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萍
(漳州衛生職業學院,福建 漳州 363000)
臺灣技職教育見聞
吳麗萍
(漳州衛生職業學院,福建 漳州 363000)
筆者通過赴臺交流學習,了解臺灣技職教育現狀,包括師資、教育教學方式、學生社團活動以及文明禮儀等。
臺灣;技職教育;教學方式
2014年上半年,筆者受學院委派,作為帶教教師和學生一起赴臺,于臺灣嘉南藥理大學、元培科技大學進行為期一學期的交流學習。在這4個月時間里,筆者對臺灣技職教育有了初步認識和感悟。
臺灣地區目前的教育體系分為4個階段:學前教育、國民教育、高級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國民教育階段相當于內地九年義務教育,包括6年國小教育(小學)以及3年國中教育(初中),學生學齡為6~15歲。自2014年起臺灣開始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國民中小學班級實行小班教學,班級學生人數為40人左右。根據臺灣教育部網站數據,2013年國中畢業生繼續升學率為99.4%[1]。
高級中等教育指高級中學、高級職業學校,還有兼具高中與高職雙重特性的綜合高中,其中高級職業學校相當于內地中職中專。高中畢業生繼續升學率為95.5%,高職畢業生繼續升學率為81.1%。
高等教育分為專科學校、獨立學院及大學與院校研究所。專科學校依修業年限分為二專及五專兩種,二專招收高職、綜合高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歷者,五專招收國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歷者,專科學校畢業后可取得副學士學位。
技術學院及科技大學主要培養高級專業及實務人才,可招收副學士班(二專)和學士班,學士班依修業年限分為四技及二技兩種,其中四技及二專招收高職、綜合高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歷者,二技則招收專科畢業生或具同等學歷者。四技及二技畢業后可取得學士學位。
大學院校主要招收高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歷入學考試合格者。高等院校研究所招收碩士與博士研究生。
臺灣教育又可分為普通教育和技職教育,二者并重并立、上下銜接、相互溝通。與內地相比,臺灣職業技術教育發展更加多元化、專業化、系統化。中等技職教育包括國中技藝教育、高職、普通高職附設職業類學科及綜合高中(專門課程)教育,高等技職教育主要有專科學校(二專、五專)、技術學院及科技大學(二技、四技),形成從國中、高職、專科學校、技術學院及科技大學,到研究所碩士、博士的完整體系,學制間注重縱向銜接與橫向彈性轉軌。
臺灣的高等教育辦學體制主要分為3級,即國立、省(市)立和私立。除了師范教育、特殊教育與基礎教育,其他各級各類教育都可私立。臺灣私立高等院校在整個高等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私立院校學生人數超過公立學校。一些私立大學如東海大學、淡江大學已有較高知名度。筆者這次進行交流學習的學校也屬于較好的私立學校。
此外,臺灣遍布各種各樣獨具特色的補習機構,各大城市街頭巷尾飄動著補習班招生廣告。這些補習機構大都集補習、研究、咨詢、開發等于一體,是一種典型的教育產業。像這樣的教育機構在臺灣有上萬家,包含各種類型,從小學到研究所,從文化課到才藝班,以及公務員、律師、藥師等應考補習。
一個學校有沒有活力,發展有沒有后勁,教育教學質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1]。臺灣高校師資整體素質較高,多數具有高學歷。臺灣高校教師按職務等級分為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講師4級。以筆者所在的嘉南藥理大學來說,專任教師約500位,教授共66位,助理教授以上師資比例高達90.7%,其中擁有博士學位者占65.4%。這些教師實務經驗豐富,多數具備業界經歷。此外,學校還聘請業界精英協同教學,傳授專業實務技能,拓寬就業渠道。
在臺期間,筆者去過好幾所大學,走進課堂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臺灣教師幽默,上課氛圍活躍輕松,師生交流直接自然。教師、學生、課堂氛圍、教學方法等與內地都有些不同。
