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彥國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教體局
對農村初中生手機上網應對措施的探討
梁彥國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教體局
手機、手機上網成本及技術門檻的不斷降低,農村學生上網人數急劇增長。思考和解決在信息網絡環境下“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的問題,就要關注農村學生手機上網的問題。
手機上網;應對措施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以其難以抗拒的魅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生。目前,由于手機、手機上網成本及技術門檻的不斷降低,農村學生上網人數急劇增長,上網成為他們有一定頻率的、可持續性的生活樣態,對他們的成長產生著不可估量的影響。因此,學校德育時空發生很大改變。進一步促進學校德育主動關懷學生的網絡生活,積極探索網絡化趨勢給教育帶來的挑戰已刻不容緩。
1.學生年級越高,越熱衷手機上網。
由于隨著年齡增長,學生越加需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通過手機QQ、微信交流更加方便與私密。手機上網的私人化、個性化優勢,使學生上網的渴望迅速得以實現,從而迅速成為學生比較顯著的網絡生活樣態。且學生使用手機上網不僅人數劇增,且需求隨年級的升高而不斷增大。
2.網絡沉迷傾向的表象及影響。
學生網絡沉迷傾向有隨年級上升的趨勢。學生上網更多的是以娛樂為目的,很少考慮用于輔助當前的學習,大部分學生隨大溜“玩網”上癮,而“用網”不足。“聊天交友、聽音樂、玩游戲”占主導地位,有的學生最初上網是為查找學習資料,但隨著時間推移,便不自覺地偏離學習目標。很多學生無意中被一些無多大用處的娛樂性信息甚至色情信息引誘,直至沉迷其中,學習成績很快下滑。
學生使用手機時間一般夜晚多于白天,深夜時間較多。學生持手機上網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學習生活的正常狀態。很多學生自從有了手機便如同上癮了一般,心思全在手機上。有的學生上課時手機也是在線狀態、甚至在課堂上收發QQ信息、用手機玩游戲、下載圖片等,形成人在課堂心在網的狀況。
3.學校德育對學生網絡生活影響力較弱。
(1)關懷指導缺失。學校德育在學生網絡生活中存在著引領不到位或“不同軌”。學校很少專門講上網應該注意的事情、班主任缺乏與學生一起分析上網的利弊得失。加之目前很多農村初中學校信息課達不到足時足質的要求,家長對學生網絡生活的指導,往往只是停留在片面強調“不能影響學習”、“影響視力”的較低層面。
(2)校園網的影響力遠未形成。校園網的內容與學生生活不貼切,嚴重脫離學生健康成長需求。很多校園網站還是靜態頁面的制作,而擁有后臺數據庫的個性化交互界面、能夠結合學生現實學習生活進行網上人際互動交流、提供個性化學習指導的少之又少。
(3)對策單一。監管學生用手機上網的難度很大。目前,對于學生手機上網,學校大都在“圍追堵截”,而對學生手機上網引發的新問題缺乏對策。上學、上課讓不讓學生帶手機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學校,一些學校對學生的手機使用做出制度性規定,限制手機使用的時間、地點,盡力維護正常的教學環境,但仍顯得蒼白無力。
1.引領學生構建有意義的手機網絡生活。
面對學生熱衷手機上網的現狀,我們需要從優勢視角出發,既應看到手機上網對農村中學生生活、學業帶來的消極影響以及給學生心理、精神上帶來的潛在風險,同時也應看到學生通過手機上網獲得的實際體驗中也蘊含著一定的積極意義,特別是手機網絡極大地填補了農村中學生枯燥乏味的閑暇生活,從而尊重學生使用手機網絡的迫切期待。互聯網是屬于全人類的,在手機快速普及成為生活必需品的時代,同樣賦予了每位農村中學生使用手機上網的權利。在信息化進程中,我們應該做的是以農村中學生的發展為本,關注學生學習成長方式轉變,深入考慮怎樣幫助他們正確利用手機網絡,而不是強制他們拒絕甚至放棄手機上網。當然,學校德育的職責是積極規避學生使用手機上網過程中的種種潛在風險,幫助使用手機上網的學生,自覺抵制來自不良信息的教唆、引誘和傷害,自覺遵守網絡道德法紀,抵制查閱瀏覽色情信息、攻擊謾罵他人、竊取他人隱私等不良行為,逐步形成農村中學生網絡行為失范的預防調控機制,同時發現并培養在駕馭和掌控互聯網方面具有非凡才能的學生,幫助他們建構有意義的手機網絡生活和積極的手機網絡行為特征,讓他們在網上的生活更加健康。
2.讓校園網成為學生上網首選。
改善農村中學生網絡偏差行為的主要路徑,就是提升學校德育對學生網絡生活的指導性、規范性和影響力,而這種關懷指導性、規范性和影響力,完全可以通過學校校園網德育平臺的建設得以提升。學校德育可以通過校園網德育平臺建設,科學引領學生網絡生活,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學生網絡生活的指導和引領。特別是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與互聯網有關的各種新技術的興起以及新興網絡平臺的推出,為學校德育工作的改革創新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學校德育完全可以通過校園網德育平臺的建設,營造出一個學校、家庭和社區三位一體的立體化德育空間,充分利用網絡的隱蔽性、良好的互動性,搭建網絡心理溝通橋梁,為學生疏導不良情緒,糾正錯誤想法,解決他們現實和網絡生活中的疑難問題,成為農村中學生心中的網絡精神家園、學習成長的生命驛站,從而彰顯網絡育人的強大優勢,唱響網上德育主旋律,為學校實現“立德樹人”的辦學目標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