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照靜河北省元氏縣槐陽中心小學
改進幾何初步知識教學的探索
劉照靜
河北省元氏縣槐陽中心小學
小學階段學習的幾何是屬于經驗幾何或實驗幾何,這些內容的學習都是建立在小學生的經驗和活動基礎上的。對于小學生的學習方法而言,他們對幾何圖形的認識是通過操作、實驗而獲得的,幾何的相關概念與關系的獲得也是以操作為基礎的。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實際操作活動應該貫穿在幾何初步知識教學的始終,無論是認識形體特征還是學習求積公式,都必須讓學生自己操作、實驗,提倡學生自主探索。
小學數學;幾何;自主探索
學生在學習幾何知識的過程中,重視對物體的原有感知,逐步掌物物體的形狀、特征、大小和相互位置關系,并以此為材料進行思維,將圖形、表象進行加工、組合,逐步培養和發展空間觀念。因此學會這部分教材對于學生培養空間觀念,發展思維力、想象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同時也為學生以后學習幾何知識打下扎實的基礎。所以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我充分利用實物、模型及多媒體等手段進行直觀性教學、動態化教學,注重概念、計算方法等的過程教學,以鍛煉和發展學生的“思”為主線,把“看”、“動”、“練”、“理”有機地串聯成一個思維體系,從而順利達到“通”的目的。在此過程中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認識各圖形時,都可以從生活的實物入手創設情境,理解抽象知識。當學生概念初步形成后,又要求他們結合實際舉出生活中相應的例子。這樣具體與抽象相轉化,充分調動學習的主動性,課堂氣氛活躍,獲取最佳效果。注重學生的知識背景,創設問題情境,造成懸念,激發求知,可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鞏固練習中,除了充分選用教科書和練習冊中的問題,自己又精心設計一些題目,不僅保證練習內容全面性,而且避免了練習的機械重復。設計安排問題的題目要明確,層次清楚,難易得當,有梯度,密度大,這樣既有利于鞏固基礎知識,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練習設計要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感覺到知識的存在,感覺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僅深化學生所學的知識,而且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
通過基礎練習、實踐、創新練習,學生既鞏固了新知,而且充分展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幾何初步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非常密切,因此,在引導學生學習幾何知識的時候,要注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由靜到動,由感性向理性發展的認識途徑,避免認知活動過程中的簡單化和形式主義。
教材中出現的面積公式有六個,體積公式有四個。其中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和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是基本公式,其他公式都是由基本公式通過等積變換推導出來的。
(1)基平公式的教學,是其他求積公式教學的基礎。教學時,教師應重視公式的推導過程研究,即通過有序的認知活動,增強感知效果,以利于學習能力和空間觀念的培養。
(2)由基本公式推導出來的公式的教學,同樣應重視通過學生的直觀感知,到空間想象的過程。
(3)不出現公式的其他“求積計算”方法的教學。教材中不出現公式的“求積計算”主要有長方形的周長、正方形的周長、長方體的表面積、圓柱的表面積等。如果教師對這部分教材不理解,提出了不恰當的教學要求,教學中就會出現偏差。為什么這部分內容不出現公式,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這些求積計算多是基本求積公式的擴展,而且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有很大的靈活性,出現公式反而受局限;第二,這樣做更有利于空間觀念的培養。
從直觀幾何到論證幾何,是幾何發展的基本歷史。由此可見,人們對圖形的認識,首先不是通過邏輯推理,而是依賴于經驗,依賴于觀察、反復實驗而成的。小學生對幾何圖形的認識還相當于人類早期認識幾何的階段,即屬于直觀幾何階段。因此,教學幾何初步知識,就必須采用學生喜愛的“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擺一擺、量一量、畫一畫”等實際活動,讓學生通過親自觸摸、觀察、測量、作圖和實驗,利用觸覺、視覺、聽覺、運動覺等的協同活動,促進心理過程的內化,從而掌握圖形的特征,初步形成空間觀念。
采用多媒體教學,它所演示的內容色彩鮮明、圖像清晰、動態感強、信息量大。教學時,它能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達到的。因此,我們學校本著選擇和制作相結合的原則,目前已用來輔助幾何初步知識教學的CAI課件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直觀認識”,“直線和線段的初步認識”等幾十個之多。通過采用新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不僅使那些學生不易接受的、需要許多課時仍講不清楚的知識變得一目了然,提高了教學效率,還促進了學生能力的提高,落實了素質教育。
小學數學教學要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智慧。幾何初步知識的教學,要借助學生熟悉的具體事物,通過聯想和類比,結合舊知識猜想新結論,處理新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促進他們主動地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把思維的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把學習的過程變成探究、發現、創新的過程。
[1]王景亮.延安地區中學體育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01.
[2]張金強.陜西省中學體育師資現狀的分布與思考[J].延安大學學報,2000,
[3]樊臨虎.山西省農村中學體育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