以嘉南藥理大學來說,筆者認為其教學更強調課外實踐與能力提升,注重學生能力培養。給筆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藥學服務課程教學,主題是對小六學生進行反煙反毒宣導,任課教師特別聯系了國小、藥師協會藥師來幫忙完成課程。類似這樣的專業選修課,學生可以自由選課,因此該課程學生來自不同班級、不同年級,彼此不熟悉。對于這種情況,任課教師將學生每4人分成一個小組,每組配有一位專業藥師指導,合作完成項目。在任課教師和藥師指導下,各組成員分工合作,通過教科書、網絡、圖書館等途徑,自行查找資料制作課件,構思道具,編排短劇、情景劇等,經過多次演練,最后進入國小課堂,每組給3~4個國小班級上課,宣導反煙反毒。精美的課件以及生動有趣的表演受到學生和班主任、校長的肯定和歡迎。返校后學校還開展反思、項目成果展。通過這樣的集體作業、課外教學和專業服務,不僅讓學生鍛煉自我,鞏固自身專業知識,拓展多項能力,而且在合作中增進學生交流,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此外,學生在與藥師的交流過程中也獲得了醫藥行業實習就業方面的信息,增強了專業信心。同時,通過校外宣導,向小學生普及藥學知識,樹立了藥師良好的專家形象。
活動中,教師以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的身份開展教學,有力地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索能力提高。筆者認為這樣的教學方式以及專業服務值得學習和借鑒。
除了課程學習,校園生活也十分豐富。學校里有各種社團,不僅有常見的院系學生會這類自治性社團,還有青年服務團、禮儀小組這類服務性社團,肚皮舞、吉他社這類康樂類社團,桌球、棒球等體育類社團,英文研習社、書畫社等學術性社團。通過這些社團,學生揮灑活力、奉獻熱情、展示自我。
無論是社團活動還是校園活動,不僅形式多樣,而且活動中注重細節,一絲不茍,最重要的是學生參與積極性很高。社團活動有很大的自主性,一般都是學生自己組織。在教學樓、宿舍樓下的張貼牌上,隨處可見各個社團活動的宣傳單,如音樂會、魔術等。
在持續一周的嘉南藥理大學48周年校慶活動上,筆者見到了不一樣的校慶,不一樣的學生活動。在校慶游園會上,各個社團都充分準備,如開幕式上儀隊操槍表演以及中東肚皮舞的精彩演出,讓現場充滿嘉年華的歡樂氣氛。這些社團在推廣自我時,還售賣各類食物或自制手工藝品,以籌集部分活動經費。校慶名人演講系列活動請來Selina任家萱(SHE組合)到校分享“通往勇氣的秘境”,晚上由五月天師弟831樂團等青年歌手舉辦校慶演唱會,另外還有校友高爾夫友誼賽、校園路跑、嘉藥杯籃球冠亞軍賽以及皮影劇團表演,包羅萬象的活動讓整個校園熱鬧非凡。
在臺生活的4個月時間里,讓筆者感慨最大的莫過于臺灣的干凈與文明禮貌。這里很注意環保,雖然大街小巷垃圾桶很少,但路面依然干凈整潔,鮮有隨地亂扔垃圾的現象,垃圾都是分類處理。火車地鐵都是先下后上,有秩序排隊;上扶梯自覺向右站,給趕路的人留有通道;車上的“博愛座”會一直為有需要的人留著;車上的人講話很小聲,禮貌待人,文明用語時時處處聽得見。在這樣良好氛圍的熏陶下,筆者也受到很大影響,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相信這種影響會在以后的生活中得以長久延續。
(1)筆者認為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應融入教學中,從小事做起,從教師做起,讓文明禮儀成為習慣,讓文明禮儀成為校園文化。
(2)了解臺灣地區技職教育,對以后學校改革發展意義重大,如提升品牌效應,發展職業教育應用型本科,擴大閩臺或我院與臺灣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合作辦學等。
(3)學習臺灣地區先進的教學理念,重視師資隊伍建設,鼓勵教師在職進修學習,引進高素質人才,增加與臺灣高校的師資交流,如師資交流培訓、合作科研、技術交流等。
(4)鼓勵、支持學生自己組織形式多樣的社團活動,提高學生自治能力,豐富課余生活,鍛煉各種能力,適應社會需要。
(5)4個月的赴臺訪學,筆者不僅學到了學術、社會、生活和文化知識,也與合作院系彼此增加了了解,增進了友誼,達到了交流的預期目的。筆者認為,對于赴臺學生來說這類交流學習是很好的鍛煉。通過一學期遠離家鄉、獨立學習生活,無形中鍛煉了學生的個人素質,培養了自理能力和應變能力。在臺期間,學生互相幫助、互相合作,與來自不同地方的同學結下了深厚友誼,這也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1]田繼忠,武宇林.臺灣教育考察報告[J].寧夏教育科研,2007(3):43-45.
G71
A
1671-1246(2015)03-00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