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琨 顧國星
摘 要:通過分析黑龍江省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現狀,得出黑龍江省農村地區存在金融服務產品單一,金融機構服務網點覆蓋率低,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金融服務供給不足,金融生態環境建設落后等問題。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不健全,提出改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建議。
關鍵詞:農村金融;金融服務體系;“三農”;黑龍江省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4-0096-02
引言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經濟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中國長期以來實行優先發展工業和城市的發展戰略,大量的農村經濟資本和經濟剩余被政府強制性地抽取到城市和工業領域,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農村的發展。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發展戰略的調整,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強農、惠農的措施支持農村經濟增長。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都需要農業信貸等農村金融的有力支持。黑龍江省是中國的農業大省,農村經濟占相對較大的比重,然而農村金融對農村經濟的支持力度不大,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不健全,這極大地影響了黑龍江省農村經濟的發展。本文通過分析黑龍江省農村金融服務的現狀,找出黑龍江省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存在的問題,并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一、文獻綜述
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一直是國內外學者關注的重點。Goldsmith(1994)用金融機構資產對GNP的比值代表金融發展水平,得出了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是同步的。King& Levine(1993)對影響經濟增長的其他因素進行了系統控制,考察了資本積累和生產率提高的途徑,構造了測量金融發展的其他指標,分析了金融發展水平能否預測資本積累、生產率提高和長期經濟增長。Levine(1997)指出,一個好的金融體系可以減少信息與交易成本,進而影響儲蓄率、投資決策、技術投資、技術創新和長期經濟增長。
在農村金融服務方面,劉萍(2009)認為,農村金融發展要堅持以市場經濟為要求,科學、合理、有效地對農村金融資源進行整合,建立的金融服務體系要適應“三農”特點。由于中國國土面積遼闊,各省市地區間存在的差異比較大,農村經濟發展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也不盡相同,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所以,在農村金融發展中,農村金融組織設立的多樣化才是有效途徑。
張次蘭(2008)從供給引導和需求追隨兩個方面闡述了農村金融的供給和需求,總結出農村金融需求的特殊性和多樣性,而農村金融供給體系嚴重失衡而且缺乏風險轉移機制,這兩者共同造成現狀。袁滿(2011)認為關鍵在于金融供給不充分,由于中國農村金融體系功能不健全、體系不完整,以及制度上的缺陷等原因造成中國農村經濟發展很難得到充分的金融供給。
二、現狀分析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引導和推動金融支持“三農”發展的問題上黑龍江省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有一個局面仍然沒有發生改變,那就是農村金融服務滯后于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其主要表現在下幾個方面。
1.農村金融服務產品單一。在黑龍江省農村地區,目前為農民和農業進行服務的主要金融機構為農業銀行以及農村信用社,較少的農村金融產品,致使現有的農村金融產品的功能無法滿足農村金融需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農村地區較小的信貸額度。二是農村金融方面較高的相關利率。三是較短的貸款期限。四是相對單一的信貸品種。
2.農村金融機構服務網點覆蓋率不高。黑龍江省的農村金融機構主要是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建設銀行、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銀行五類機構,工商銀行已經基本撤走了縣城的網點,中國銀行基本沒有涉及農村金融的業務,在這幾類機構中,農業銀行在鄉鎮只有少數網點,只有在縣城才有農發展的服務網點,在鄉鎮中比較多的服務機構是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銀行。
