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曉棟,舒海榮,錢建新,王 湛,秦文星,于觀貞
·短篇論著·
大數據對艦艇醫療保障的啟示
焦曉棟,舒海榮,錢建新,王 湛,秦文星,于觀貞
大數據;艦艇;醫療保障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獲得、儲存和分析數據的能力日益提高,大數據時代已經悄然來臨。2008年9月,《Nature》出版了一個專刊,討論大數據的存儲、管理和分析等問題,昭示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1-2]。在大數據時代,人類的生活、工作和思維方式都會發生重大的變革。筆者探討如何順應大數據時代的變革,將大數據的“紅利”用于提升我軍艦艇的醫療保障能力。現報道如下。
大數據的基礎是數據量的增多,如今,只需2 d就能展示出自文明誕生以來到2003年所產生的所有數據。根據技術研究機構的預計,大量新數據無時無刻不在涌現,并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長,換而言之,人類每2年的數據就會翻一番[3]。但大數據的本質并非單純數據量的增多,而在于建立在大量數據之上的思維方式的改變[4]及其帶來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的變革。
1.1 大數據時代帶來的管理變革的核心是“一切皆可量化” 技術的進步挖掘了許多既往無法用數據進行計量的信息,從“最不可能”的地方挖掘出的數據往往會帶來意外的驚喜。例如日本的科學家通過分析汽車駕駛座位的壓力數據,能夠判斷駕駛者是否車主本人,如果不是則需要輸入密碼以確認駕駛員的合法性,非常巧妙地預防了車輛被盜。
1.2 大數據時代催生了“物聯網” 基于“一切皆可量化”的技術變革,在互聯網的基礎上催生的“物聯網”給生活帶來了無法估量的影響。物聯網就是基于互聯網、傳統電信網等信息承載體,讓所有能夠被獨立尋址的普通物理對象實現互聯互通的網絡。簡而言之,物聯網能夠讓人對物體的掌握和控制不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1.3 大數據時代使得對于個人的全程監控成為現實 例如既往對于一個人脈搏的監測需要在醫院通過專門的機器才能夠實現,而現在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只需要通過簡單的配件就能對脈搏、睡眠情況、體力活動,甚至是腦電波的情況進行實時的監控,對于個人重要的生活行為進行數據化變成了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走向海洋是中國強軍夢的必然道路。亞丁灣護航、航母的列裝及訓練強度的加大加難,必然使中國海軍走得更遠,也需要更長的時間遠離大陸。根據調查,艦艇醫務室仍然是我海軍官兵首選的門診地點[5];同時,在遠航的環境下,醫療后送存在諸多困難,艦艇醫務室又是海軍官兵的首要選擇。因此,提高艦艇本身的醫療保障能力尤為重要。但是,我軍的艦艇醫療保障還存在以下的一些問題。
2.1 艦艇的醫療設備、藥品陳舊,缺乏日常養護和及時更換 目前我軍艦艇的醫療設備的來源比較復雜,既有各級后勤部門配發的制式設備,也有兄弟單位提供的設備,還有臨時申請的設備。部分設備缺乏使用和保養,缺少專業維修人員,在航行過程中高濕度、高鹽分的環境下銹蝕而無法正常使用,存在許多隱患。此外設備重復、重要設備缺乏的情況也非常多見。藥品方面也存在類似的問題,艦艇的藥品往往只依賴軍醫清點、保管和使用,而目前我軍艦艇的軍醫不足,人員更換也非常頻繁,往往在臨行前“突擊”性地配備藥品和器械,主要依賴個人經驗和喜好,很容易出現藥品配備不合理、藥品過期未及時更換、缺乏藥品等問題。
2.2 艦艇的醫務人員流動性大 醫學是一門經驗學科,一個好的醫生往往需要積累多年的臨床經驗方能獨當一面。但是艦艇工作的特點決定了隨船的醫務人員流動性大,艦艇的軍醫會定期更換,而每次出海臨時抽調的醫務人員流動性更大。普遍存在兩方面現象,一是對所在艦艇人員的衛生健康狀況不了解,二是對航海條件下的醫療保障特點不熟悉。如艦艇的顛簸、落水船員的救護等。對航海條件下的醫療保障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2.3 各艦艇之間缺乏統一的醫療設備及藥品管理平臺 目前各個艦艇,包括我軍最先進的“和平方舟”號醫院船[6]均是以隨船軍醫作為艦艇的主要醫療負責人,在執行重要任務時可能會從部隊醫院抽調相應醫務人員隨船。所有艦艇的醫療設備和藥品均由各船軍醫掌握,僅能夠按照本船出任務的情況來積累實際航行狀態下的醫療保障經驗,配備相應的藥品、器材和掌握相應的知識、技能。如果在航行途中遇到突發情況很可能會措手不及。