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躍興
【摘 要】 對蘇南現代化進程中新農村體育發展的問題進行研究,發現新農村體育發展的組織網絡已基本建成,但缺乏有效的聯動,典型標桿不多,缺乏有效宣傳,發展潛力有待進一步開發,整體發展的思路還不明確。針對以上問題,筆者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蘇南;現代化進程;新農村體育;對策
蘇南現代化建設已被十八大定為國家戰略,該區域的革開放之先聲,開鄉鎮企業發展之先河,搶開放型經濟發展之先機,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建設取得了驕人業績。作為中國經濟、文化、社會發展最為成功的地區之一,蘇南地區各方面的發展已經走在全國的前列。蘇南新農村建設,在國家政策支持和引導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隨著蘇南村民閑暇時間增加,已改變了新農村的傳統體育理念,村民的居住方式已從過去的分散變為集中,新農村的體育已從傳統意義上農村體育轉變為社區體育。因此,研究當前蘇南新農村體育存在的問題,具有典型性的意義,同時對加快蘇南新農村的建設,也具有借鑒意義。
1.蘇南新農村體育發展存在的問題
1.1.組織網絡基本建成,但缺乏有效的聯動
從走訪調查結果來看,蘇南新農村體育活動的基層組織管理還比較薄弱, 上層體育主管部門管的是宏觀指導,鎮、村干部才是體育活動的具體組織實施部門,但鎮、村干部還存在經濟發展是主體的思想,在發展新農村體育方面還存在意識淡薄、重要性認識不夠等現象。大部分基層干部還沒有意識到,體育渠道、手段、交流是體育發展過程中必須具備的。
1.2.典型標桿不多,缺乏有效宣傳
蘇南經濟發展在全國有目共睹,各類典型標桿也成為全國學習的樣板,但在宣傳的過程中,人們更多關注的是經濟發展,很少有地方突出體育發展水平。雖然體育主管部門組織了一些體育交流比賽,但更多關注的是成績,沒有關注體育的普及,使得開展得比較好的典型案例沒有得到宣傳推廣。
1.3.體育市場開發的潛力巨大
目前,新農村體育市場,主要還停留在體育器械、體育服裝、體育報刊、音像制品等方面,現場觀看體育比賽、體育表演等方面的消費還比較少,能吸引人們欣賞體育比賽的方式還停留在贈送階段。
1.4.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需要改變
隨著新農村土地流轉方式的進一步推廣,村民的生活方式出現了本質的變化,改變新農村體育組織管理思路已迫在眉睫。一是要改變經濟上對政府的依賴;二是要充分發揮各類大型體育活動對新農村體育的影響力;三是要把握新時期農村體育活動的規律,有針對性的引導他們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
2.蘇南新農村體育發展的對策
2.1.充分發揮蘇南區域優勢,落實農村體育聯動發展戰略
蘇南區域文化又稱“吳越文化”。其特征主要表現在:鮮明的水鄉文化色彩、精巧細膩的文化品位、勇于開拓和善于開放的文化風格、好學深研意識和不斷追求超越自我的“精英”文化意識及其博采眾長的文化個性。蘇南地區自然環境的一體化為文化活動的互補提供了優勢性的前提,也決定了在新農村體育發展過程中,要充分落實一體化戰略。要充分共享蘇南地區體育資源,加強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開展農村體育活動先進工作交流活動,舉辦農村體育活動現場交流會等活動,最大限度地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取長補短,合作雙贏。
2.2.挖掘新農村體育活動的價值潛力,促進經濟增長
體育的功能不僅僅是強身健體,在體育活動過程中,和諧了人際關系,增進了交流。更重要地是通過一些競賽活動,宣傳了新農村的特色,為新農村的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因此,新農村體育經濟不僅僅是由體育產業所涵蓋的、可計算出的經濟效益,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農村體育活動所帶來的社會效益。但在當前,許多基層管理者忽略了這些隱形的社會效益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2.3.多渠道籌措資金,增加體育設施,改善新農村體育環境
自改革開放以來,多種經濟體形式在蘇南經濟發展中存在,在新農村體育發展過程中,要充分調動這些經濟體的積極性,讓他們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特別是在目前新農村體育器材設施還比較匱乏的情況下,更要充分利用他們的資金,來進行新農村體育設施的改造,吸引更多的村民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
3.結束語
蘇南新農村體育活動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組織網絡基本建成,但還比較薄弱,缺乏有效的聯動,典型標桿不多,缺乏有效宣傳,體育活動市場開發的潛力巨大,體育活動的組織思路需要改變,管理能力需要提高。正確把握蘇南新農村的現狀,分析蘇南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問題,提出相應的策略,對我國其它地區新農村建設工作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劉興遠.江蘇蘇南現代化進程測度與解析[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2-09/17/content_5641
76.htm,2002-09-16
[2]蘇州:精致柔美的水鄉文化[EB/OL].http://www.qzwb.com/gb/content/2008-03/26/con
[3]國家體育總局.全民健身計劃綱要[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1092/n16849/312943.html,2008-05-08
[4]周沛.農村社會發展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
(注:本文是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編號是:2013SJD840010)
(作者單位: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