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歡河北省容城中學
高中化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策略
王亞歡
河北省容城中學
通過對探究式學習活動和新課程教學功能的探討,探討了化學課堂教學問題情境設計的多種方法。結合高中化學新課程的具體教學案例闡明創設問題情境。
化學新課題;問題情景;設計方法
傳統的化學課堂教學重視的是知識的傳授,輕視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得學生很少提問題、不善于提問題、很難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從而抹殺了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的發展。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要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誘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觀察、感受為基礎,強化學生學習的探究性;以發展學生的思維為中心,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以陶冶學生的情感為動因,滲透教育性;以解決問題為手段,貫穿實踐性。化學新課程創設的問題情境通常有以下一些途徑。
教師從化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入手來創設情境,將學科與學生生活的結合點兩相融通創設問題情境,如日常生活中一幅熟悉的場景、一次親身的經歷、一個生動的自然現象、一件有趣的化學事實等,都可以讓學生體驗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感受化學知識學習的意義與作用,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動機,激發改造自然和探索科學奧秘的情感,培養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化學與生活聯系緊密,生活中處處涉及化學,從化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入手來創設情境,既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學生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例如:“乙醛的還原性”的教學時,教師講述:“在遙遠的古代,能擁有一面銅鏡多么讓人羨慕,可今天用的平面鏡要比銅鏡好的多。你知道平面鏡上的銀是怎樣鍍上去的嗎?學完這節課,也許你會親手制做。下面讓我們來觀察一個能在玻璃表面鍍上一層銀的實驗。”這種由知識的實際應用創設的問題情境,最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只有當學習內容與學習者的經驗、社會環境或自然情境相結合時,所學的知識才容易發生遷移;只有在真實情境中獲得知識和技能,才能真正理解、掌握并應用于真實生活和工作環境中去解決實際問題。比如一件化學對社會發展有影響的事實、一項化學科學與技術發展的重大成就、一幅真實地反映化學現象的插圖、一則生動的有關能源或環境問題的報道等,都能使學生激發學習化學的熱情,產生學習化學知識的動機,強化自主學習的責任,認識化學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過程中的重要使用,最終形成綜合的科學觀。比如社會現象、化學成就、涉及化學新聞報道等,如在學習甲烷時,結合某地礦井發生瓦斯爆炸從而導致礦難的新聞報道,創設問題情境:煤礦為何會發生瓦斯爆炸?瓦斯是什么物質?是從哪里來的?怎樣才能避免類似的事故發生?等這些問題都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和責任感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通過實驗創設問題情境可以模擬或再現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中學生對化學實驗有著濃厚的興趣。基于這一特點,教師在教學中應盡量運用化學實驗來創設教學情境。教學實踐表明,通過學生親自進行的化學實驗所創設的教學情境,其教學效果要比單純的教師講授要有效得多。例如:在進行“次氯酸漂白性”的教學時,先演示氯氣分別和干燥的有色布條、潮濕的有色布條作用的實驗,然后引出問題:“為什么氯氣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條褪色而能使潮濕的有色布條褪色?”這樣,通過實驗設置問題,能自然激起學生對新課的興趣。
濃厚的學習興趣,能使學習者產生探究的動機,并以渴望和愉快的心情去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和手段很多,如生活中與所學知識有關的趣事,有趣味的化學故事、夸張的卡通圖片或動畫、生動的化學史料、適合學生言語習慣的文字對白等,都能吸引學生自覺融入學習活動中。
我國著名化學家傅鷹先生說過:“化學可以給人以知識,化學史更可以給人以智慧。”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利用化學史料創設問題情境,不僅可以使教學不再局限于現成知識本身的靜態效果,而且可以追溯到它的來源和動態演變的過程,揭示出反映在認識過程中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思想,使學生學到形成知識和運用知識的科學方法。
新、舊知識的矛盾,日常概念與科學概念的矛盾,直覺、常識與客觀事實的矛盾等,都可以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學習愿望,形成積極的認知氛圍和情感氛圍,因而都是用于設置教學情境的好素材。通過引導學生分析錯誤原因,積極地進行思維、探究、討論,不但可以使他們達到新的認知水平,而且可以促進他們在情感、行為等方面的發展。如在氫氣在氯氣中的燃燒反應時,先引導學生回憶燃燒的概念,然后提出“燃燒一定有氧氣參加嗎?”這種情境下,學生可能得出“燃燒一定有氧氣參加”的錯誤結論,但在觀察了氫氣在氯氣中的燃燒實驗后,學生自然會得出正確的認識,并且這種認識會終生難忘。
創設問題情境中蘊含的知識內容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因為,在這種教學情境的引領下,學生可通過探究等活動完成知識的意義建構和不斷的自我發展。否則,創設情境的教學素材所涉及的知識若遠離了學生實際,只會損傷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生的學習效果。
[1]吳俊明,倪志剛.新課程理念下的創設教學設計[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劉克文.初中化學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3.
[3]耿莉莉,吳俊明.深化對情境的認識,改進化學情境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04(3):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