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紅(漢中職業技術學院陜西漢中723000)
探討形體訓練課的教學藝術
□王利紅(漢中職業技術學院陜西漢中723000)
形體訓練課程是向學生進行精神文明教育和美育教育、塑造優美身體形態的一門課,教師要充分把握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心理需求,合理地設計教學內容,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針對問題采取合理的應對措施,并保持熱情洋溢的教學狀態,讓教學成為愉悅身心的一門藝術。
形體訓練教學方法學生教學藝術
形體訓練課程是向學生進行精神文明教育和美育教育、塑造優美身體形態的一門課。它是以人體科學理論為基礎,通過徒手或利用各種器械,運用專門的動作方式和方法,以改變人的形體的原始狀態,提高學生身體的協調性、靈活性、控制力及表現能力,矯正不良姿勢,練就健美形體,提升審美情趣,塑造高雅氣質,為在以后的工作中擁有良好的體能和形體素質,增強工作自信心的目的。
我們教授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接受舞蹈和形體方面的練習幾乎沒有,身體僵硬,缺乏自信,但大家對形體課有興趣,有熱情。因此,教師在形體訓練中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科學的訓練,加之語言的鼓勵和肯定,使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提升審美觀和自信心,建立終生鍛煉的意識是尤為重要的。
2.1、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合理設計教學內容
在形體訓練課程內容的設計上力求精益求精,讓學生既能輕松掌握教學內容,又能享受愉悅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從內心主動地參與這項塑造形態美的訓練。教學中將復雜的術語用通俗易懂、詼諧幽默的語言來闡述,將復雜的動作分解為單個動作。目的在于讓學生用最短的時間掌握好動作的技能,發揮學生的潛能和智慧,對促進學生確立正確的形態美意識起積極的作用。例如,可根據學生活潑、創造力強的特點,設計在每小節動作結束或一堂課結束時,鼓舞每位同學做一個漂亮的造型。為了培養學生高雅的氣質和風度,可以選擇優雅、舒展、美麗、大方的芭蕾形體動作或歡快、時尚的拉丁健美操動作,并配上優美、動聽的音樂或歡快、明朗、節奏明顯的流行音樂,使學生通過做各種動作表現音樂的快慢、強弱及音樂的內涵,令學生興奮、情緒高漲,抒發青春活力。
2.2、巧妙運用語言藝術
在對學生進行形體訓練的教學過程中,要多用表揚、激勵的語言。善于發現和挖掘學生內在美的教師,才會把課上得風趣、幽默、和諧、快樂。教與學是師生雙邊的活動,教師的愛心感染學生,學生的熱情回報教師,才能營造歡樂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快樂的氣氛中得到鍛煉。課堂上著重采取縱向比較的方法,盡可能避免橫向比較,即自己與自己比較,不與他人比較,只要自己的動作比原來的稍有進步,就應適時表揚,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采用鼓勵、表揚的語言藝術,使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動作上,多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閃光點,多體驗成功的喜悅,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淋漓盡致地展示自己的才華。
2.3、用多種形式組織教學,增強學生自信心
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增強信心,在課堂上可采取自由組合、集體和分組輪換練習、觀摩與表演相結合的方法。在集體練習時,將動作較好的與動作不協調的學生混合交叉在一起,避免少數人產生自卑的情緒。練習中,教師及時地給一個肯定的眼神,點頭或豎起大拇指,對動作不協調的學生是莫大的鼓舞,會在他們心中樹起一塊自信的豐碑;自由組合的分組練習時,學生在輕松的環境里用心、用肢體語言、用美的藝術造型去交流,去體驗“快樂形體課”。要安排好學生的觀摩與表演,讓學生懂得觀摩同伴的表演,是一種美的享受,是一種學習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短處的好機會;表演前,同學們都會認真準備一番,當音樂響起時,站在教師面前的充滿自信的學生,隨著美好的樂曲,舞動著矯健身體。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多種教法,變換各種組織形式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1)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安排課堂小插曲。
