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俠河北省香河縣安平鎮第一小學
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初探
王春俠
河北省香河縣安平鎮第一小學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些論述為我們語文教學提供了正確導向,預示著語文課堂教學將徹底改變過去“滿堂灌”為主要形式,以應試為主要目的枯燥、古板的教學現狀,代之以激發學生求知欲,開啟學生智慧的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課堂教學。語文課要煥發生命活力,就要讓學生動起來。
那么,作為低年級語文老師該如何積極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呢?我想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來談談以下幾點做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孩子們創設一個有趣的學習情境,將會極大調動起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于一種輕松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采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比如,在小學語文第一冊第一課a、o、e的教學中,課堂上,我在舒緩、輕柔的音樂中,向孩子們這樣描術:在一個寧靜、秀麗的小山村,太陽公公剛剛露出一點笑臉,勤快的大公雞便早早地爬上山頭,大聲叫著“喔喔喔”;一個漂亮的小女孩踏著清晨的露球,來到小河邊,望著對面一自蔥郁的小樹林,也忍不住“啊啊啊”地唱起歌來;一只大白鵝悠然地浮在水面上,清澈的河水映出字美麗的倒影;幾只小鴨子高興地叫著跑來湊熱鬧。啊,小山村地早晨可真美啊!在教師這樣點點描術中,一幅美麗的畫面便有聲有色地呈現在孩子們面前。而本課的教學內容a、o、e也被巧妙地融入其中,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對a、o、e的教學早已經開始了。
低年級語文每課的識字容量較大,要想讓孩子們在短時間(課堂40分鐘)內,就能完全掌握,那是不切實際的。因為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而識字教學本身就很枯燥乏味。針對這一現象,在組織識字教學時,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的。
1.營造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
參與是學生智力與能力發展的關鍵。教師必須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激活學生的熱情,促使其主動參與。如:《春天的手》這首兒歌,要求識記的生字很多,有12個,而且有些生字不常見,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記起來有點難度。于是,在教學識字時,我首先借助多媒體,把這12個生字制成一個個好看又好吃的水果卡通圖,然后讓學生說說,喜歡吃什么水果就把它摘下來,并讀讀該水果背面的生字,讀對了,就請他當小老師帶讀。這樣以來,就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人人都搶著去摘水果認讀生字,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既滿足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又達到了識字的目的。
2.引導發現,讓學生形成能力。
新大綱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隨著學生經驗地積累,我們也就逐步簡化識記生字的過程,增加學生獨立識字的機會,發揮其主體性,引導他們自己想辦法,發現行之有效的識記方法,獨立掌握生字,并在實踐中不斷運用,形成識字能力。
在教學生字時,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識字方法,或引導學生發現:原來語文中的記字形,也可以利用熟字加加減減。另外,還開展各種形式的認讀方法,如指名讀,分組讀,男女生比賽讀,開火車輪讀等方式,目的在于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讓他們真正感覺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這樣,學生在識記字形的實踐中,在老師的引導下,發現﹑總結出了記憶字形的方法,經歷了艱辛的腦力創新過程,品嘗到了成功的快樂,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識字的主人。
我在語文教學中經常讓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一些很淺顯的、在書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問題。如果答對了,就立刻加以表揚,表揚他進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訓練難度,提高訓練要求,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不斷的訓練中獲取知識,進而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另外,我還經常用話語來鼓勵學困生。例如,“其實你很聰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會學得很好”。諸如此類的評價,不但承認了學生的進步,而且強化了學生的進步,并使學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了進步。由此,喜歡上語文老師,也喜歡上語文課。
要讓我們的語文課充滿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就變成學生樂于學習的場所,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動”起來,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語文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