如果能夠建立統一的醫療設備及藥品管理平臺,將艦艇在各種情況下的衛勤保障信息進行互通,及時了解其余的艦艇配備了哪些器材和藥品,哪些藥品的消耗量大,哪些疾病高發,哪種疾病突發,航行中又會遇到什么樣的突發衛生狀況,則會大大增強醫療保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3.1 建立電子化的藥品及器械管理平臺 目前物品的編碼、追蹤、管理技術已經相當成熟,技術上完全可以實現建立各艦艇的電子化藥品及器械管理平臺。這個平臺類似于超市的貨物管理系統,可以清楚地知道目前庫存多少藥物,保質期分別到什么時候;有哪些器械,何時需要重新消毒或保養。在藥物和器械入庫和出庫的時候根據條形碼進行掃描,知道藥物的消耗及用途,便于日后的數據分析。還可以利用系統進行自動提示,提前補充庫存量少的藥物,更換即將過期的藥物,保養相應的器材。甚至可以按照不同的季節、海域、任務、隨船人員的年齡分布等細節預設不同的套餐,利用系統進行計算來補充相應的藥物、器材等。
3.2 建立統一的艦艇醫療信息互通平臺 后勤部門可以建立類似于軍隊疫情上報系統的管理平臺,由各個艦艇將信息定期上報后勤管理部門,由后勤部門通過統一的管理平臺收集數據,及時準確掌握藥材的需求量和損耗量,進行比較和分析后,發現不同情況下存在的問題并制定解決方案,總結經驗教訓,為所有艦艇提供資源分享。如此一來可以大大提高醫療保障的針對性,同時也能夠從一定程度上克服艦艇醫務人員流動性大的弊端,為新上船的醫務人員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指導,使得他們能夠盡快勝任隨船醫務人員的崗位,為艦艇官兵提供良好的醫療保障。
3.3 利用強大的計算機系統收集和處理數據 艦艇的每一次出海航行都是獨一無二的,會有豐富的氣象、水文、任務、敵情、人員等信息,利用計算機系統將這些信息進行分析,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例如可能發現新上艦人員的某種疾病的發病率明顯高于其余人員,那么就需要在下次執行任務的時候根據新上艦人員的數量、發病率的高低有針對性地進行藥物調整。設想如果大量的數據分析可告知在某個特定的時間段在某個海域執行任務時戰士的急性膽囊炎發生率升高,那么下次執行類似任務時即可多帶一些針對膽囊炎的藥物、手術器械,配備相應的外科醫生,甚至做好后送的預案。
3.4 利用大數據監控艦艇官兵身體狀況 大數據帶來的不僅是對物品的管理,對個人健康信息的監控也會更加方便。對于有慢性疾病的出海人員提供24 h的心率、血壓監控,及時調整藥物,避免出現嚴重的并發癥;對于重要崗位的人員配備相應的健康監控設備,一旦出現異常狀況自動反饋到隨船軍醫處,及時處理可能發生的醫療問題,保障航行安全。例如對夜間的瞭望更、雷達更等重要崗位的人員配備可以監測睡眠狀態的手環,一旦出現當值期間睡覺的狀況可發出震動喚醒值更人員,喚醒無效時發出警報到醫務室,由軍醫及時查看人員情況,防止出現航行意外。
世界總是在不斷發展和進步,身處大數據的時代的中國海軍必然面臨更多的機遇和挑戰。相信隨著大數據理念的逐步普及和技術的不斷進步,我軍艦艇衛勤保障的能力必將會有更大的提高。
[1] Howe D, Costanzo M, Fey P, et al. Big data: the future of biocuration[J]. Nature, 2008, 455(7209): 47-50.
[2] Lynch C. Big data: How do your data grow[J]? Nature, 2008, 455(7209): 28-29.
[3] 張渝江. 教育大數據——大數據時代, 如何贏得教育的未來[J]. 上海教育, 2013, 17(1): 16-21.
[4] 焦曉棟,錢建新,王湛,等. 大數據時代臨床醫學教學的思考[J]. 海軍醫學雜志, 2014, 35(2): 151-152.
[5] 陳國良,劉曉榮,劉軍,等. 水面艦艇人員醫療服務需要及利用研究[J]. 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 2005, 12(1): 1-4.
[6] 蔡金輝,吳海軍. “和諧使命-2010”醫院船門急診工作體會[J]. 海軍醫學雜志, 2011, 32(4): 219-220.
(本文編輯:張陣陣)
200070 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腫瘤科(焦曉棟、錢建新、王湛、秦文星、于觀貞);海軍東海艦隊司令部后勤部(舒海榮)
于觀貞,電子信箱:qiaoshanqian@aliyun.com
R83
B
10.3969/j.issn.1009-0754.2015.05.004
201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