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彬
淺論數字出版的發展趨勢
李 彬
[摘要]數字出版理論研究是理論和實踐密切結合的學科,理論研究對實踐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實踐也為理論研究提供新的課題。本文通過對中國傳統出版業發展中遇到的種種困難進行理論分析,詳細闡釋我國新聞出版業快速發展、傳統出版集團的加速轉型以及各類出版單位經營活動的未來走勢。
[關鍵詞]數字出版;理論探討;新聞出版業
[作者]李彬,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數字出版理論研究是理論和實踐密切結合的學科,理論研究對實踐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實踐也為理論研究提供新的課題。數字出版理論的科學化、系統化過程,對于我國新聞出版業的快速發展,傳統出版集團的加速轉型以及各類出版單位的盈利與否具有深刻影響力。
2010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發布數據稱:2009年中國數字出版業年增長率接近50%,總值達795億元人民幣,首度超越傳統書、報、刊出版物的生產總值,數字出版已經成為新聞出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新的增長點。與此同時,我國的數字出版企業發展勢頭迅猛,在數字技術平臺、數字服務平臺方面占據了制高點,同時他們還是內容提供商,通過網絡在線收集或直接與各類作者簽約的形式獲取內容資源。總之,這些企業已突顯出其在數字出版產業中的強勢地位,勢必對傳統出版企業構成威脅。
除了數字出版企業對出版業的強勢擠占外,資本市場對出版業的興趣也在加大,并且國家以資本動作的方式幫助傳統出版企業做大做強。在這種形勢下,中國傳統出版業的并購、重組將是大勢所趨。傳統出版業在面對“勁敵”數字出版業時,只有兩種選擇,要么主動出擊,要么被動挨打。
2011年,《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進一步加快發展文化創意、數字出版、移動多媒體、動漫游戲等新興文化產業。
2012年,財政部對出版單位數字化轉型的企業給予了資金上的支持,不少出版單位拿到了2000萬元左右的支持發展數字出版事業的專項資金。
中共中央十八大報告中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文化產品更加豐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中華文化走出去邁出更大步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基礎更加堅實。
2013年,為了更好地促進我國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繁榮發展,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與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兩個單位合并,組建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隨著兩個管理機構的合并,其各項管理職能也進行合并,減少各項職能重復交叉、產業鏈管理難的人為切割現象,能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可實現一站式、全方位的管理服務;對于出版企業來講,在管理上由多頭管理變為少頭管理,打通了從傳統紙介出版到數字出版的通道,使得全媒體出版產業融合變得相對容易。
據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官員透露,“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有多家出版企業上市,包括中國出版集團、中國科技出版集團、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等。顯然,數字出版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以韓國為例,因受到199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國內經濟遭遇重創,多家有影響力的企業呈破產或半倒閉狀態,此時韓國正式提出“文化立國”戰略。在1999年金大中總統上任之后就宣布:“21世紀韓國的立國之本,是高新技術和文化產業?!敝笕陜?,韓國政府制訂了《文化產業發展5年計劃》《文化產業前景》以及《文化產業發展推進計劃》,確定了韓國的文化產業發展戰略和中長期發展計劃,目標是把韓國建設成21世紀文化大國和知識經濟強國。期間,韓國相關部門又陸續對《著作權法》《影像振興基本法》《電影振興法》《演出法》《唱片錄像帶暨游戲制品法》《廣播法》等做出了修訂,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法規保障。
2012年5月底,韓國進出口銀行海外經濟研究所發表的《韓流出口影響分析與金融支援方案》表明,韓國文化產業出口每增加100美元,就能使韓國商品出口增加
412美元。時至今日,這種數據的影響力應該更大。
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在近幾年勢頭雖然強勁,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在國家文化發展“走出去”政策的支持下,相信我國出版企業將迎來更大的機遇和發展空間?!缎氯A每日電訊》在2012年發表的文章稱,全國政協副主席厲無畏指出,發達國家文化產業占GDP比重平均在10%左右,美國達25%,我國文化產業占GDP比重不足4%。差距巨大,也就意味著發展的潛力巨大。
作為文化產業最重要的基地——出版行業,在數字出版高速發展的今天,想要高速發展,必將進入全媒體的發展階段,而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更是必然。目前,已有企業投入數千萬元至數億元的資金在開發或運營數字出版。但是,這些擁有豐富出版資源的傳統出版企業卻還是因為數字出版方面的人力、資金、版權保護等問題,不但不能賺取數字出版所帶來的豐厚利潤,而且傳統的紙介質出版也受其沖擊,利潤下降。數字出版是一個全新而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龐大的資金、專業的技術人才、完善的版權保護等支撐。所以,傳統出版企業如何利用原有的資源優勢,在“內容為王”、數字出版將是大趨勢的當下,為自己爭得一席之地,將是企業發展所面臨的必經之路——向數字出版轉型。
科技改變生活,技術在發展,人們的閱讀習慣也隨之變化。隨著網絡傳輸速度的不斷提升,數字產品的閱讀終端也越來越便捷,包括電腦、電視、各類PAD到手機。如今有線網絡的傳輸速度越來越快,而且收費越來越便宜;無線網絡的發展趨勢基本與有線相似,3G網絡正在逐漸被4G、5G替代,5G已在國外開始運行。
當今手機已越發智能,主流的手機操作系統有基于蘋果自主研發的ios系統及基于Linux自由、開放源代碼的Android系統。以蘋果、三星、HTC等大牌為首的幾家廠商占據了智能手機銷售的大片江山。當然,智能手機非常重要的功能——各類APP應用,更是五花八門,數量之多令人驚嘆。蘋果2014年年初發布的數據顯示,蘋果APP Store的應用已超過百萬,2013年其APP Store的銷售超過了100億美元。APP Store提供了24個類別的應用給用戶,內容涉及報紙雜志、新聞、商務、游戲、體育、健康健美、旅游和兒童等。另外,安卓系統下的APP數量也已超過百萬。用戶只要有智能手機,在有網絡的環境下,便可充分體驗各類APP所帶來的樂趣和方便,正所謂一機在手,通信、娛樂、辦公、消費都可輕松解決。
綜上所述,我國數字出版僅有政策扶持、經濟刺激、市場需要還是不夠的,因為它最終所存在的形式是企業,而企業只有在市場中通過自己的盈利才能真正地保證其長期發展。特別是在我國傳統出版業和新興數字出版業無法有效連接的這一特殊階段,轉而求助于第三方為其提供技術支持,這樣的話,傳統出版業就要在市場中去適應他人所制定下來的游戲規則并在其中迷失了自己的發展積極性,鑒于“我國數字出版企業的成長期與機遇期變得越來越有限。政府應進一步加大對我國數字出版企業的財稅支持,擴大融資渠道,加大扶持力度,盡快培育本土龍頭企業”。只有這樣,我國的數字出版業才能靠自己的核心技術來支撐未來市場競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彥華.國內數字出版所處困境及發展途徑研究——兼議大學出版社的數字出版[D].重慶大學,2011.
[2]張富梅.傳統出版業數字出版業務體系的建立與實踐[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
[3]黃先蓉,劉菡.傳統出版業數字化轉型的政策需求與制度、模式創新[J].編輯之友,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