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峰河北省圍場縣朝陽灣學區中心校
談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徐景峰
河北省圍場縣朝陽灣學區中心校
教師要經常引導學生提供他們所熟悉的經驗,充分利用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和他們所熟悉的事物組織教學,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課堂化,將抽象的數學轉化為有趣、生動、易于理解的事物,貼近生活,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學要與生活進一步接軌。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數學素材,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處處有美感,縮短數學與生活的距離,擴大了學生的認知視野,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既滿足了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的需要,又體會了數學的價值,培養了數學興趣。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獲取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聯系,把數學問題與生活情境相結合,讓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教師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問題作為數學活動的切入點,能讓學生感到數學來自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習的好奇和興趣,從而進入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在日常教學中,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作教學實例,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習數學知識。
如:在教學《分桃子》一課時,我創設情境:先要求每個學生拿出9個桃子放在盤子里,每盤放的個數一樣多,有幾種放法,可以放幾盤?當學生操作完之后,從中選擇五種:(1)每盤放3個,9÷3=3(盤);(2)每盤放9個,9÷9=1(盤);(3)每盤放2個,9÷2=4(盤),多1個;(4)每盤放4個,9÷4=2(盤)多1個;(5)每盤放5個,9÷5=1(盤)多4個。接下來引導學生觀察上面五個除法式子,并提問:可分成幾種情況;學生于是很快的觀察到:一類正好分完,另一類分完后還有剩余的。于是老師再畫龍點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分了以后還剩余的算式,我們就把它叫做“有余數的除法”,這樣創設生活情景,可以使課堂教學更接近現實生活,使學生身臨其境,輕松的接受新知識。
生活是數學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滿著數學問題。善于捕捉生活現象,溝通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把生活中的問題逐步抽象成為數學問題,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使之產生學習需要的有效方法。新的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探索數學規律,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數學無處不在,生活處處有數學。
如:在教學兩位數乘法后,安排這樣一個數學問題,學校組織師生去公園游玩。老師28人,小朋友150人。公園門口寫著:門票成人每人30元,學生每人15元,團體30人以上每人20人。請同學們設計一種你認為最好的購票方案。對這個問題,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設計方案:
(1)全買團體票:(28+150)×20=3560元
(2)不買團體票:28×30+150×15=3090元
(3)一部分買團體票,一部分不買:(28+2)×20+(150-2)× 15=2820元
通過不同的方案的比較,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理財的意識。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并被廣泛應用于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務生活,應用于生活,學以致用。因此,每一次學完新課后,我就編一些實際應用的題目,讓學生練習,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學生在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以后,讓學生在自己的照片裝飾上精美的邊框;在教學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后,我讓學生回到家里去計算一下金魚缸(長方體的)、紙板蘋果箱、火柴盒外盒的表面積。教學簡單的統計后,問學生統計表在自己的現實生活中能解決哪些問題?并讓學生制作一張本校各年級人數的統計表,使他們知道課本例題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教學了“認識人民幣”后,布置學生和父母一起去購物。教學了“認識時間”后,布置學生:①為自己設計一個快樂的星期天;②我最喜歡的電視節目安排表。認識軸對稱圖形后,可讓學生到校園外觀察,找一找生活環境的那些地方運用到軸對稱圖形。在上完《分類》一課后,布置學生到商店進行調查,看看他們是按什么規律把物品進行歸類的,之后再讓學生帶來了各種不同的東西,把教室布置成商店,讓學生扮演售貨員,把各種物品按自己的想法進行分類,也可以進一步讓學生回家后把自己的小書包、小房間整理好,這樣,既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也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學,運用數學,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預算能力、社會能力,又十分有效地鞏固了所學的數學知識,做到學以致用。
總之,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教師在數學教學中積極的創造條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問題情景來幫助學生學習,鼓勵學生善于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養成運用的態度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并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實際生活中嘗試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中的聯系,即數學來自生活實際,數學又應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