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云河北省元氏縣槐陽中心小學
讓生活問題走進小學數學課堂
郭麗云
河北省元氏縣槐陽中心小學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教學與生活是一個相輔相成、和諧兼容的有機整體。生活的世界就是教學的世界。只要有機地把生活與數學融為一體,就能讓數學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就能讓學生體會到學有所用的價值性,也更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探索欲、質疑欲。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也就達到了活學活用、活用活學的境界,這正是我們所期待的!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陶行知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所以數學課堂的生活化是加強學生實踐能力推進素質教育的必要途徑。
服務是一種資源,優質服務是創設舒心環境,獲取最佳效益有有效手段。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者服務學生,旨在點撥、引導、創設情境,必須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精湛教學藝術,科學的教學方法,“潤物細無聲”地引導學生探究、獲取知識,學會思維。教學樹立服務意識,是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的科學定位,有利于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使學生愛學、會學、樂學。生活意識。眾所周知,從生活實踐中培養創新能力這一點上,美國“木匠教學法”很成功。“木匠教學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識來源于生活,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取知識,讓學生自我發現問題和自我解決問題,充分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F在小學數學教材知識系統太強,與學生密切聯系生活太少,使教材知識結構與學生認知結構無法達到同步,導致教師為達到教學目標而搞題海戰術,反復機械訓練,阻礙學生思維發展。所以在教學中要注重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直接經驗,把教學歸樸于實踐,歸樸于生活。
大教育家波利亞十分強調要根據社會的實際需要進行數學教學。他非常注意在數學教學中緊密結合社會生活的實際需要,多教給學生一些對將來生活有用的知識,使數學來源于生產和生活,也應用于生產和生活。因此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把問題內容和“生活現實”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在新知的教學時,如果能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創設學生熟悉與感興趣的具體生活情境,就能引導學生通過聯想、類比,溝通從具體的感性實踐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對新知的理解。例如:在教學一年級數學“同樣多”這節內容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情境;中秋節來了,班上要舉行賞月晚會,10人一桌,請同學們計劃一下,每桌要幾把椅子?幾個杯子?幾個碟子?要擺幾塊月餅?幾個水果?為什么要這樣擺?假如一張桌子上只有9把椅子會出現什么情況。通過學生的思考、設計、計劃,學生初步明白:一個人必須有一把椅子,一個杯子等物品,而且這些用具是沒有多余的,計劃完成后我又安排學生在活動課中進行了模擬演示,學生興趣高,在體驗活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也都一一商量解決了。這樣先把數學知識轉化為生活現象,通過觀察思考上升為數學現象,從中概括出數學知識,最后用這些知識去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不僅容易理解,而且以生活經驗為基礎,學生學得扎實,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好習慣。
為了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能初步接觸和逐漸掌握課堂中所學到的數學知識,不斷增強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就必須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認識現實中的問題和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系與區別?!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第二部分“課程結構”的第五點就是“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增進學校和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庇纱?,我們也可以看出課外實踐活動課程在我們的課程結構中還是占了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并且我們可以通過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可以加強學生和社會的直接聯系,從而讓他們直接面對生活中數學問題,感受數學存在的廣泛性。我在“我們去秋游”這節實踐活動課上,利用“秋游”這個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秋游經驗展開討論,秋游中有哪些問題是需要我們在秋游之前就必須解決的。學生提出了很多的數學問題:要確定有多少人去?怎么去?去哪兒?時間怎么安排?需要多少的費用?更有甚者說到要帶雨具、藥品之類的,這時教師也要及時鼓勵他們考慮問題要周全。在提出這么多的問題后,我就根據我們學校準備要去秋游,給學生相關材料,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討論、分析并解決以上所提出的問題。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首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其次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思考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和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生活習慣。這樣可以讓學生自己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是如此有趣、如此富有魅力,對于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和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都是十分重要的。
日常生活實踐中包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引進生活中學生能夠觀察到的數學問題,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拉近數學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其實就在自己的身邊,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讓數學課堂教學適應社會生活實際,能夠把更多的數學知識和生活聯系得更加緊密,促進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提高數學的應用價值。
[1]陳大偉.有效觀課議課[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0.4
[2]賀斌.小學數學要“生活化”[J]課程教學研究、2006年第12期總第1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