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霞河北省廊坊市第二十一小學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劉艷霞
河北省廊坊市第二十一小學
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思維,也對傳統教育體制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這就要求我們把各種技術手段完善、恰當地融合到課程中——就像在教學中使用黑板和粉筆一樣自然、流暢,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近年來,隨著教育現代化的不斷推進,我們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下面談一談我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的一些有益探索。
一種好的教學模式,最重要的是能夠創造出激動、高昂、活潑的教學環境,使教與學雙方始終處于“活化”狀態,只有這樣才有助于知識信息的相互傳遞。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及強烈的求知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藝術魅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表現手段多樣化的特點,充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維持在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我們設計的CAI課件,總是力圖通過形象生動的圖畫、效果逼真的聲響,給學生多種的感官感激,激起學生對所學課文的“興奮點”,達到“課伊始,趣亦生;課進行,趣漸濃;課結束,趣猶存”的境界。
如《雷雨》一課,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制作了精美的、趣味盎然的多媒體課件。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回憶自己觀察到的雷雨的景象,接著讓學生欣賞多媒體課件中雷雨的景象:烏云壓下來,狂風吹得樹枝不斷搖晃,雨嘩嘩地下起來,一道美麗彩的虹出現在天空……活動的畫面中夾雜著風聲、樹聲、雷聲、雨聲、蟬兒、青蛙的叫聲;在聲、光、色、像創設的情境中,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對雷雨這一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學習課文的有利的心理因素被激活了,求知欲在這種情況下自然而然地轉向于課文內容的學習。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獲取的外界信息中,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顯然增加聽覺、視覺信息量是多獲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而CAI手段恰恰在視覺、聽覺效果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語文教學中可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改變現有課堂教學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藝術地引導學生敢于參與、樂于參與、善于參與,真正做到自主學習,自主發展。
如《雷雨》一課的教學中,我通過計算機中的圖像、聲音、動畫,從表現形式上喚起學生對語言的主動感悟,體會詞語運用的精妙。“漸漸地,漸漸地,雷聲小了,雨聲也小了。”一句中“漸漸地”一詞,學生理解上有難度,我讓學生聽兩組聲音:一組雷雨由大慢慢變小,一組雷聲突然變小。學生馬上指出第二組聲音不對,可見學生主動領悟到雨的變化是從大到小,慢慢變化的。接著我出示幾組圖像:花兒慢慢地開放,太陽從海上慢慢升起……學生馬上舉手用“漸漸”說話,不僅說了老師展示的畫面,而且聯系生活實際說了很多漸漸變化的事物。而在多媒體課件的幫助下,學生主動感悟詞語、積累詞語,表達思想、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同時得到發展。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指出:“如果某種東西能同時用好幾種感覺去接受,生活應當同時用好幾種感覺去接受它。”對小學生來說,生活經驗不十分豐富,觀察事物不容易全面。語文學習中的障礙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情境創設或形象思維的幫助造成的,往往遇到重難點不易解決,必須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來用兒童喜歡的方式,讓他們通過接觸、試驗,把聽覺、視覺、觸覺、嗅覺、運動覺等協同利用起來,刺激感官,強化記憶,鞏固認識,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方式由具體感知到抽象思維的飛躍架設了橋梁,從而突破了教學上的重難點。
如《蝙蝠和雷達》一文,對于小學生而言,了解蝙蝠和雷達飛行探路的復雜過程及其二者間的相互聯系是有相當難度的,為幫助學生理解這一難點,我設計以下動態的畫面:夜空中,一只蝙蝠邊飛嘴里邊發出聲音,用“)))))”代表聲音,“)))))”碰上大樹,“(((((”反射回到蝙蝠的耳朵,蝙蝠巧妙地避開大樹,安全飛去。在此基礎上,交出第二幅畫面,蝙蝠變為飛機上的雷達,蝙蝠嘴變成天線,耳朵變成熒光屏,大樹變成一座高山,飛機依靠雷達安全飛行的畫面展現在同學們眼前。這些生動的畫面不僅幫助學生了解了蝙蝠和雷達飛行探路的復雜過程,而且體會到雷達正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的。這一多媒體課件的設計使教學難點得到了有效的突破。
情感是不可忽視的心理因素,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學中更應當引導學生按文入情,悉心口味,與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以達到情感共鳴,增強學生情感體驗。多媒體課件的使用為學生和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交流架起了一座橋梁。
如《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了幫助學生走進課文特寫的場景,開課時,我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圓明園的輝煌景觀的畫面,在配上一段動情的導語,把學生帶入一個特寫的環境中,學生的情感被調動起來,似乎融入到了美麗的圓明園景觀之中。
課文學到最后,請一個同學邊朗讀邊插入《火燒圓明園》的畫面,同時伴隨著各種聲音,這畫面、這聲音,強有力地震撼著學生的心靈。這時,學生的認識,學生的情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