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娥河北省興隆縣北營房學區(qū)姚柵子小學
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之我見
王金娥
河北省興隆縣北營房學區(qū)姚柵子小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完全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zhèn)€人閱讀,或遠離文本過度發(fā)揮。”顯然,課標中的這段閱讀教學建議是以發(fā)展學生個性為出發(fā)點與歸宿點,倡導語文閱讀教學走個性化閱讀教學改革之路。在此,結合課堂教學中個性化閱讀的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
很多老師在課堂上喜歡喋喋不休的精講課文,唯恐自己講得不細、不全,介紹作者,交代課文背景,分析課文內(nèi)容,講解課后練習等等,恨不得每個學生的答案都跟參考書上的答案一模一樣,教師的分析完全代替了學生的閱讀實踐,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所謂“填鴨式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嚴重扼殺了學生的個性,是我們要極力反對的。其實,我們應該千方百計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個性化自主閱讀的寬松環(huán)境和教學時間。個性化閱讀是體驗性閱讀,學生帶著熱情,憑自己的經(jīng)驗能力與文本進行對話交流,是以自己各種感官去觸摸品味,體驗文本的,這時他的獨特的心理感受,情感意志,想象理解都將在文本上打下鮮明的個性的印痕。為了能讓學生真切的感悟體驗文本,教師應該針對其心理特點,巧妙地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通過多媒體展示、角色扮演等手段,構建一個引力強勁的閱讀磁場,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與探知欲望,在對文本的還原和體悟中感受閱讀的妙趣橫生。合理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能創(chuàng)設逼真的教學情境。形象生動的畫面,悅耳動聽的聲音,會令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豐富的情感也會隨之產(chǎn)生。教師適當?shù)恼Z言煽情也能增強學生的學習欲望,引發(fā)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著積極主動的情感進行個性化閱讀。
1.基本閱讀就是文本的一般性的閱讀方法。
如,理解詞句的方法,抓住主要內(nèi)容、體會思想感情的方法等。基本閱讀,體現(xiàn)的是課程目標中的工具性目標。要在學習基本閱讀的同時,融入個性化閱讀。沒有基本閱讀的學習,個性化閱讀也就失去了依托。沒有個性化的閱讀,基本閱讀就難以拓展,人文素養(yǎng)難以提高。我們要努力通過多種方式提高學生的基本閱讀能力。只有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不斷提高學生基本閱讀水平,才能促進學生個性化閱讀的發(fā)展。
2.學生的自主性是個性化閱讀的關鍵。
(1)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在課堂上經(jīng)常會聽到“讀一讀你喜歡的一部分”這正是個性化閱讀的體現(xiàn),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習基礎和閱讀興趣的不同,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在個性化閱讀中講求興趣。正確運用興趣規(guī)律,能促使學生不斷增長求知欲望,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自我體驗閱讀的快樂,將教師的“要我讀”轉化為“我要讀”,從而形成獨到的見解,發(fā)展閱讀個性,提高閱讀水平。
(2)讓學生自主選擇交流方式。學生通過個性化閱讀所獲得的閱讀體驗,必然要與人交流,教師要使學生的個人體驗能得到很好地表述和交流,所以可以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交流的方式,學生可以選擇和老師交流,下座位找好伙伴交流,也可以回家和家長交流等等,學生在體驗與交流中、觀點的相互碰撞中,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斷與目標的差距,反思自己并采取各種幫助自己思考和增進理解的策略,最終實現(xiàn)對課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生真心喜歡閱讀,熱愛閱讀,從閱讀中獲得樂趣。
1.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魯迅先生當年評《紅樓夢》時曾這樣斷言,“經(jīng)學家看到易,道學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纏綿,革命家看到排滿,流言家看到宮闈秘事……”說明不同的人對同一部書的解讀和認識有著很大的不同。主張讓學生進行自主的個性化閱讀,并不是讓老師撒手不管,相反,要積極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給予學生正確的價值導向。在對學生給予正確引導時應該根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nèi)容滲透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2.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
探究性閱讀就是以閱讀目的為前提,以信息論為指導,以圍繞閱讀目的準確、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關信息為基本原則,不斷提高篩選、認知、處理語言信息的能力。探究性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能力。因此,應該大力倡導探究性閱讀教學。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深入探討,細究精研,以求探根究底的主動閱讀。在探究性閱讀的過程中,不僅要理解文章寫了什么,怎樣寫的,讀者還要提出問題,究問為什么這樣寫,觀點對不對,論據(jù)是否充分等,并力求解決問題。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活動中,要時刻注意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勇于質(zhì)疑,不迷信閱讀文本和教師,展開討論,多從不同的角度來解釋,這樣,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才有質(zhì)的提高。
個性化閱讀是建立在學生大量閱讀的基礎上的。然而,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特別強調(diào)對課本上文章的精講精讀,忽視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因此,教師要千方百計把學生的閱讀視野引向課外,引向一個更廣闊的空間,加大課外閱讀量,鼓勵學生讀有益的書和各種報刊雜志,鼓勵學生在網(wǎng)上閱讀,學生從中獲取豐富的精神養(yǎng)料,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從而提高語文的素養(yǎng)。只要教師刻苦鉆研新課程標準中關于個性化閱讀的理論,并在教學中貫徹執(zhí)行,做到學生的自主性和教師的主導性兼顧,課內(nèi)和課外閱讀結合,相信個性化閱讀的教學會越來越揮灑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