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亮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第九中學
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習慣
王紅亮
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第九中學
中學地理教育從根本上講不僅僅是傳授地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運用地理的思維方法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地理思維是地理素質最本質的東西,只有把握住了這種思維的特征,才能使分析問題的過程更好地體現出地理性和“地理味”,也才能更為全面、徹底地貫徹地理素質教育。所以,應該圍繞地理的思維特性把地理教育過程當做一個不斷提高學生地理綜合素質、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的思維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一定實踐能力的過程。下面就這一問題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1.區域性。
區域性主要是剖析不同區域的內部結構,揭示不同區域特征的差異性和相似性、區域之間的聯系以及它們之間發展變化的制約關系。在中學地理教育當中,有很多知識都涉及到區域結構、區域特征和區域聯系的,如中國地圖出版社(以下簡稱“中圖版”)出版的《地理必修1》中“地球的圈層結構”“世界自然帶的分布”“交通線路的選線”等,以及《地理必修2》中“人口增長模式的地區分布”“人口遷移的空間形式”“城市的空間結構”“工農業的區位”等。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時具備區域性地理思維。
2.綜合性。
地理事物的多樣性、整體性決定了地理思維的綜合性特點。另外,地理學與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文化學、民俗學、人口學、政治、軍事、民族和宗教等方面都有很大聯系,自然環境之間、人文現象之間、人文現象與自然環境之間均存在錯綜復雜的關聯,只有對所有關聯的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從總體特性上進行研究,注意各種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不但如此,地理學科和其他如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之間也有密切聯系,要解決某些地理問題,還要用到這些學科的知識,尤其是在自然地理方面。比如“中圖版”的《地理必修1》中“大氣的運動”“水的運動”“某些地貌的形成”“各自然帶的特征”等,要求學生用物理知識去分析“大氣為什么會運動?怎么運動?”“水為什么會運動?”用生物知識去理解“自然帶的形成和特征”等等。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時具備綜合性地理思維。
3.社會實踐性。
學習地理知識和技能不僅關系到學生平時的衣食住行和休閑娛樂,而且關系到他們日后從事社會建設的能力和效率。例如,當我們在考慮何地找工作、何地購物、何地買房子等問題時,就需要獲得、整理、利用地理信息的能力。又如企業和政府的決策,從尋找一超級市場或一區域性機場的最適當位置,到資源使用或國際貿易問題,均涉及地理數據的分析。沒有一定的社會實踐性地理思維,不但學不好地理,對將來從事社會工作也有所影響。地理學向來重視其實踐作用的發揮,從早期的人民公社規劃到農業區劃、行政區劃、城市和區域規劃,再到近十余年所廣泛開展的土地利用規劃、旅游規劃、各種鄉村規劃(如集鎮規劃、鄉(鎮)域規劃、村莊規劃)和土地評估等,無不表明地理實踐思維對國民經濟的重要貢獻,新時期這一思維特性還有待進一步發揮。
要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使其養成習慣,自然而然的運用地理思維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就必須從平時的教學過程抓起。我認為可以采取以下幾個做法:
1.養成讀圖、用圖的習慣——培養區域性思維。
地圖是地理學的重要工具,善于運用地圖是學習地理的最有效辦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懂得從地圖上發掘信息,利用獲得的信息,直接或間接地解決問題,還要教給學生把學到的地理知識轉換成圖形的技能,使學生養成圖文互換的習慣。這樣,經過長期的訓練之后,學生腦海里就會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區域地理框架,養成區域性思維。
2.養成收集、整理地理筆記和資料的習慣——培養綜合性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要緊跟教師的教學思路,思考并回答教師提出的各種問題,所以在做筆記方面可能會做得比較凌亂。教師可以通過檢查筆記的形式,督促學生課后整理、補充筆記,尤其在每個單元學習之后,要引導學生做好單元知識網絡的構建,從中把握主干知識,明確基本知識點,關注知識之間的聯系,做到“既見樹木,又見森林”,在把書由“厚”讀“薄”的同時,還可以在分析問題時知識明確、綜合、清晰。
3.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和分析問題——培養社會實踐性思維。
地理知識和我們的生活實際有著密切的聯系,收集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和熱點問題,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在理解、分析和解決問題時思維更加活躍和全面。在教學之余,教師可以開展一些如“手抄報評比”“資料收集評比”“新聞熱點播報”之類的活動,讓學生養成收集資料,并把資料用于綜合分析問題的習慣。
在學生收集整理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幫助他們學習地理的同時,地理學習也有利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比較、選擇社會生活環境,進而適應生活環境、保護生活環境、享受生活環境,從而提高應對未來生活的生存力。況且,應用是學習的目的,是靠實踐來完成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把課本理論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如開展地理實踐活動,特別是野外考察,使學生親身體驗地理知識在實踐中的用處,從而增強學生地理實踐的能力。
人們常說:教無定法。其實,學也無定法。但是,只要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地理思維習慣,對學習地理以及在生活中實踐地理,都是有極大益處的。所以,我們每一位地理教師都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習慣,使學生成為具有良好地理素養的現代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