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娟河北省永清縣大辛閣中學
新課程理念下如何上好數學習題課
陳淑娟
河北省永清縣大辛閣中學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將由“關注學生學習結果”轉向“關注學生活動”,重塑知識的形成過程,數學教學不再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鼓勵學生 “觀察”、“操作”、“發現”,并通過合作交流,讓學生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如何充分體現學生在數學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特別是如何上好數學習題課,是擺在我們每位數學教師面前的重要問題。高效的習題課教學在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教師了解教學效果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從強化知識的傳統教育模式向著創新能力的現代教育模式轉化的改革中,應將習題課教學改革作為整個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對待。
根據維茨果其的理論,學生在通過與教師和同伴的共同活動,通過觀察、模仿、體驗,在互動活動中學習的,學習的效率與成果如何,取決于在互動與生活過程中能否充分地適用自已和各種器官。所以,一堂好課,不僅僅在于它有條不紊。而在于它是否真正地讓學生練習和實踐。但這絕不是鼓勵搞 “題海戰術”,我們所追求和提倡的是學生的個性自主。注意題目的質量,即題目的難度和深度,應面向全體學生,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題目做到少而精,有代表性,能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和考點,能起到示范引路,方法指導的作用,還應便于情境、設問、立意等方面作多種變化,從不同角度使學生對知識與方法有更深的理解。題目若能用實驗做出來或與實際生活聯系得比較密切,則盡可能安排讓學生動手做實驗或實際操作,以增強直觀程度。
心理學原理認為:學生的“注意力”和“興奮點”不可能持續較長時間,據觀察,學生一節課只能集中25-35分鐘左右,所以應該把一節課中最需要提問的問題精心設計成幾個問題并設置一定的情境,加以提問,讓學生有興趣地參與思考、討論。提問時要有所講究,問得太白,學生不用思考就答了,會養成思維的惰性;問得太深奧,學生一頭霧水,搗騰半天還不知道問的是啥,不僅不利于課堂教學的繼續推進,還會使學生產生畏難的心理。教師要善于把題目分解為一系列環環相扣的問題,按思維的進程面向全體學生依次提出,分別由不同的學生作答。鼓勵學生發表自已的見解,既講正確,也講誤區,既講常規方法,也講技巧捷徑。
在解題思路上,無論是順推還是逆推,它們的每一步推導都不外乎根據數學概念、性質、公式、定理等。對初中生來說,逆推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最基本的解題方法,在習題課時,必須將逆推過程的思路用板書清晰、形象地表示出來。當然,還應該注意適當地使用一些“非常規題”去培養學生非常規的思維方式,如:有多余已知條件的題型;有多個答案的題型;答案是不確定模糊解的題型;設計實驗方案的題型;解決日常生活實際問題的應用題等。
(1)學習興趣的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能有效地誘發學習動機,促進學生自覺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學習活動中去探索,去發現,讓學生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快樂。
(2)重現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數學概念和數學規律大多數是由實際問題抽象出來的,因而在進行數學概念和數學規律的教學中,我們不應當只是單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而忽視對其原型的分析。我們應當從實際事例或學生已有知識出發,逐步引導學生對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識的抽象過程,了解它們的用途和適用范圍,從而使學生形成對數學、用數學所必須遵循的途徑的認識。
(3)加強建模訓練,培養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建立適當數學模型,是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前提。解應用題,特別是解綜合性較強的應用題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建造一個數學模型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們可根據教學內容選編一些應用問題或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生產,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為數學模型,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
在新課程理念下,實施素質教育,是一項迫切而艱巨的任務,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要積極探索努力實踐,切實把新課程理念落實到教學工作中去,為培養振興中華的高素質人才作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