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麗燕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烏牛第二小學
小學生英語聽力習慣的培養
盧麗燕
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烏牛第二小學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老師們從一個教人者轉化為學習者,轉化為和學生并肩的共同探究者,讓我們的課堂成為了“師生互教互學”的過程。課堂上還會出現的現象是同學說過的答案、觀點,第二個同學回答不同意見時又是與前面的同學一模一樣。有的學生在課堂上表現不動,但如果叫他回答問題,卻連老師說什么問題都不知道。我們也許會簡單的用“沒有專心聽講”概括這樣的現象。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們不懂得“傾聽”。
認真聽示范發音,聽清后再模仿。用心聽他人說英語。學習英語是從“聽”起步的。“聽”是“說”的前提,沒有“聽”,就無從模仿“說”。只有聽得清,聽得懂,才能說得準,說得好。用心地多聽他人說英語,有助于培養對英語的敏捷反應。因此,培養學生認真聽教師或者錄音的示范發音,用心聽他人說英語是至關重要的。
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愛模仿,模仿性強,但缺乏自控能力。課堂上,常有學生一聽教師示范發音,就急于開口模仿,輕聲跟講,結果導致自身發音欠準,而且還影響了他人聽音。因此,在英語起始教學階段,教師就要訓練學生靜心聽,可采用“手勢暗示法”,即教師隨著示范發音打手勢“一、二”,這時學生邊聽教師發音,邊看教師嘴形,注意觀察其大、小、扁、圓及變化情況,做到看明、聽清,當手勢打“三”時,全班齊聲模仿。這樣,發音易到位,模仿效果好。小學生聽錄音跟說跟讀,往往只滿足于“聽到”,能跟得上說,跟得上讀,而不注意語音、語調、句重音、停頓等。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聽清”,在播放錄音前,可分步提出聽的具體要求,使聽一遍錄音,便有一次收獲。
1.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要讓學生明白傾聽的重要性。
在交往中,傾聽是個人素質的體現,是對他人的尊重,懂得傾聽,是與人和諧相處的基本要求。心理學家對人在學習生活和交往活動作過調查,結果顯示:聽占45%,說占30%,讀占16%,寫占9%。可見,傾聽對于學習生活是多么重要。英語課堂上要有交流,有合作學習,而且還要有傾聽。在交流中把自己的想法與大家分享,同時聽取別人的意見,這樣才能更加熟練的運用句子用于交流。同時傾聽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學習技能,聽老師的講授,聽同學的見解,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我們不能靠硬性灌輸,應在和諧的氣氛中滲透,通過舉例讓學生了解,讓學生腦中有一種“傾聽是重要的”表象。小學生的特點是好表現自己,他們普遍存在著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不喜歡聽別人說的問題,在課堂上,當學生的行為使教師憤怒,使老師感到傷心時,教師盡可能地真誠和坦率地說出自己的感情,包括具體地說明自己生氣的行為及其確切的后果,以及后來教師是什么樣的感受。老師可以告訴學生:“上課時你們講話(令人討厭的行為),打亂了我的講課(后果),我感到很痛心(情感)”。如果教師這樣表達的話,師生之間就會有一種親切感,就沒有強制的味道。這樣的課堂就會比較和諧。
2.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教師要明確傾聽的要求。
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教師要創造良好的傾聽氛圍良好的課堂傾聽氣氛可以將師生的心智融為一體,達到充分的溝通,是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前提。加拿大教育專家安尼福來斯特曾說過:“你的教室將很少有完全的寧靜,分享和交流是輕松氣氛的關鍵。新的發現和感受到的新的成功所帶來的強烈的喜悅會引導學生產生急切傾聽下去的興趣。”
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不斷地運用新穎實效的教學手段來創設課堂活動,如用Stick-fingers再現對話內容;運用音樂渲染氣氛;安排角色表演等,使課堂氣氛緊張而不死板,活躍而不紊亂,從而喚起學生聽的興趣,讓他們能專心致志地聽,能聽準、聽清、聽全。
3.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良好的傾聽興趣。
課堂上如果教師不設計有興趣的活動環節,只一味的要求學生聽。對于那些活潑好動的孩子們來說,畢竟是無趣的。所以,課堂上教師一定要想方設法提高學生聽的興趣。
(1)精心創設真實的情境,吸引孩子們的“金耳朵”。小學生具有好奇的天性,特別是中、低年級學生,集中注意的時間很短,你想吸引他們,得抓住時機,還得對他們的胃口。這兩年,我從事三年級的英語教學工作,深有體會。那真得聲形并茂,精心設計,否則,就會把自己弄到沒人理睬的尷尬境地。
(2)精心策劃有趣的活動,吸引孩子們的“金耳朵”。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三分熱,那么要保持課堂上孩子們的興趣,教師在設計課的時候就要策劃一些有助于學生理解該堂課知識點的活動。這樣學生聽得才會有味。
在教新單詞、詞組的時候,我經常會采用傳話游戲(Whisperinggame),可以給小組傳,同桌傳,男生傳,女生傳。這樣孩子們就會聽認真了,也會樂意上臺表演。如果說不出傳話的內容,那么就要以上臺表演節目作為小小的懲罰!另外也可以設計“你說我聽”的活動。先讓一部分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另一部分學生聽。然后請聽的一方復述,這樣一來,學生的傾聽有了目標,如果老師叫他們上臺展示,他們就會有成就感。在如此持續的循序漸進中學生的聽知能力自然就能得到提高了。
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不會自然生成的,而是經有意識培養形成的。小學生學習英語,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形式。所以,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的養成主要是靠教師。教師必須十分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注意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有計劃地、有步驟、嚴格地訓練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