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雅金
“云出版”平臺與數字出版產業鏈的構建
徐雅金
從“云出版”平臺建設角度切入,研究“云出版”平臺與數字出版產業鏈構建之間存在的因果關系,探索構建并優化數字出版產業鏈的路徑與對策。
“云出版”平臺;數字出版;產業鏈
[作者]徐雅金,江西省健康教育與促進中心。
隨著“云計算”這一計算方式的普及與革新,出版產業也由傳統形式發展為數字化趨勢,“云計算”與出版產業融合帶來的“云出版”將為出版產業的結構轉型與深度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數字出版產業變革浪潮已席卷而來。本文選取“云出版”平臺的建設視角,在考察我國數字出版產業鏈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思考“云出版”平臺與數字出版產業鏈構建之間存在的因果關系,探索構建并優化數字出版產業鏈的路徑與對策,為我國出版產業轉型發展提供思路。
縱觀“云計算”產生以來的十年發展之路,其憑借強勁的發展勢頭、廣闊的應用前景得到了各行各業的認可,但學界對其含義的認識仍處于眾說紛紜的階段。本文所謂的“云計算”是構建于互聯網基礎之上,作為一種互聯網軟硬件資源而存在的計算方式,用戶可以按照自身需求鏈接云端,選擇對這一資源、知識、信息、數據的使用,從而實現計算機科學商業化發展的最終目的。“云出版”就是出版產業應用“云計算”的數字化網絡平臺拓展自身業務與服務范圍的全新業態方式。“云出版”得以存在與發展的重要應用在于改變傳統出版方式,不脫離實際出版環境,憑借“云計算”帶來的規模龐大的服務器與超量計算,構建更為可靠、安全的數字化出版網絡平臺。基于此,“云出版”憑借數字技術這一平臺將為讀者提供安全性能較高、簡便靈活的數字出版服務。
數字出版產業鏈理論來自于人們對于出版產業這一有機整體的深刻認識,在出版產業發展中,其上中下游出版企業之間憑借數字技術或商務聯系而共同構成了網鏈狀產業態勢,形成了具有價值意義的聯盟組合。在數字出版產業鏈中,數字化技術在出版產業中的出現、使用乃至傳播是其得以存在的前提與基礎。出版實踐中,與傳統出版產業鏈因出版物的編輯到印刷、再到發行銷售而異常明確的模式構成不同,數字出版產業鏈所依據的計算機網絡與數字技術雖然有跡可循,但其產業鏈條模式及主要環節仍處于模糊不清、爭議不斷的狀態。
當前,我國數字出版產業鏈的主體是產業鏈中獨立存在發展的出版企業,雖然其作為產業鏈中的一環而存在,但因企業自身經營運作體系完備,技術優勢明顯而成為特點鮮明的獨立企業。這些獨立的數字出版企業各司其職,互相影響,通過協作運行共同激發產業鏈的活力,形成出版效率與效益并重的有機整體。媒介融合趨勢下,我國數字技術的創新發展決定了產業鏈上各渠道企業的價值貢獻不等,利益分配失衡的狀態,數字出版營銷模式落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數字出版產業鏈的深度發展,這些問題都需在“云出版”平臺應用的過程中嘗試尋求解決的路徑與策略。
當前,我國數字出版產業鏈的轉型發展與“云計算”、“云出版”平臺的廣泛應用是緊密相連的。可以說,“云出版”平臺為數字出版產業鏈提供了產業突破的契機與技術基礎。憑借“云出版”平臺所提供的數據計算、集成資源、信息共享及按需供應的出版服務,數字出版將走出資源分散、系統重復、標準不一的困境,在“云出版”平臺上實現深度發展與高度集成的轉型。基于此,我國政府與眾多出版企業紛紛將發展的目光投注于“云出版”平臺的構建,在出版領域引入“云計算”并著力搭建“云出版”平臺。天津市構建了國家級的“云出版”基地,而諸如谷歌、亞馬遜等國內外知名企業也致力于打造“云出版”數字平臺,推進數字出版產品與服務的創新。縱觀“云出版”平臺的推廣可知,出版企業借助“云計算”技術,將出版業涉及的龐大數據信息通過“云出版”平臺進行存儲、數據處理、數據恢復等系列操作,不僅降低了數字出版企業的運營成本,而且為傳統出版企業進軍數字出版產業提供了契機與便利。而對數字出版產業鏈中的平臺運營商而言,“云出版”為其帶來安全方便、費用低廉的計算、存儲模式,使其平臺運營業務更具產業競爭力。而最終上述諸多便利將使數字出版產業鏈終端的用戶獲得更加貼心、個性化的多元服務。
