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帝諭
摘 要 近年來,隨著云南省加大對林區及環山地區經濟的開發力度,云南省文山市出現了水資源供給緊張的狀況。文山市農業要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獲得競爭優勢,要發展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農業的龍頭地區,就必須以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為動力,走高效生態農業建設道路,實現水資源環境約束下的可持續農業發展。
關鍵詞 水資源;水環境保護;農業發展;云南省文山市
中圖分類號:F327;F205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2--2
1 造成水資源環境現狀的原因
1.1 現狀
云南省文山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91.33萬hm2,占全部耕地面積的85%。做好水文資源管理工作對于防洪減災意義重大,作用毋庸置疑,在工作中,要認真貫徹落實2012年中共中央1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精神,按照1號文件要求努力做好發展水利科技推廣、防汛抗旱、灌溉試驗等方面的專業化服務組織,積極做好文水資源管理工作[1]。
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水旱災害歷年造成的經濟損失占各種自然災害的80%以上,洪澇、干旱、水污染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大約占全國GDP的2%左右。水文水資源管理部門作為全國江河湖庫、地表水、地下水監測的專業管理機構,承擔著全國防汛抗旱、降污、減災技術支撐職責,是防災、減災的中堅力量。努力提高水文防災減災的服務能力,強化防汛減災意識是減少人員傷亡和國家財產損失的重要途徑。
農業灌溉需水量包括農田牧業灌溉需水和林業灌溉需水,是指是通過蓄、引、提等工程設施向農田、林地、牧地供水,滿足作物需水要求。影響灌溉需水量的因素較多,難以精確預測。
1.2 水資源污染嚴重
由于傳統發展觀點的粗放型,以及其片面追求經濟的增長,忽略了對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和保護,沒有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使兩者之間的沖突越來越尖銳,對人類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人們開始審視現有的發展觀,致力于制定出科學的發展觀。對于目前流行的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這一觀點,應該以理性的眼光去看待。“以人為本”是一個既清晰又模糊的觀點,清晰的是它提出了“以人為本”,而不是“以物為本”,模糊的是“以人為本”是要以什么人的利益為,因此,“以民為本”這個發展觀念更清晰明了一些。
1.2.1 水資源長期供需矛盾突出
據水利專家預測,我國的缺水高峰將在2010-2020年出現;樂觀的估計,到2020年,將缺水300多億 m3;若不超采地下水,不引用未處理的污水灌溉,缺水總量可達500億m3。屆時,我國可能出現全局性的大面積水荒。
1.2.2 水資源污染嚴重
在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架構和實際運用中,水環境資源是具有決定意義的重要發展變量,這是能夠解釋人類發展質態并決定發展能否實現縱向可持續性和橫向健康協調的根本解釋變量[2]。沒有水環境資源就沒有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生物,如果人類缺乏理性的過度發展或人口畸形增長而使水環境資源遭到破壞,出現嚴重問題,不僅人類發展所需要的水質將受到嚴重污染,而且在水量方面也將出現嚴重短缺。如果水環境資源在質與量兩個方面都出現了威脅人類發展的嚴重問題,那么,人類需要盡快采取行動來應對。實際上,全球范圍內的水資源的供需問題都十分緊張,水資源不僅在質的方面受到嚴重的污染,而且在量的方面,隨著全球氣候的異常又形成了世界性的水資源持續短缺,這是十分現實且亟待解決的問題,此種發展趨勢違背了人類對未來生活發展的美好預期,因此,迫切要求提出一種符合人類發展且能夠適用于21世紀中國安全崛起的科學的健康的水資源發展觀。徹底擺脫先污染后治理、邊污染邊治理、大污染小治理的傳統粗放型資源開發的觀點,向科學性,集約型,長遠型,建構一種與新型工業化道路相匹配的水環境優先的新型水科學發展觀。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2 生態環境用水量的估算
水文水資源管理部門在圍繞防汛、抗旱減災方面的重要職責不僅僅局限于向上級防汛抗旱主管機關提供江河湖庫(水庫)的雨量、水位、蒸發量、流量等信息,還要開展土壤墑情和地下水水位監測和水質監測。為了做好工作,建國以來國家水文局有關專家制定了一整套水文水資源測驗規范,報訊規范,水質監測規范以及地下水監測規范,這是做好水文水資源管理工作的總要文件,在工作中,要認真貫徹執行,不能打折扣,要一絲不茍的做好管理工作。
水文水資源災害監測的目的是盡早發現可能的災害信息,并進行災害研究和分析。是防災減災的先導性措施,也是防汛、抗災、減災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3]。我國正在建設水文、氣象、地震、海洋、環保等自然災害監測網絡,要在現有監測網絡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各種自然災害之間的有機聯系,不斷完善各類監測系統的基礎上,做好逐步向綜合監測網方向發展的準備工作。最終實現災害信息的交叉使用,信息共享,數據庫統一,實現多種災害信息一網打盡。
3 結語
加強對水資源狀態的保護和開發利用的科學管理是一項政策性和科學性很強的綜合工作, 涉及部門多, 涉及專業面非常廣泛。因此,需要各級政府高度重視,財政、物價、水務建設環保等部門一起行動,密切配合,更好地為文山市的農業發展保駕護航,實現農業上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泉.淺析城市水資源管理及利用[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4,14(6).
[2]周慧平,朱曉東.實現可持續城市水資源管理的系統途徑[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05(6).
[3]邢福俊.加強城市水資源需求管理的現實分析與對策[J].當代財經,2001(2).
(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