廣西的氣候條件下(廣西地處亞熱帶、年度氣溫高,光照、雨量充沛),可以快速成長,一年中的養蠶時間長,還具有不間斷的特點,一般可以養8~10批次的蠶,具有蠶房利用率高的特點[1]。
1.2 管理體制市場化
蠶桑產業是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廣西工業不發達,但農村剩余勞動力多,而發展蠶桑產業,正好可以消化這些過剩的農村勞動力,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就業問題。而且,廣西是開放型的蠶繭市場,從2000年起,廣西對蠶繭實行了市場價格,雖然遇到了兩次蠶業生產低谷,但對其蠶桑業并未造成很大的影響。這也是因為除自然條件、技術創新與經濟發展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廣西蠶桑業的管理體制。在此形勢下,所有的單位、個人不會和蠶農進行利益上的爭奪,而是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增加蠶農的收入,最大程度保障他們的積極性。
1.3 品種優良
近年來,廣西先后培育了一大批優良的蠶桑品種,這些蠶桑極大程度 提升了廣西蠶繭產量的品質,為廣西的蠶桑業的發展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技術支持。相關蠶桑優良品種介紹如下。
2 廣西蠶桑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 市場繭絲價格不穩定,容易引起農民生產積極性
由于市場中的繭絲價格不是非常穩定,周波性大,因為農民的收入時高時低,也不穩定。在2008年的全球經濟危機中,國際上對于絲綢的需求大大下降,這一情況直接導致了我國出口絲綢量大大減少,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繭絲價格,導致蠶桑業也受到了影響。
2.2 人才、技術缺乏
種桑與養蠶是一項技術非常高的產業。但目前,我國仍非常缺少這一類的人才,無法滿足農民的全部需求。而農民對技術的依靠只是根據老蠶農的指導進行,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培訓,對于新技術更是幾乎沒有接觸。也正是因技術、管理人才上的缺乏,導致蠶業科技創新落后,極大程度上減少了經濟收入。
2.3 規模化、產業化不足,無法抵御風險
廣西的蠶桑業雖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替代化及區域化的發展,但是仍未能改變“小作坊”式的方式。因為整年幾個批次的重復式飼養,溫度、濕度明顯過高,病菌繁殖的速度非常快,對蠶業穩定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2]。而且蠶桑業規模化及科學化的程度不足,技術落后,產品質量等級不達標等讓蠶繭只限于加工成生絲的外銷,產業鏈力量明顯不足,不具有良好的抗風險能力。如果此時的市場局勢比較動蕩,則容易讓廣西的蠶桑業步入到被動的狀態中。
3 完善廣西蠶桑產業發展的對策
3.1 加大市場的監管力度
針對金融危機對繭絲綢市場的影響,有關部門,如農業部、地方政府等要統一思想與認識,以國家所規定的蠶繭指導價格為基礎,在蠶繭的經營中,隨時以市場價格予以適當的調整,擬定好相關的收購價格;并且實行產業化的管理,在整個行業中要擬定好切實的保護措施,并穩定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同時,根據蠶繭供求的情況、生產成本在因素,提出本年度的蠶繭預測價,對市場進行調整,確保繭絲價格的穩定性。
3.2 提升蠶桑生產的科技含量,重視人才培養
第一,對蠶桑科技研究需要加大投入,特別是鼓勵高校開展蠶桑重大科研項目的研究,加大并優化高產、省力的種桑養蠶的技術。第二,加大科技服務體系的構建,優化專業人才的培養,每個基地至少要配有一名蠶桑的技術人員。第三,全面完善的科技人員政策,穩定技術隊伍,最大限度地調動起現有科技人員積極性,多鼓勵技術推廣人員到生產一線去,推廣良種與方法,確保蠶種供應數量、質量,保證蠶桑業的穩步發展。
3.3 加大龍頭企業的發展,開展合作式方式
第一,以工業發展的理念計劃蠶桑發展,以龍頭企業帶領蠶桑的產業化發展。同時,還要積極進行招商引資的工作,加大產業化發展的步伐。并且以科技帶動桑農的致富。第二,成立好鄉村的蠶桑協會。保證其產業的穩步、健康的發展,同時積極引導蠶農成立產業的協會,把分散經營的農民有序組織起來,為他們提升全過程中的服務[3]。
3.4 加大市場監督,完善有關法規
要對蠶桑的市場管理加強,對假冒販賣劣質蠶種的要嚴厲處罰,確保蠶種的質量,加強龍頭企業、繭絲綢行業協會的管理,協調好絲廠、蠶農各利的主體間的關系,促進行業的自律性。
4 結語
要想讓廣西的蠶桑產業處于不敗之地,就不能發展單一的產業,而是要對蠶桑的副產物進行開發,通過深加工,讓其增值;同時,減少生產成本所提升的附加值,保證蠶桑產業的經濟效益。由此可見,要想做強、做大廣西的蠶桑業,只有將資源進行綜合利用,整合各部門的權力,切實增加農民的收入,提升抗風險的能力,才能讓蠶桑產業真正強大起來。
參考文獻
[1]黃藝,蒙霜.廣西蠶桑小蠶共育經濟效益調查分析[J].廣西蠶業,2012(4):72-76.
[2]袁琳,賀亮軍.廣西蠶桑業做大謀強:"一條蟲"如何變成"產業龍"[J].農村經濟與科技,農業產業化,2013(11):20-21.
[3]董桂清,吳婧婧,黃正勇,等.淺談建立廣西無公害蠶桑生產示范基地的對策[J].廣西蠶業,2014(1):50-53.
(責任編輯:趙中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