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德河北省圍場縣廣發永小學
小學語文教學中思想教育滲透淺析
劉文德
河北省圍場縣廣發永小學
“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文道統一”、“文以載道”。“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不僅具有重要的基礎性,而且有很強的思想性”。
明確思想;思想實際;注意引導
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教育不同于政治課的思想教育,它有著自身的特點,語文教師在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應該兼顧思想品德教育,使語文教育和思想教育做到水乳交融,作到既教書又育人.使學生的思想覺悟、理想情操和運用語言的能力獲得雙提高。
正確評價文學作品。明確所教課文的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的講讀有機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是語文教學中必須首先考慮的問題,有些課文的思想內容,有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的因素。教師要應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對作品進行全面評價,使學生知道孰是孰非,誰好誰壞。對于積極健康的思想,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對于消極的思想,教師要引導學生批評。
單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一般包括語文教育和思想教育兩方面。思想教育方面的目標因文而異,是一種期望目標,具有內化的特點,雖難控制,但卻是不可或缺的,缺少思想教育的教學目標是不完整的。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無論是聽說,還是讀寫,既要重視語文教育,又要結合進行思想教育,應該始終顧及這兩個方面。不過,在制定具體的目標時,可根據文章的內容和形式,在這兩者中有所側重。
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不是籠統的、抽象的,而是有明確目的的、具體的。這就要針對學生的思想特點。思想特點也就是精神狀態。人的思想、觀念道德、情操,無不受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制度的影響。改革開放的大潮席卷著神州大地,這必然會影響到學生的思想認識,并在他們的思想和行動中反映出來。語文教師只有全面地認識、了解學生,科學地分析他們的個性心理面貌,把握他們變化的特點和傾向,才能在語文教學中有的放矢地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
小學生的智力尚處于開發期,他們總是以好奇的眼光去觀察那五彩繽紛的生活,從中去選擇自己的行為方式。針對這種特點,首先要重視思想教育的直觀性,充分利用課本上提供的圖畫、VCD等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來引導學生認識真善美與假惡丑,從而達到導之以行的目的。其次要注意思想教育的形象性,語文課與思品課不同,思品課通過直接闡述某個道理得出某個結論,而語文課則往往是在對某個場景或事物的形象描繪中傳遞某種信息,暗示某個道理,充分利用語文課形象性的特點來開啟學生的思維,增強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
如通過學習《狐貍和烏鴉》這篇寓言,使學生從而懂得了喜歡聽奉承話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課后,發動學生從故事中、生活中收集有些人上當受騙的事例,并讓學生在課堂上講述,通過引導,使學生更進一步認識到社會上還有運用欺騙手段干壞事的人,小學生要提高警惕,不要上當受騙,從而規范了學生的日常行為。
文,指文章形式;道,指思想內容。在語文教學中應把課文形式和思想內容融為一體,堅持文道統一,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又在領會思想內容的基礎上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比如教新課標語文版《春》一文,要通過體味語言的優美,方能使學生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和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積極進取精神的感奮。又如,教學《周總理,您在哪里》一文時,為讓學生理解:作者對總理誠摯的敬意和愛戴,表達人民對周總理永久的懷念的思想感情。教學時就應通過飽含深情的表情朗讀和側重分析表現手法的教學方法感動和教育學生。
首先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誦讀,欣賞語言美。要善于挖掘作品的深刻含義,作者的感情,都是利用文字傳達出來的。許多優秀文章總是借助特殊的字、詞、句、段,準確、凝練、傳神地傾注作者的感情的。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對課文中表情達意深刻的詞句咬文嚼字,含英咀華,披文入情。如《美麗的公雞》一課,老馬回答公雞的話語“因為它們懂得美不美不僅看外表,還要看能不能幫助人民做事”,蘊含著一個耐人尋味的道理。在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多次誦讀,細細品味,讓學生悟出其中包含的哲理:一個人的外表美不美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不能為人民服務,也就是心靈美。一篇好的課文必然是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完美的藝術形式的統一。教師在備課時,應牢牢把握這兩個方面。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從語言文字的分析著手,深刻揭示作品的思想內容,使學生在“學文”的過程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其次引導學生錘打作品閃光的語言,好的作品必有好的語言。但語文教學不需要也不必要對作品中的每一個詞句作繁鎖的詳細的考究,而應該抓住那些作者獨具匠心的關鍵詞句作重錘敲打。另外要注意讀寫教學緊密結合,對學生進行語文訓練和思想教育,既要體現在閱讀教學中,也要與寫作教學緊密結合。因為寫作教學有其倫理功能。學生在作文過程中,會得到思想、品德、意志、情操等方面的教育。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結合的形式很多,一般是對課文的借鑒和變通。借鑒,就是利用教材的基本形式,模仿其立意、布局、謀篇。從而收到“潤物細無聲”之教育效果。
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是語文教學的一向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只要我們搞清“文”與“道”的關系,遵循語文教學規律,充分利用聽、說、讀、寫多方面訓練,有目的對學生廣泛進行多方面、多層次的思想教育。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善于發現和提取思想滋養。及時哺育教化學生并做到寓理于知識、寓德于智、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就能最實際、最具體地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