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鵬(天津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天津300074)
天津市中小學課外體育訓練現狀調查研究
□劉曉鵬(天津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天津300074)
運用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統計法和訪談法對天津市103所中小學課余體育訓練的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在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的基礎上,總結天津市中小學課外體育訓練現狀。并針對其中的主要問題提出建議。
中小學課余訓練現狀調查
1.1、研究對象
隨機抽樣天津市全日制中、小學共103所。其中中學68所,小學35所。
1.2、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據統計法、訪談法。
2.1、天津市中小學課外體育訓練的組織形式及分析
天津市中小學課外體育訓練的組織形式:主要組織形式為學校體育部開辦;有少量的體育教師自辦;同時其它形式的課外體育訓練組織形式開展較少,如俱樂部制。各種形式的組織形式有其各自的優勢,但是過于單一的由學校、教師主導課外體育訓練。較難調動學生參與課外體育訓練的自主性。實現課余體育訓練的多元體育功能。
2.2、天津市中小學課外體育訓練的項目及分析
天津市中小學課外體育訓練的項目開設情況:主要開設的課外體育訓練項目僅8個。開設比率較高的項目分別為:田徑、籃球、足球、乒乓球。其它項目的開設比率不足30%,甚至包括天津的傳統優勢項目如排球。其特點可以歸納為項目少、結構單一。使之難以成為天津競技體育有力的基層組織。同時從也難以在學校層面上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課外體育訓練,更大限度的發揮課余體育訓練在學校體育教育中的作用。
2.3、天津市中小學在訓學生、教練員基本情況及分析
(1)在訓學生基本情況及分析。
通過本次問卷調查顯示,參與本次調研的天津市103所中小學共有在訓學生2884人。其中6-9歲364人,10-12歲726人,12-15歲841人,16-18歲953人。占總體學生人數的5.6%。教練員認為學生參與訓練的積極性為正取向的為69%。不太積極的占28%;不積極的占4%。
可見在訓學生人數比例較低,同時在訓學生年齡結構也不近合理。其年齡結構未能呈現正梯形結構。即首先擁有較多低年齡段在訓學生。隨著訓練年限的增長逐漸淘汰一些沒有訓練前途的學生。因此導致的隨年齡增大訓練人數逐漸減少。近1/3的學生參與訓練的積極性不高,其參與訓練的積極性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在訓學生主要來源是在校學生占總體的77%,而學生流向也主要是向上一級學校流動。占總體的90%。天津市課余體育訓練的在訓學生的學生來源和流向較為簡單。基本上仍然只是在教育系統內流動。較少和競技體育體統產生人才流動。
(2)教練員基本情況及分析。
在本次調研的103所中小學中共從事課外體育訓練的教練員291人。平均每10名在訓學生即有一名教練員對其進行指導訓練。但是擁有教練員資格證書的教師僅32人,僅占總人數的11%。并且大部分教練員一人同時帶多年齡段學生一起訓練。教練員從業人數合理,但大部分教練員的從業資質有待進一步加強。
他們同時還肩負著學校課堂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的任務。問卷顯示天津市中小學體育教師所承擔的周教學工作量為18.4學時/周。91%的學校存在著體育教師與其它學科教師同工不同酬的情況。同時,不將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體育活動和課外體育訓練納入工作量的情況占到了64.5%。如長此以往下去,體育教師在這種環境下勢必會影響其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體育訓練的積極性。
2.4、天津市中小學體育競賽情況及分析
問卷調查顯示天津市在訓的學生參加的主要比賽為區、縣一級組織的田徑運動會;以及區、縣一級組織各單項錦標比賽(如籃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等)。在訓學生在一年中參與正規比賽場次平均為4.7場次。教練員對比賽場次的滿意程度見表5。89%的練員認為比賽數量不太夠或不夠。
2.5、天津市中小學課外體育訓練場地、器材情況及分析
