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萍貴州省榕江縣第一中學
高中英語閱讀理解教學
趙 萍
貴州省榕江縣第一中學
高中英語教學的核心是課文閱讀,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點。但從目前總的教學情況看,影響閱讀理解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閱讀能力不僅語言因素、還受到閱讀方法、文化背景知識、知識結構等非語言因素的影響,同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表現除詞匯解碼困難、長難句分析困難和文化背景知識短缺等現狀,筆者根據多年教學經驗,結合語言學、心理學、教育學等的相關研究成果,力圖提出幾種策略,以指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高中英語;閱讀理解;影響因素;教學策略
根據高中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高考試題應該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每年的高中英語高考試題中閱讀理解題型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因此,如果學生對閱讀理解的解題策略和方法上加以培養和訓練,是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鑒于以上原因,結合語言學、心理學、教育學等的相關研究成果,我們嘗試著在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采取以下幾種策略。
高中階段的學生大多已初步具備了抽象思維的能力,相對于小學生和初中生來說,高中學生更喜歡那些對于抽象思維能力有一定要求的,需要探索現象之間本質規律的學習任務,純機械記憶性的學習任務已很難調動其濃厚的學習興趣。為此,我們可通過引導學生探究英語構詞規律以及通過上下文猜測生詞意義等途徑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他們的詞匯量。具體操作過程中可針對具有不同思維特點或個性特征的同學采用不同的方法指導他們識記單詞。對于擅長邏輯推理的同學,可以鼓勵他們在平時閱讀中遇到生詞時努力通過上下文猜測詞意,沒有必要一遇到生詞就查詞典或遇到生詞就中止閱讀。許多名人如列寧、馬克思、魯迅等就是主要通過這種方式學習英語的。詞匯學習是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前提,如果學習掌握了一定的詞匯記憶方法,擁有了一定數量的基本詞匯,就奠定了閱讀理解能力提高的基礎,還可以在客觀上有助于減輕學生對閱讀的焦慮心理。
例題:
Deputy Agriculture Secretary Kathleen Merrigan sees an epidemic(流行病)sweeping across Americas farmland.It has little to do with the usual challenges,such as flood,rising fuel prices and crop-eating insects.The country’s fanners are getting older,and there are fewer people standing in line to take their place.National agricultural census(普查)figures show that the fastestgrowing group of fanners is the part over 65.Merrigan is afraid the average age will be even higher when the 2012 statistics are completed.
59.What is the new challenge to American agriculture?
A.Fewer and older farmers.
B.Higher fuel prices.
C.More natural disasters.
D.Lower agricultural output.
【試題解析】細節理解題。根據第一段第三句“The country’s farmers are getting older,and there are fewer people standing in line to take their place”可知,A項正確。
除詞匯外,影響學習者閱讀成功的因素,還有長句或難句的理解,這里所謂的長難句是指那些含有較多附加信息的句子,難句則不僅是長句,有時可能只有一兩個單詞的句子(如省略句),也很難一下子理解出含義,還有如倒裝句,含有歧義的句子等都可能導致理解偏差。對于長句,應首先找出它的主要信息部分,如主語部分和謂語部分,然后進一步分析附加信息,找出附加信息所修飾或說明的對象。附加信息多以從句、不定式、分詞短語,介詞復合結構等形式出現,他們可以是修飾主語的,也可以是修飾謂語或賓語的,有時附加信息還會含有次附加信息,如從句中套有從句。
對于長句,應首先找出它的主要信息部分,如主語部分和謂語部分,然后進一步分析附加信息,找出附加信息所修飾或說明的對象。附加信息多以從句、不定式、分詞短語,介詞復合結構等形式出現,他們可以是修飾主語的,也可以是修飾謂語或賓語的,有時附加信息還會含有次附加信息,如從句中套有從句。在日常教學中,我們還可以嘗試多讓學生做一些類似的翻譯練習,一方面鍛煉學生分析信息之間關系,準確理解英語句子的能力,另一方面通過翻譯發現學生理解偏差的原因,以便進行進一步的針對性的教學和指導。
人的知識可劃分為兩種,直接知識和間接知識。間接知識指向那些從別人那兒學來的知識。在我國的中學英語學習中,學習者幾乎沒有機會從實踐中獲取運用英語語言的直接知識,至于附著于語言之中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識的獲得更是如此。但在傳統教學中,我們習慣于以語言知識的傳授為主,不太重視語言技能的培訓,對于文化知識的獲得,則不在中學英語教學任務之列。現在教育工作者已經意識到這些不足。新課程標準已將文化意識列入中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內容之一。因此我們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應加強對學生學習英語語言中的文化方面的指導。在文化背景知識教學方面,我們一方面要注重學習的廣度,既要學習社會知識范疇的內容,也要學習自然科學范疇的內容。另一方面,我們還要關注文化學習的深度,即既要讓學生了解某一方面的知識是什么,還要了解為什么,形成知識體系;更要讓學生通過學習、思考提高自身素養,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即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文化知識、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的有機統一。在教學活動中,我們嘗試著讓學生閱讀各種體裁,不同領域的英語文章,如western festivals,words and their stories,body language,religion,geography,history,science等,配以適當的練習,使學生熟悉各種體裁及題材的文章的特點,掌握必要的閱讀策略及解題策略。同時,我們還讓學生定期將讀過的文章歸類,不斷地豐富自己在各個題材的內容方面的知識總量,積累經驗,為以后進一步學習相關知識提供不斷增長的知識儲備。在學習中積累,在積累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