(一)政府層面
在數字出版產業鏈的蓬勃發展過程中,為解決出版企業各自為政的種種弊端,需要我國政府發揮行政管理的職能,從政策、監管、立法等角度出發,在強力推進“云出版”平臺建設的同時,實現數字出版產業鏈的良性運轉。
首先,依靠政策支持,深入挖掘“云計算”在互聯網時代具有的重要戰略意義,通過加大政策傾斜力度與財政預算基金投入的方式,推進“云計算”、“云出版”平臺的建設力度。同時,在遵循數字出版產業市場規律的基礎上,鼓勵數字出版企業立足“云出版”平臺,研發具有地域特色與品牌優勢的出版產品,在整合技術供應、渠道提供與軟硬件資源等多鏈條服務商的背景下,為構建數字出版產業鏈的集群發展提供助力。
其次,加強政府監管,發揮政府的經濟職能與管理作用,為“云出版”視角下的數字出版產業鏈構建保駕護航。當前,我國政府已在全國多個重要城市實現了“云”布局,而數字出版基地的健康運營與可觀效益佐證了“云”布局對經濟發展新常態時代的戰略意義。但是,缺乏政府監管的“云出版”與數字出版將面臨重重困難。這對政府的數字化監管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最后,推進立法保護,以立法形式實現對“云出版”與數字出版知識產權的有效保護。雖然“云計算”自身以較高的信息資源安全度而著稱,但在“云出版”平臺發展過程中,“云端”的安全保障、數字出版內容、著作權人的知識產權保障等等問題仍存在隱患,致使數字出版內容的安全隱私侵害現象頻發,出版物被任意復制。這說明數字出版產業鏈的構建與優化急需政府完善相關法規制度,以法律為基準保障多方權益不受侵害。
(二)出版企業層面
首先,更新經營理念,適應“云出版”發展形勢,轉變傳統經營理念,推進“云計算”模式下現代數字化出版理念的普及,促使出版企業在產業鏈構建的基礎上,尋求產業聯盟,走集團化發展之路,以信息集成發展與資源共享為核心,以出版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為根本,完成產業鏈的整合與對接,研發能提供綜合服務的出版產品。
其次,重視技術革新。“云計算”技術帶動出版行業革新,數字出版產業鏈的構建更應在“云出版”平臺的基礎上,重視研發新技術,從出版商到渠道商,在實現產業鏈整合的過程中,利用“云出版”新技術搶占出版行業競爭的有利地位。
再次,強化服務創新。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出版服務是提高數字出版企業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利用“云出版”平臺,創新出版服務,構建符合用戶需求的個性化、多元化產品服務,以用戶為中心建設數字出版產業鏈是未來出版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利用“云出版”平臺,收集并分析用戶的需求信息,了解并掌握用戶的需求點,針對用戶消費需求通過細分市場,向不同的用戶推送有針對性的、差異化的數字出版服務,以服務創新拓展數字出版企業的競爭力。
數字出版時代的到來預示著出版企業必須積極參與技術革新、推進企業轉型才能在未來數字化浪潮中保有充分的競爭力。“云出版”平臺的建設適時而生,在拓展數字出版企業服務空間的同時,憑借“云計算”技術的應用,完成了數字出版產業鏈的整合。但“云出版”平臺與數字出版產業鏈的共同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還需要政府、出版企業以及產業鏈上下游的參與企業共同努力,各司其職,才能在未來數字出版競爭中掌握優勢。
[1]張博.云出版是解決數字出版面臨問題的根本出路[J].出版發行研究,2012(2).
[2]王利明.云出版面臨的挑戰及其應對策略[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2014(3).
[3]沈立軍.網絡環境下的出版產業鏈重構及出版社戰略轉型[J].出版發行研究,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