參與本次調研的天津市中小學的體育場地基本情況:擁有一塊籃球場地的占43.4%,擁有三塊以上的僅占了8.9%;沒有排球場的占了48.11%;擁有標準田徑場的僅占15.8%,85.81%的學校沒有體育館。乒乓球場地的情況稍好,51.3%的學校擁有4塊以上的乒乓球場地。但是這些有限的場地同時要滿足課堂教學、課外體育活動和課余體育訓練的需要。
2.6、天津市中小學課外體育訓練經費情況及分析
調查顯示,大多數中小學體育經費的投入不足,45%的小學和50%的中學體育經費嚴重不足。并且小學和中學的收費情況差異性不大。天津市中小學進行課余體育訓練大多數是采取的不收費的政策。即使收費大多也將額度控制在25元/月以內。這樣的收費辦法能夠很好的減輕學生負擔,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課余體育訓練。但是無疑也加重了學校和教練員的負擔。64.5%的教練員是在指導訓練不納入教師工作量的情況下指導學生課余體育訓練。長此以往,必將挫傷體育教師投身課余體育訓練工作的積極性。
4.1、結論
(1)天津市中小學課外體育訓練的組織形式主要為體育部或體育教師組織實施。俱樂部或學生團體的形式所占比重很小。訓練經費不足,同時向學生收費的比例和額度都較小。體育場地器材基本能滿足目前的課余體育訓練需要,但大大限制了訓練規模和訓練項目的開設;
(2)天津市中小學課外體育訓練開展的運動項目主要集中在田徑、籃球、足球等項目上,但我國的優勢運動項目,如乒乓球、排球、游泳、羽毛球、舉重、競技體操和跳水等項目,開展的范圍不廣。在訓學生人數比例為5.6%,在訓學生年齡結構為倒梯形。1/3的在訓學生訓練積極性不高。在訓學生大多數在教育系統內流動;
(3)相對于目前的在訓學生人數有足夠的教練員,這些教練員多為在職教師,有著比較繁重的日常教學工作量。教練員的從業資格有待進一步加強。教練員比較重視學生的文化課學習和思想品德教育,但教練員從事課余體育訓練的目標功利化。使課余體育訓練工作難以起到素質教育的作用、急功近利的思想也不利于為競技體育培養后備人才;
(4)天津市中小學生參與的體育競賽數量較少。課余訓練工作和競賽工作難以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
4.2、建議
(1)樹立相關問題的正確認知:通過教練員培訓班、骨干體育教師培訓、媒體宣傳等多種形式宣傳當前的學校課余體育訓練功能目標。改善學生體質,貫徹健康第一的理念同樣是學校課余體育訓練力求達成的重要目標。使從事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的教師能從育人的角度組織實施課余體育訓練。淡化名次觀,杜絕違反體育訓練規律的拔苗助長;
(2)組織多樣的課余訓練形式,吸引更多學生參與課余體育訓練。充分發揮課余體育訓練的教育功能。同時加大小學課余體育訓練工作的支持力度。目前天津市中小學在訓學生的年齡結構比例為倒梯形。要從源頭上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大力鼓勵小學、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參與課余體育訓練。適當在政策上支持小學興建更多的體育場地、購置體育器材。中學特別是高中階段在訓學生人數應考慮適當控制規模;
(3)加強教練員的從業資格培訓,使基層學校體育課余訓練過程更加科學。同時解決基層體育教師待遇不公問題。將學校體育工作(包含體育課堂教學工作、課外體育活動、課外體育訓練)作為一個整體納入記酬和考核體系。從而調動教師參與學校體育工作的積極性;
(4)教育系統內組織更多高質量的學生體育競賽,通過媒體宣傳擴大影響。以宣傳正確的比賽觀念,淡化名次觀念。以達到競、訓結合的目的;
(5)解決資金困難問題:一方面需要獲得教育系統各級領導對體育工作的支持、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傾斜。特別是在小學課余體育訓練上給予較大的支持力度。同時在高年級課余訓練收費上應考慮向學生收取一定額度的訓練費用。以及尋求與職業俱樂部之間尋求人才培養合作計劃取得外部資金的支持。
[1]葉文娟.山東省中學田徑課余訓練現狀調查與分析[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5(4).
[2]王睿,姜振松,劉守君.對當今我國高校課余訓練中幾個熱點問題的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6).
[3]李建軍.對蘇北地區中小學課余訓練工作態度的現狀調查與分析[J].安徽體育科技,2005(4).
[4]楊鐵黎,劉海元,陳鈞.對我國中學課余訓練現狀調查與分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6).
[5]蔣賢俊,馮利正.對學校課余訓練培養高水平后備人才的探索與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3).