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言民河北省故城縣西半屯中學
語文教學中如何拓寬課程資源渠道
孫言民
河北省故城縣西半屯中學
傳統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常常把教材當做唯一的課程資源,不少教師認為學生只有掌握了課本上的知識,才能提高升學率。這是一種非常片面的想法,長此以往,會扼殺學生的創新思維,阻礙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我們培養的學生應當是能夠適應社會發展,并且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人,而不是書呆子。因此,語文教師應當注重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煥發課堂活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面對新課程提出的更高要求,如何利用地區優勢和開發利用課程資源?下面我談談自己幾點粗淺的認識。
瑞士教育家皮亞杰說:“兒童是具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發展。”如果教師們只為了提高升學率而簡單地把教材上羅列的知識點對學生進行不斷重復、枯燥、繁瑣、機械的訓練。那將會嚴重扼殺農村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阻礙了農村中學生語文素質的發展。因此,我們要高度重視教材資源的開發,不再強調教材的精確性、權威性和學術性,而強調它是一種資源,也是學生學習的工具,因此要合理開發和利用好教材資源,改變“課本即教材”的陳舊觀念,從“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把教材作為學習語文的一種資源,大膽地利用指導書、卡片、圖書、報刊、電視、廣播、VCD等,還可以延伸到自然風光、田野趣事、風俗民情。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只有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學生才能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課堂教學才能煥發出生命力。
《基礎課程改革綱要》指出,課改的目標是:“改變課程中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值的過程……改變學習方法上的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為學生的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能力的培養。”可以看出在新課程中把“人”作為最有活力的課程資源,在農村中學語文課程資源緊張的情況下,農村中學語文教師本身就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且居主導地位并對課程資源結構功能發揮起決定意義的作用。就農村中學而言,開發教師資源的有效途徑莫過于完善校本培訓制度,積極開展教學教研活動,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加強區域內教學刻苦精神,教師應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扎扎實實打好各科基礎。同時可利用農村中學班額較小的優勢,注重對后進生的個別輔導,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對學生的評價機制跳出簡單的“優、良、中、差”、“A、B、C、D”,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全面進行。當然,學生作為人本資源中的重要部分,教師更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給學生創造語文實踐的環境,開展各種形式的語文學習活動,給學生創造濃郁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更自主的學習。例如,在課間活動和午休時間播放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經典詩文的朗誦、富有哲理的童話和寓言,使學生在聽中受到文學的熏陶并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堅持每次上語文課要求學生不拘形式和內容用三、五分鐘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口頭說話訓練,學生們可以評議時事、描繪現象、講自己的童年、道家庭親情、誦優美詩文、說有趣的笑話;為了引起全體學生的重視,還可對學生的口頭說話進行評定打分,并作為單元測試分數的組成部分予以記錄,這樣一來,學生積極性得到很大提高,這些對教師來說舉手之勞的小事,卻能讓語文知識在學生身上得到潛移默化的訓練,使學生積累了大量語文聽說經驗,并鍛煉了表達能力,獲得很好的效果。同時,家長也是人本資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學校可采用“教育宣傳欄”來提高家教水平,并建立定期家訪制度,面談、電話訪等多種形式多樣的途徑挖掘家長的潛能,調到家長的教育積極性,在學校與家庭的配合中促進學生的發展。
《語文課程資源》指出:“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他們最熟悉的莫過于其生活的山鄉村野,所以農村教師也應該“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主動挖掘教育資源,拓展課程空間,“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對于這些,只要教師能靈活運用已有的經驗去感受就能調到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身邊的自然和人文的課程資源,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調查研究,參觀訪問;引導學生了解民俗風情,民間文化,使他們的語文素質擁有自身特點,打上時代烙印。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既不脫離語文教材又不是為生硬地學習課本知識而學習課本知識。
作業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可忽視的,在新課改的今天,傳統作業的內容日趨封閉化,方法單一,已滿足不了新課程中教學中的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因此,學生作業也應有所轉變。首先,其內容應由封閉式轉向開放式,作業內容應源于課本但不拘泥于課本,其形式應由單一化轉為多樣化,布置的時間可在課前也可在課后,完成時間也應視情況可長可短。再次,作業內容的布置也應由傳統的抄寫、背誦盡量轉化為多樣性,多鍛煉學生動口、.動手能力,盡量能把課程資源延伸到課外。同時,作業的布置的面向性需要從傳統的統一標準轉向彈性對待,學有余力的可選擇難度較大的問題,學校困難的可選擇難度較小的基礎學生題。這既使學生的自主性得到尊重,保護了學生的自信心,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綜上所述,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語文課堂,要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語文教師應當轉變觀念,不能僅僅把語文課本當做學生唯一的課程資源,這一想法違背了新課標的要求,不符合時代的發展。我們應當積極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寬松的學習氛圍、廣博的知識,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