同學們很關心塑身減肥和飲食方面的知識,安排在課堂結束前15分鐘,讓同學們說出自己的想法,需求,針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逐一解答,然后指導大家進行實際練習,安排練習量,并提出一定的要求。這樣,既進行了素質練習又滿足了學生的需求,可謂一舉兩得。
(2)課后作業豐富化。
除了布置適量的作業外,為了豐富學生的知識,可以讓同學們利用網絡和有關書籍學習一些服飾搭配,臉部瑜伽,飲食搭配;了解一些鋼琴曲和民族音樂及舒緩壓力的音樂等等。經過檢查,同學們對這些作業完成的相對好些。利用課堂休息時,大家相互交流,學習,討論,以此來獲取更多的知識。
對于絕大部分學生來說,他們對身體的自控力相對較差,這個自控力表現在:坐不直,站不挺,蹲不下,跳不起,擺不平,伸不直。這是因為學生對自己身體部位的感覺還處于“未開發”狀態,不了解形體運動的規律,所以容易造成形體訓練時要么渾身都用力,導致身體僵硬,要么都不用力,致使身體松軟。其實這種“僵硬”和“不協調”,是由于學生不了解自己的身體,對于身體運動規律缺乏意識,對于運動、氣息、力量之間的關系缺乏認識。
3.1、節奏感差,動作與節奏不合拍
在形體訓練中出現這種問題的同學大多缺乏節奏意識。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教師可以選擇節奏感明顯的音樂,先教學生學會喊拍,然后將動作和著拍子慢做,待動作熟練合拍后,再逐漸恢復至正常速度。其次,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選擇不同風格的音樂,讓學生在練習中體會音樂伴奏帶來的愉悅,提高音樂素養。實踐證明,在平時的形體訓練中,只要學生養成心里喊拍的習慣。要經常聆聽不同節奏的音樂,并用最簡單的肢體動作跟著打節奏,或者做些節奏練習,這樣就會大大提高人的內心節奏感。
3.2、動作有氣無力,軟綿綿
問題出現原因在于學生缺乏內在力量支撐的意識。針對這種問題,教師可安排學生持輕器械練習,或進行四肢力量練習,加強肢體力量,體會用力的感覺,和發力點。逐步形成內在力量支撐的意識。在完成動作時,要力求動作規范,并體會動作結束時短暫的停頓感,節奏可由慢逐漸轉為正常,讓學生體會身體用力的感覺。
3.3、身體笨拙,動作僵硬
這種情況往往是學生沒找準用力點或用力過猛。這時,教師就要特別注重學生身體局部的訓練,讓他們充分了解自己的身體,適當增加身體局部練習。比如:膝關節的協調和靈活性練習,手臂的姿態練習,跨步的擺動練習等,逐漸達到自由操作身體的每一關節、每一塊肌肉的目的,做到張弛有度,協調而不僵硬。
3.4、動作不到位
在進行芭蕾姿態練習時,總會出現做動作不完整、缺乏美感、為了做動作而做動作的現象,這是由于動作缺乏延伸感。針對這個問題,在訓練中,教師可以多指導學生做拉伸性的動作練習和對抗練習,并在稍緩的動作過程中感受肢體的延伸感覺和內在對抗力量,體會動作力量與氣息控制之間的配合,結合情景,想象和意念練習,逐步提高動作的延伸感覺。
3.5、動作平淡,毫無表現力
同學們在完成動作時只是簡單的模仿,沒有結合個人情感對動作進行詮釋,使動作變得平鋪直敘,毫無生機,沒有絲毫的表現力。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訓練過程中,要不斷啟發和引導學生注重內心情感的體驗。在訓練時,教師可指導學生在心中哼唱音樂的旋律,逐漸讓身心融入音樂的情境并慢慢開啟心靈的想象之門;結合多媒體教學,讓學生觀看各類比賽,表演,在視覺上給予良性的刺激和引導,使學生的大腦皮層處于適宜的興奮狀態,從而激發學生完成動作的表現力;還可采用分組比賽的方法,讓學生之間相互觀摩學習,教師給予正確的評價和鼓勵,學生的自信心和表現力也會突飛猛進。
形體訓練不是外部技能的模仿,機械化地使用教材,要真正解決學生學習的實際問題,教師要讓學生在理論上掌握形體運動規律,形體運動的方法,讓學生學會用內在意識、氣息、力量合理地控制肢體,這樣才會逐漸達到形體訓練的目的。在教學中,只要教師熟悉教材,掌握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心理需求,合理地設計教學內容,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針對問題采取合理的應對措施,并且保持熱情洋溢的教學狀態,達到師生愉悅的教學效果并不難。
[1]向智星.形體訓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連瑞華.對高校學生進行形體美訓練的意義、作用及對策[J].體育科學研究,2001,(2).
[3]禹曉麗.淺談形體訓練教學中表現力的培養[J].體育世界, 2009,(6).
[4]李雪.高職院校形體訓練的教學思考[J].科技信息,2009,(15).
[5]周強猛,成鈞.高職院校開展形體禮儀課教學的創新探索[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