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武河北省高邑縣教育局教研室
論如何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王愛武
河北省高邑縣教育局教研室
再拿如何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話題來討論,似乎是有點老生常談,但對學生而言“課業負擔重”似乎也是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那么造成學生課業負擔重的原因是什么?怎樣去有效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對此談一點我個人的看法。
1.現狀。
一是作業量多。據我的調查了解,目前學生的作業量仍然較多,除老師布置的作業外,有時家長也會給孩子額外布置作業,以至于學生做作業做得頭昏腦脹,嚴重影響身心健康。二是教輔資料多。學生書包里的課輔資料除了開學初與課本統一發放外,還有其它相關的學習材料,種類繁多,數量不一。這些教輔資料有學生自己購買的,也有家長自行購買的,不管是怎么來的,最終都要在或老師,或家長的督促下完成。
2.原因。
學生課業負擔重的原因說到底還是應試教育在作怪。一方面,確有部分教師在思想上還沒有走出應試教育的束縛,認為要想讓學生學得牢、考得好,就要多背、多寫、多練。另一方面,教學方法陳舊,缺乏創新,多是滿堂灌的填鴨式,不能因勢利導到,因材施教,也無法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效益。再加上以考試成績為主的年終測評,不得不通過重復繁瑣的“題海戰”,用接二連三的考試來力求提高學生的分數,從而造成了學生課業負擔的加重。此外,一些教師缺乏心理學知識,缺乏愛心和耐心,也會給學生造成一定的負擔。
1.制度改革。
改革現有的畢業升學統考制度和教育評估制度,真正實現教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把以成績論英雄的考試制度改革為考核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多方面的綜合素質。而教育評估制度也要逐步遺棄排名次的做法,使評估走上科學化軌道,建立綜合性評估體系。只有把應試教育真正轉變為素質教育,才能撥正學校的管理導向和教師的教學導向,從而把學生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
2.創新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陣地,教師作為這一主陣地的主導者,其教學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學生課業負擔的輕重。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方法上要有創新,要根據學生個體智力的差異以及接受新知識的能力的差異采取因材施教,獲取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試想,如果教師的講課呆板、生硬,缺乏創新,那就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就談不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了學習興趣就會導致學生受課效果差,學生受課效果差勢必導致學生課業負擔重。反之,一堂生動、有趣,充滿活力的課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使學生的思維空前活躍,師生交流起來也融洽,學生學起來就會輕松快樂,效果必然會很好。所以每個教師都應不斷充實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方案,使自己的教學達到“春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理想境界。
3.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了興趣,再難再枯燥的東西,也會變得美好起來。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科學家幾十年如一日不辭辛勞,搞實驗、搞研究,他的一位朋友對他說“你每天這樣辛苦工作不覺得枯燥嗎?”這位科學家笑了笑說:“你不知道,我是多么熱愛我的工作,我工作的時候,那就是一種享受,怎么能說枯燥呢?”是啊,一個人如果對他做的某一件事情感興趣喜歡干這個事,那他就不會覺得是負擔而是享受了。因此,培養學生的興趣也是很重要的一環,一但他們的對學習感興趣了,在上課和做作業時就不覺得枯燥了,就會變苦學為樂學。如:在教學中設計一組適合各種能力水平的練習題,在課堂提問時照顧一下差生,給他們提一些稍容易一點的問題,在他們回答正確后,要及時給予表揚,讓他們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讓他們在獲得成功的快感后,產生強烈的不滿足感,穩定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4.多鼓勵,變厭學為好學。
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家長十分重視孩子的考試成績,考得好有“獎勵”,考得不好要被“修理”。每一位同學開始都希望有好分數帶給父母,教師也會要求孩子把成績(或試卷)帶給家長,因此對學生來說是一件“很糾結”的事情。既希望考個好成績,又怕考砸了,自然就有了“考前焦慮癥”的現象。一旦考砸了,如果得不到及時的鼓勵,就會將課業視為負擔,產生恐懼心理,甚至可能會直接導致有些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事實上,有很多學生也正是由此走上了厭學之路的。因此,給予學生及時,必要的鼓勵,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可以再日常教學中給予回答問題正確的同學以表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不再將課業視為負擔。
5.正確考試命題。
有些試題由于命題不當,結果造成學生不是不懂也不是不會思考,于是都“錯了”當一個年幼的孩子認為自己“對了的”都被判為“錯了”,他們幼小的心靈就會受到打擊,會失去對自己的信心,這樣的經歷被重復若干次后,他們就會“害怕”考試了,繼而就會“厭倦”這個學科,事實上,當學生開始“害怕”的時候,學生的心理負擔就真的重了,因為再沒有比失敗和挫折所引起的精神負擔更能使人喪失斗志了。所以不管是教師還是教研員在考試命題時,一定不要出偏題、難題和怪題,從心理上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6.各方搞好配合,共同減負。
教師布置作業要適量,不隨意考試,多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家長要有顆平常心,真正尊重孩子,關心孩子,而不是以“為了孩子”為借口追加學習時間,強迫上補習班。看到孩子成績好,就恩寵有加,物質刺激;看到孩子成績差就橫眉冷對,“板子”伺候,從而造成孩子過重的心理負擔和學習負擔。只有學校和家庭加強溝通,齊心協力減負,為學生創造一個建康、輕松的學習環境和成長環境,使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總之,我們廣大的一線教師,要通過改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輕松、有趣的課堂上學得活,學得好。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課業負擔真的減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