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輝河北省容城中學
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的整合策略
薛 輝
河北省容城中學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在現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通過信息技術,進行地理教學活動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拓展學生思維,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信息技術;地理教學
有效地改進課堂教學,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并培養終身學習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
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改革綱要》明確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課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同時,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實施,也為多媒體信息技術的運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的結合,既豐富了地理教學的內涵;又擴大了地理教學的外延,給中學地理教學提出了新的教學目標和要求。教育觀念的更新,教學模式的改變,學科課程的整合,教學手段的現代化,促使地理教學與信息技術迅速融合,真正為中學地理教學服務。
盡管為了適應當前的教育形式,教師和學校也非常重視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重要性,課堂教學中也能看到一些兩者整合的影子,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仍存在不少問題,不能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達到信息技術與地理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所謂的有效整合當然是將二者有機高效的整合起來,達到最優化的課堂效果,取得最大的教學效益。目前信息技術與地理學科教學存下如下幾個問題:
1.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忽略課堂教學設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關鍵還是在老師。不少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完全依賴多媒體課件、動畫,受課件支配和制約忽視了課堂教學設計,從原來的照本宣科變成讀課件,按鼠標,使得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大量做筆記而沒有時間思考。教師讓課堂變成影音播放室,忽視了學生的認知和反應的速度,知識的呈現或呆板固定、或五花八門,讓學生一堂課昏昏沉沉,沒有掌握重點。
2.信息技術教育與地理學科的整合方式的固定化。
地理課的類型很多,有的側重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感知,有的側重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成因或地理規律的理解,有的側重于對地理知識的記憶等。每種類型的課堂教學設計和教學方式都應根據教學內容要求和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做處理。教師往往忽視了這一點,一個課件模式運用于所有的課堂內容,將知識機械化,模式化,變成了另外意義上的“教條主義”。
1.強化重點、揭示疑點、突破難點。
地理事物的演變過程和某些特殊的地理現象往往是地理教學的重點或難點,如必修一《地球的運動》、《大氣的運動》等,它們本身是具有動態的知識點。教材中作為重點或難點,對于這些知識點單純的利用傳統教學手段中的板書、板畫、掛圖、模型是很難完成的。因此將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整合(如可運用動畫演示其運動、發展和變化),可以彌補傳統地理教學手段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同時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把圖、文、聲、像等多種信息集中在一起,利用Flash、幻燈片展示地理事物的演變過程或發展變化,變抽象為形象,化繁為簡,化難為易,不僅增強了教學效果,易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又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在講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見的天氣系統》一節時,學生對冷鋒影響下的天氣變化不易理解,運用flash動畫演示,先是晴好的天氣;然后冷鋒逐漸向東移動,所到地區天氣出現變化:大風呼呼刮,樹葉隨風下,垃圾滿天飛,行人抱頭歸;冷鋒過后,天氣轉晴,氣溫下降(行人添了衣)。這種用flash動畫演示加深學生印象,幫助學生對冷鋒影響下的天氣變化這一難點的理解,變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不僅增強了教學效果,易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又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地理課堂的內容得到豐富,外延得到擴展。
新教材,在教學內容和知識點的處理上,可深可淺,可簡可繁,給與教師和學生極大的活動空間。美麗的風景,神奇的傳說;使地理課堂圖文并茂、妙趣橫生。動畫演示,視頻解說;使地理課堂東動靜結合、開闊視野。更為關鍵的是學生的思維得到解放,不再拘泥于教材,自覺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在相互交流中,培養其團結協作精神;在共同討論中,進行創造性學習;在網絡課堂中,地理教學的內容和外延都得到擴展。
3.地理教學方式的改革。
多媒體地理信息技術帶給中學地理課堂的另一個影響是教學方式的改革。傳統的“三.一”教學與現代的“動畫演示,視頻解說”形成鮮明的對比;“封閉的課堂45分鐘”與“開放的地理課堂”出現極大的反差;“呆板的被動式教學”與“網擴自主教學”不能相提并論。在此影響下,地里課堂的教學方式,由結論式教學走向過程式教學;由滿堂灌走向探究式;變外在強迫式教學為內在誘導式;變單向傳播為栓相互動作用。至此,學生的自主性增強,激思釋疑,注重學法,成為學習的主人。
4.創設地理情境,培養學習興趣。
營造地理情境,展現地理場面,變抽象為形象,變靜態為動態,使通過內心情感體驗,產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學生只有對地理學科有了興趣,才能品味地理、把握地理。
例如在執教《長江》一課時,教師可以從電影《驚濤駭浪》中截取了幾段水災場面,搜集一些反映長江水旱災害的圖片介紹等,把這些影、像、圖、文等資料有機地組合在一起,營造出一種近似真實的地理情境,消除學生和這些地理之間的時空距離,學生會很快被這種情境所吸引而融進這部分地理當中。
信息技術與地理學科的有效整合需要廣大教師的認真實踐和總結,將信息技術的優越性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最大程度地服務地理的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