3.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薄弱。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黑龍江省中心支行制定實施了許多政策措施,為了改變一些鄉鎮、村沒有金融機構的現狀,會同全省各級政府、商業銀行一起,在改善農村金融支付服務環境上做了許多工作,使城鄉金融服務得以協調發展,成效非常顯著。可是農村金融基礎設施與城市相比還是具有較大的差距,因此,農村支付環境的改變還是需要繼續前行的。現代化的金融機具在黑龍江的農村地區比較欠缺,許多農民擁有銀行卡,可是沒有刷卡的工具。
4.涉農保險發展滯后。涉農保險,是指在廣大農村地區開展的各類保險業務,旨在提高“三農”抗風險能力。農業保險可以通過轉移和分散風險,以賠償支付的方式保障農民生活的穩定。但是,由于涉農保險具有回報率低、賠付率高等問題,許多商業金融機構在涉農保險方面的積極性不高。黑龍省農業保險發展滯后、體系不健全的現狀,對“三農”的發展、農村地區的信貸資金投入有不利影響。目前,黑龍江省開展涉農保險業務的主要機構是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和中保財險公司。
5.金融服務供給不足。目前,三農”的相關需求供給不足,是黑龍江省農村金融服務中顯著存在的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農發展銀行因為其較窄的業務范圍,使其在農村的金融服務方面受到了較大制約;二是商業銀行不愿到具有較大行業風險、較高經營成本的農村地區開展業務,弱化了這些金融機構的金融支農功能;三是郵政儲蓄銀行主要在農村地區開展存款和小額質押貸款業務,許多業務還處于探索階段;四是農村信用由于金融監管在制度上制約著其發展,因此,農村經濟發展需要不能被其完全滿足;五是農村地區較少的金融機構和農村金融服務網點,使農村金融服務很不容易形成競爭機制,這使農村地區具有較高的貸款利率,使得農民沒有其他的選擇。
6.金融生態環境建設落后。中國涉農貸款的不良率大大高于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黑龍江省作為發達相對落后地區,在農村,部分農戶、鄉鎮企業不遵守承諾、不講究信譽,甚至賴賬不還的現象屢見不鮮,不能有效保護金融資產,使得許多金融機構對信貸投放心有余悸。據央行估計黑龍江省農村信用社積累的歷史壞賬達數百億之多,不良資產率遠高于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多數在 50%以上,在黑龍江一些偏遠農村甚至高達 90%以上。endprint
7.涉農金融機構缺少國家政策扶持。涉農金融業務的對象是收益率低但是風險高的“三農”群體,這種特性的存在使得那些以追求商業利益為目標的金融機構不愿意投資在“三農”的發展上來。國外在這些方面做得比較好,西方國家的政府一般會在財政稅收政策和貨幣政策方面給予涉農金融企業一定的扶持政策,這是值得我們的政府學習的。
三、對策與建議
通過上文分析黑龍江省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現狀,可知黑龍江省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目前發展滯后、不健全,因此,為了發展農村經濟、解決“三農”問題,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迫在眉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1.挖掘現有金融機構的功能。一是充分發揮涉農政策性銀行的導向作用;二是明確農業銀行的市場定位;三是繼續發揮農村信用社的主力軍作用;四是發揮郵政儲蓄銀行遍布城鄉的網點優勢;五是鼓勵其他商業銀行參與新農村建設,積極開發金融產品,為黑龍江省農業、農村、農民發展提供金融服務和支持。
2.鼓勵金融機構在鄉鎮增設營業網點。黑龍江省應該積極采取措施,鼓勵各類商業銀行增設農村營業網點,從源頭上改善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網點覆蓋率低、金融服務空白、競爭不充分的狀況。
3.加快發展涉農保險業務。保監會應該引導保險公司積極參與農村業務,一是要增強保險公司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積極發展涉農保險業務;二是立足行業實際,深入分析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對保險業的需求,將涉農保險納入保險業發展的重點領域。
4.推進新型農村金融組織建設。積極推進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等新型農村金融組織建設和發展,從根本上解決農村信貸問題。
5.健全農村信用擔保體系。一是探索新型抵押擔保機制;二是搭建專業信用擔保平臺。
參考文獻:
[1] King,Robert G & Levine,Ross:Finance and Growth:Schumpeter Might Be Right,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108(3)
pp.717-37,MIT Press,1993.
[2] Levine,Ross: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Views and Agenda,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Vol.35(June),pp.
688-726,1997.
[3] 戈德史密斯.金融結構與經濟發展[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4.
[4] 劉萍.中國農村金融體系調查研究及對策[J].銀行家,2009,(3).
[5] 張次蘭.從農村金融供需角度談中國農村金融體制改革[J].南方金融,2008,(5):42-44.
[6] 袁滿.當代農村金融供需現狀探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2,(11):63-66.
[責任編輯 陳麗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