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素芳河北趙縣綜合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高中政治教學中發展性教育的實施
周素芳
河北趙縣綜合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只要在發展性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充分發揮自己獨特的學科優勢,不斷發掘思想政治課的學科價值,結合學生、學校實際展開教學就一定能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的、可持續的發展,實現教學水平質的飛躍。
高中政治教學;發展性教育;全面可持續
新課程的改革,不僅為我們的政治教學改革帶來了機遇,同時也給我們教師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戰。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必須立足學生和學科實際,依據發展性理念,實施主體發展性教學策略,在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著眼學生個性發展,促進學生綜合全面發展。
高中政治教學必須確立科學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教學指導思想,著力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力爭實現學生知識發展過程和學生的社會化過程的統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我國嫦娥衛星、神舟飛船、天宮空間站以及北斗導航定位系統等重要科研項目的分析研究,讓學生了解這些都是我們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前提下,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一定的條件,更好地服務我國經濟和社會建設等。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主觀能動性的重要價值,通過實例與理論的結合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引導學生努力拼搏,發展自己,改造世界,服務人民。
教學的開放性不僅體現在學生學習方式上,而且體現在教學內容上。實施開放性教學有利于更好地擴展學生的學習空間,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好地保護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在盡可能發展學生個性的同時,滿足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推進學生學習、教育的社會化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此,教師應盡可能地占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優化自己的課堂模式,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高中學生的學習時間、空間和學習精力的分配空間都非常有限,這是發展性教育必須面對和立足的一個實際。
教師教學要根據學情,盡可能地拓展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盡可能地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來提升學生的知識和能力,但又必須對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學手段進行去粗取精的鑒別與選擇,才能實現開放性和實效性的統一。
所謂復合性是指教師自覺在教學過程貫徹實施多重教學目標,綜合發展發展學生能力的教學過程。所謂協同性是指教學過程中各項具體目標的實施不是中一孤立實現,而是彼此相互協作共同完成的教學過程。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發展性教育理念就是要通過復合的具體過程實現不同教學目標,做到各項目標彼此互動,協調發展。這既是復合性和協同性二者木身的關系所決定,也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更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發展性教育木身的特點和要求使然。只有真正實現了二者的統一,才是真正合理的教學,才能真正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實現受教育者全面、可持續的發展,是學校教育永恒的追求。
在新的時期,我們大力提倡的素質教育高度重視學生在心理、智力、體能等方面的發展潛力,尊重學生個性差異,要求“教師采用釋疑解惑、循循善誘的方式幫助學生獲取知識、認同正確的價值標準”。可見,主動參與、合作探究一定是新課程提倡的學習方式。這就必然改變以往的教師單向傳授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有利于發揮集體智慧、團結合作精神,達到整體水平的提高。
中學思想政治課應該與時代緊密相連,時刻反映時代的脈搏,折射時代的走向。所以在政治教學的過程中,我力求在每一節課都給學生聯系現實事例,與時政緊密結合。政治課的內容與時事、生活實際問題的聯系十分緊密,所以在提問的過程當中,要經常與生活中的實際聯系起來,與熱點問題聯系起來,帶領學生了解生活,關注國內外事件,并能夠運用所學政治理論知識分析具體現象和社會熱點、焦點以及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從而能夠從現象本身抓住問題的本質,這樣,我們的教學形象才不會落入空洞的理論傳授之中,才會生動。與實際相聯系,學生才會感到有興趣,才會積極地去思考,這樣整堂課才會有氣氛。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科書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增添許多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社會現象和事例,使書本中抽象的理論知識與生動形象的事例相結合。這樣學生不僅接受所學知識,而且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激發興趣,引發思考,提高教學效果。
1.開展研究性學習。
即由學生自選感興趣的熱點話題,結合所學的知識,通過社會調查、資料的查找、學生間的研討、教師的輔導等完成研究性的學習。我們在具體實踐中,布置了研究性課題,學生積極參與社會調查,查閱資料,最后寫出結題報告,受到領導的好評。
2.撰寫小論文。
政治課有其自身的特點,必須緊跟時代?!罢毡拘啤睂φ螌W科而言是自掘墳墓,因此必須加強時事政策的教育。為此我們要求學生每天看報刊雜志,閱讀新聞,如《中國青年報》《半月談》《中學生時事政治報》等,然后結合課本的有關理論知識,去分析和解答現實生活中的疑難問題、熱點問題,并將其以小論文的形式表現出來。
教學是一種藝術,在新理念指導下,我們高中政治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專長,不斷努力,科學地選擇教學方式,探索出有生命力的教學方法,從而為社會培養具有良好品行、適應社會的高素質人才,從而達到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