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廣城河北省衡水市濱湖新區彭杜中心校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計
陳廣城
河北省衡水市濱湖新區彭杜中心校
目前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設計大多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教學,對學生接觸文本與文本對話的幾個環節設計也往往能做到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整體到局部,由語言到手法等。其環節設計大體可以用一個永恒不變的程序進行教學:一、激趣導入,二、朗讀課文,三、整體感知,四、合作探究,五、美點賞析,六、拓展延伸,七、創新訓練。這樣六、七個程序的設計對于一篇現代文的閱讀來說是誠然不錯的。然而很多的課聽下來以后,給人最強烈的感覺是虎頭虎尾。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要讓學生實現以上種種目標,就必須引導學生深入文本語言的內部,汲取文本語言的養分。如此,方能改變目前對文本語言淺嘗止、浮光掠影式的閱讀弊端。我以為對每一篇課文或每一節課作一個精當的主問題設計是可以起到以一馭十、提挈全篇的作用的。
閱讀教學中的主問題要具備“三力”,既要具有吸引學生參與的牽引力;具有在教學過程方面形成一個教學板塊的支撐力;又要具有在課堂活動方面讓學生共同參與、廣泛交流的凝聚力。主問題的設計要新,要深,要能迅速提挈全篇的學習,要能奮力攪動學生的思維。在對主問題的設計中,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要緊扣教學的重點設計主問題。
教師在確定每一篇課文及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時,就要明確其中的教學重點,要把解決教學重點作為教學的主體任務。
如:莫懷戚的《散步》一文,體現了一家三代四口人濃濃的親情。這是本文的主題,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點。據此重點,教師在指導學生充滿情感地朗讀課文后,為本文擬換一個新標題與原標題比較,然后就可以設計一個主問題:你從文中哪些語句體會到了濃濃的親情?
通過這一主問題的設計,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具體語句賞析了其中蘊涵的三代人濃濃的親情,很輕松地解決了教學的重點。
2.要為突破教學難點設計主問題。
《土地的誓言》一文是“東北作家群”之一的端木蕻良在“九一八”事變十周年之際寫的散文。此文抒發了難以遏止的思鄉之情,對故鄉的土地發出了自己的誓言。從文章題目看是對故鄉土地發出的誓言,主體內容在第二大段的后半部分,但作者卻用了大部分的篇幅寫自己對廣大關東原野的熱烈而深沉的熱愛,以及故鄉美好的生活留給的記憶。
很多學生不易理解,我就依此難點設計了一個主問題:作者對土地發出了怎樣的誓言,作者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寫自己對廣大關東原野的熾痛的熱愛以及故鄉美好生活留下的印記?
圍繞這一主問題,師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到文中一浪高過一浪的感情波瀾在作者發出誓言時已達到了高潮。很顯然,文章大量的篇幅是從感情上為誓言的決心而蓄勢,從內容上為發出誓言作鋪墊。
3.要依據學生的學情設計主問題。
為學生著想,把自己的閱讀思路轉化為學生的閱讀過程,把自己的閱讀感悟轉化為學生的內化體會。因此教師必須將閱讀策略轉化為閱讀教學策略,讓學生感受言語生命的活力,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如:魯迅先生的《社戲》一文,以“我”看社戲的經過為中心情節。一般的教學設計多是按照小說的三個要素梳理情節結構,然后分析人物形象,賞析景物描寫。這樣的設計,難以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我在將本文的情節從“事情”的角度概括為“隨母歸省——釣蝦放牛——戲前波折——夏夜行船——船頭看戲——月下歸航——歸航偷豆——六一送豆”八段情節以后,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情感特點、興趣特點設計了兩個主問題:你讀哪一段情節覺得最有趣味,說說理由;你認為文中那個段落或句子寫得最精彩,說說理由。
因為文中有很多充滿童真童趣的情節可以調動學生童年生活的體驗,觸動了學生的興趣點,情感點,因而學生們說得興味盎然。
主問題設計的切入點、難易度要緊扣住學生的認知點、興趣點、情感點,教學才可能是高效的。
1.從課文的標題入手設計主問題。
如:對《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的教學,在指導學生充分預習后,我從解題入手設計了一個提挈全文的主問題:你從題目中讀到了什么?消逝前的羅布泊是怎樣的,消逝后又是怎樣的,是什么原因使它消逝了?圍繞這一主問題,師生深入到課文內部,通過對羅布泊消逝前后的對比,深究出了它消逝的原因。
2.從文章的主旨入手設計主問題。
《鄧稼先》一文是由鄧稼先的同學兼好友楊振宇用飽含深情的筆觸寫的一篇表現鄧稼先作為“兩彈元勛”為祖國核武器事業所做貢獻的傳記性文章,此文用六個小標題提起全文,脈絡清晰,條理分明。每一個標題均能起到概括本部分內容的作用。
對于本文的教學,在解題和充滿深情的朗讀及點評后,我設計了一個主問題:文中哪個地方最讓你感動,你為什么感動?可以是一個事例,也可以是一句話,也可以是一個詞。這一主問題的設計,從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知到深入理解,到對人物精神品質的感受、學習,到對本文在寫法上的收獲,對語言的品味等,都一包袱拎起來了!
3.從事件的發展變化和人、事、理之間的關系入手設計主問題。
這種設計適合于故事情節復雜曲折、人物眾多,人物關系紛繁的敘事類作品。
如:魯迅的小說《故鄉》一文,可設計一個主問題:小說中“我”的故鄉在二十年前后分別有哪些方面發生了變化,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由這一主問題引導學生從文中歸結出故鄉在景物面貌方面、故鄉人物方面、“我”和故鄉人物的關系方面均發展了巨大的變化。師生沿著這一主問題研究課文,既理清了小說的情節,也明白了人物性格;進而就自然地歸結了這篇小說的深刻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